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读经”兴趣保鲜的有效策略

2017-07-03谢兰香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读经家校合作习惯

谢兰香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也号召大家多读经典诗文,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了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尤为重要。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保鲜期,诵读经典也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会失去兴趣。那么,怎样让学生的“读经”兴趣保鲜呢?笔者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五个有效策略。

[关键词]内容形式;竞赛活动 ;表扬鼓励;习惯;家校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也号召大家多读经典诗文,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了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是基础,是前提,是动力。只有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保鲜期,诵读经典也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逐渐失去兴趣。那么,怎样让学生的“读经”兴趣保鲜呢?我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以下几个有效策略:

一、注重内容、形式,激起新鲜感

我校经典诵读的教材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及校本教材《小学生经典诗文选读》。这些读本,如果学生每天只读一种,且每次都齐读,时间长了,学生一定会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烦情绪。相反,如果注重诵读内容的新颖性和形式的多样化,学生一定会饶有兴味。

我非常注重内容、形式的安排,让学生每天轮流读一本经典的部分内容,四本经典四天一循环,且诵读形式多样化,如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个别读、分组读、男女对读、齐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多样诵读”,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由于诵读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都觉得新鲜,每天都高声诵读、抑扬顿挫、聲情并茂。

二、开展竞赛活动,满足成就感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小学生不但贪玩,而且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小学生获得并保持经典诵读的兴趣。因此我在班里积极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诗歌朗诵比赛、背诵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手抄报设计比赛、作文比赛、“与经典同行”主题班会等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诵读经典同各项活动、比赛紧密结合在一起,将诵读经典与书法、绘画作文融为一体。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又增添了经典诵读的兴趣。每次比赛都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操行分、笔或笔记本等奖励。实践证明,奖品对小学生极具诱惑,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诵读”的喜悦,尤其让获奖的同学充满了成就感。

三、及时表扬、鼓励,保持 “读经”兴趣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心理学研究表明,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这能让人心情愉悦,并对所做的事情产生更深厚的兴趣,投入更大的努力;而负面的评价只会导致人情绪低落,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爱听表扬的话是人类的天性,何况这些小学生,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表扬和鼓励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他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学生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总是设法让每个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表扬、鼓励。对那些经常被冷落、缺乏自信的学生,我总是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稍有进步,就大大表扬他们;对优秀生,如果能坚持诵读,并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也会赞赏他们。实践证明,表扬、鼓励的确是一剂让学生快速进步的良药。在我的表扬、鼓励下,学生们个个自信满满,对诵读经典充满热情与乐趣,很自然地达到了“保鲜”的目的。

四、坚持反复训练,养成 “读经”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是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的,具有很强的惯性。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是十分困难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为了让学生养成“读经”习惯,我对学生每天“读经”的内容、时间、领读者、读书时的要求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让学生按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习惯。比如,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利用早读、读报课熟读经典,每次读的时间不少于十分钟。我安排了两个得力的班干部管理这项工作,一人负责早上领读《经典诗文选读》《三字经》,另一人负责读报课领读《千字文》《弟子规》,每次都读10页内容。经过几个星期的反复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经”习惯,时间一到,就会自觉地放下手中的活,在领读者的带领下朗声诵读。

五、加强家校合作,共促孩子“读经”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和学校要密切配合,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起一个精彩的舞台。在落实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我更是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因此,我通过家访、电话、校讯通、微信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懂得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及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达到统一思想,齐抓共管的目的。我每天都有一道固定的家庭作业——读、背经典读本的哪页至哪页,让家长督促完成,第二天上课时我会抽查。如果孩子按要求完成,我会在班里表扬他们;如果背不出来,我会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加强督促。在我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学生对“读经”有了无形的压力,也有了无穷的动力,日复一日的诵读,自然而然地促进“保鲜”。

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的,兴趣是基础,是前提,是动力。只要讲究策略,一定会让学生的“读经”兴趣保鲜,从而喜欢诵读,热爱诵读,在诵读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增强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猜你喜欢

读经家校合作习惯
唐文治读经救国论的思想历程与发生机缘
材料作文“读经热潮”讲评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再看读经:科学读经 品味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