APP下载

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新构想

2017-07-03杨昌柳

课外语文·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生阅读教学

杨昌柳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作为语文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杀技”。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越发重要。本文以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为主要论题,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误区,提出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新构想,为当前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字】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高效课堂的提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成为当前高效课堂追求的目标。本文立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出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加强教师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和针对性,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新课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语感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散思维的构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立足课标,以课标标准作为我们阅读教学的指南针,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要的因素就是培养学生语感和理解力,让学生在主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故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适应当前新课标的需求,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二、当前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我们都知道,语文阅读是帮助学生理解文学语言精粹,处理文字信息,把握语言文字整体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直白地说,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互动的过程,也是实现师生文三者共鸣的过程。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我们却发现阅读教学课堂还停留在传统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观念陈旧,缺乏新课程理念的渗透,有的时候甚至离经叛道,遗弃文本的本质,使得阅读教学成为“和尚念经”一般的“无效教学”。以下是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的当前阅读教学的几大误区:

其一,师生主体不分。新课标指出,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真正的“读者”,教师只是帮助学生、指导学生、组织学生的“引路人”,两者是互为平等的,阅读课堂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良好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平台,是互动平台。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教师是阅读课堂的话语“霸权者”,也是知识的“权威者”“控制者”,严重地控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甚至限制了学生思维,成为“教材”的忠实“代言人”,师生主体不分,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下降。

其二,重知识轻情感。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语文阅读教学,他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教是为了将来不教。”他还说:“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灵魂。”是呀,文章不是无情物,文本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富有一定情感的,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入文章的“情感之海”之中,才能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彼时彼地的作者相会,和作者产生共振、共鸣。正如大家所说的读《出师表》不哭定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为不孝的道理一样。然而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忽视学生情感引领者这一点,只注重文本知识的挖掘,这种本末倒置的阅读教学在我们身边比较常见。

其三,重课内忽视课外。俗话说:“开卷有益。”但是纵观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却发现开卷并非有益,因为教师只注重课内文章的阅读,特别注重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语法、基础知识等,使得学生思维基本上定位在课内阅读上,而没有一点儿创新意识,甚至不敢有创新意识,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语文“贫血症”的一员。而课外阅读恰恰相反,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含量、拓展知识层面。课外阅读浩如烟海,内容丰富多彩,如果没有经过教师的筛选和推荐,那么学生课外阅读就如同“脱了缰绳的野马”,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很容易迷失方向。然而在實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量很大,但是和“开卷有益”的效果相差甚远。

其四,重视多媒体轻视诵读对话。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我们的教学,尽快实施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教师是注重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整合,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来拓展信息来源、加速了师生的互动,丰富了学生的视觉享受。但过于注重,反而物极必反,学生被教师优美的多媒体图画吸走了“灵魂”,忽视教师对阅读技巧的引导和文字的感悟,让教师沦为“幻灯片的操作手”“鼠标的点击员”,这样的阅读教学又怎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三、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阅读的源泉。”一点儿也不错,只有学生有兴趣阅读,才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满足学生的需要。纵观当前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阅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觉阅读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譬如:课前的五分钟经典诵读,每周的读书交流会,每年的“读书节”阅读活动评选等,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校的板报、班级的“学生园地”,墙角的“读书一角”,走廊上“读书台”都成为阅读的“天地”,学生可以在此阅读,发表评论、展示阅读成果、书写读后感、摘录优美文字等,让孩子在读书中获取快乐。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在班级内举办小小的“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演讲比赛”等类似的阅读类比赛,这样不仅可以让那些爱读书的孩子在这些比赛中获取成功,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教师的肯定,还可以让那些有表现欲的孩子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给学生一次获取成功的体会和喜悦,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作为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科优势,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譬如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告诉学生作者还在哪本书写过类似的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当然,如果你很欣赏这位作家,要在教学过程中表达自己对作者的欣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去阅读。其次,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时不时地引入几句经典,让学生在欣赏教师个人魅力的同时被“经典”吸引,教师借此机会向学生推荐有关名人名著、时文佳作、名人传记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二)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古人云:“积学以储宝。”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就是积学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收集、采集零散“碎玉”,使其日积月累,成为“聚宝盆”。所以,阅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只有坚持,才能有所收效。正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滴水石穿”,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就可以形成的。因而,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譬如:在班级建立读书角,放一些学生喜爱的杂志、报纸、图书,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拿起书本进行阅读。当然,作为语文老师为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还可以为学生限定每天阅读三十分钟的阅读量,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摘录名人名言记录下来,培养学生阅读时动手动笔的习惯,每周一篇读书笔记,并安排一节阅读课,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指导学生阅读技巧,促进学生学会阅读

所谓学会阅读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的相关技巧,即精读、略读、浏览。只有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才能促进学生學会阅读。我们平时所讲的阅读就是每本书都要阅读一遍,不管是精读还是浏览,只要读就好,这样是不正确的。学生只有学会阅读技巧,才能在课外阅读中做到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获取文本信息,努力实现有效阅读。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精读就是要细读、一字一句地读,进而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文章进行剖析,进而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看出句子的精华,体会文学语言精粹、人生哲理,这种方法虽然笨拙,但是功效显著。略读则是以较快的速度,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看似漫不经心,但却在快中求得精华。浏览则是相对精读的一种快速的阅读方式,是学生阅读书籍和报纸杂志的主要阅读模式。因而,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会用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技巧,促进学生学会阅读。

四、小结

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升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也只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获取知识,进而才能真正实现“开卷有益”,实现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阅读,为构建中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金燕青.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新构想[J].考试周刊,2010(42).

[2]石岚.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

(中),2015(4).

[3]程博.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3(04).

[4]黄珍珍.浅议新课标下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5(19).

[5]许远发.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J].新课程

(教研),2010(9).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新课标中学生阅读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