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孝”吗?拿来换钱
2017-07-03王秋桐
王秋桐
苏州一护理院推出“奖孝金”制度:子女每两月来院中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即可领“200元抵用券”。初闻这一消息,我是极诧异的:什么时候,亲情孝道需要用钱来换了?
自古以来,中国便以孝治天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如今时代虽变,但不变的仍是那份尽孝的责任。养老院,护理院的兴起,也许是另一种尽孝心的方式——这是在子女并不将老人不管不顾的前提下的。若老人被送入院后,无人探望,无人关心,倒不如把护理院改为“老人处理中心”。《陈情表》流传百世,感动至今,难道除却李密,就没有至亲至孝之人吗?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作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作致其严。我们应当尽一份孝心,这是我们被呵护了数十年后,所需要对呵护我们的人的最基本的回报。
从苏州护理院的做法来看,“奖孝金”制度推出后,子女来探望老人的频率明显增多。如果积极地看,护理院中的老人,能经常看到自己的子女,也得到了子女们的精神慰藉,会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假若消极地看,以“抵用券”为由头的探视,就像掺了水的孝心,看似亲近异常,实则伤透老人的心。试想:“奖孝金”制度出台之后,一片其乐融融。那么,没有“奖孝金”之前,这些老人该有多孤寂?对于护理院而言,出台“奖孝金”制度,该有多么的无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200元抵用券”与几十年的血浓于水的亲情的天平间,孰轻孰重,我们心知肚明,我想,老人们也清楚明了。然而,他们却并不计较,因为他们可以多看一看自己的子女,这是多么功利的相见,这又是多么辛酸的满足!试问:如果在探望中少了金錢的功利,老人们是不是会更加幸福一点呢?我们的父母会老去,我们也会慢慢变老,如果到了某一天,我们的子女,又会不会因为另一种意义的“200元”来探望我们呢?
有时候我也会想:我的父母会在什么时候离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无需卧冰求鲤,不用埋儿奉母,只是陪他们说说话,多看看他们两眼,他们就心满意足。子女的孝心是父爱母爱的顺向产物,同时也是我们的逆向回报:到父母七老八十,他们爱了我们几十年,我们也应当同样地以爱去回报:不是为“200元”的探望,而是同等的爱,就像他们当初爱我们一样。
写到这里,不免想起琦君在《妈妈银行》里的一句话:母亲有个妆奁,存着我的几角银子。我总以为那是拿不尽的,可终有一天,连粉末都在空气中散了。而我也再唤不出那两个字了。
唯愿,子欲养时,双亲憩于庭中,岁月静好,不留遗恨。
学校:湖北阳新县第一中学
导师:刘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