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研究
2017-07-03罗静
罗静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主要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内容进行普及,把原来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大众所熟知的或通俗易懂的知识,马克思曾经指出: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努力扩大群众队伍。所以,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社会、贴近人们的生活,特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内涵和要求,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进程和已经取得的成果中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已经凸显出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各项事业的指导作用,如何帮助大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新的社会变革形势下,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武装大众的思维,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社会的全部财富都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因此,历史活动属于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再先进,再科學的理论知识,只有被大众所接受和掌握,并且用以指导他们自身的行为准则,才能形成改变社会的力量,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大众化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迫切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与之对应的,我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不协调,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人民群众的头脑,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发展。早些年间出现的“法轮功”、“气功大师”等社会现象,反映了我国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薄弱之处,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制度的指导思想,得不到该有的学习和信任,以至于出现部分普通大众,甚至是知识分子和国家干部被洗脑,去相信邪教和所谓的“特异功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并没有正确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熟视无睹,一旦遇到关键性的原则问题,就容易自我否动,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产生怀疑。这些典型的社会事件表明,如果人民群众不能正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不能以科学的知识武装大脑,轻则影响个人的未来发展,重则危及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发展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问题,而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问题。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的可信性分析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比较难以理解,内容比较抽象,而且对于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普通大众学习和了解起来比较吃力,更不用说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普通大众的行为准则了。其实,这类想法是比较片面的,这是没有真正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表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生根发芽,到包含内容的不断更新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是完全可行的。尤其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我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找到了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而且让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得以和外来思想进行交流和融合。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过程中,毛泽东通过经典论述,大量采用普通老百姓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名人警句、寓言故事,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联系实际,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真正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本土化、通俗化、大众化,这就为推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方法和对策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开放性的,不断自我更新的科学体系,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要在我国国内推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发展,就要立足于当前的现实条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来具体分析方法和对策。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需要具备鲜明的时代特点,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服务。现阶段,虽然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好地提高,但是仍然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推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的前提,如果抛弃了这一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会失去发展方向,变得流于形式。第二,做到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公民个体之间存在思想水平、受教育水平和风俗习惯的差异,想要推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就必须要做到因人而异,特别是对待普通大众而言,因为普通大众文化水平有限,就需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把原本一些深奥难懂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普通大众得以领会其精髓。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既要讲究方法,又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让专家学者不用再咬文嚼字地去抠字眼,去体会,让年轻人仅凭求知欲和一腔热情就能理解,让普通大众通过浅显易懂的案例和表现形式就能领会其要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发展,帮忙人民群众通过科学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第三,合理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对老百姓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的对比,通过真实案例的对比分析,让老百姓能够对基本原则和大是大非的问题进行准确判断,并且给老百姓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才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才能保障老百姓把科学和正确观念牢记于心。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不仅仅是要求人民群众单纯地去学习和了解它,而是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发展来指导人民群众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和那些严重威胁社会治安、安定团结的思想和行为抗争到底。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展望和反思
从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任务比较艰巨,所以在其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主要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给人民群众提供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论,并不能对人民群众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提供具体指导,所以,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不能轻视,更不能将其看做成包治百病的神药。第二,正如上文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引起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视程度和了解程度,进而掌握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论,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没有任何途径或者仅开办几场活动就能取得明显效果的,因为普通大众的思维观念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速成班”式的活动只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庸俗化。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就忽视了我国的经济建设,更不能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学习和生活,“按下葫芦浮起瓢”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愿意看到的,因此,我们要在推广的过程中注意各方面协调发展,既要重视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受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大众所接受。第四,需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的领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持续地开展下去,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一定要保证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并且用其作为人民群众的行为准则和思想武装,既要做到原则性,又要兼顾实际应用的灵活性,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毛赫男.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
[2]杨晓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
[3]赵爱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8(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