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赏析

2017-07-03崔雯琰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旷达名句宋词

崔雯琰

人为什么需要写作呢?

这个纷繁扰杂的世界不断地给我们的心灵撒上灰尘,布上阴霾,我们需要写作来扫除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这,便是写作的意义,也是作文命题人出题的初衷。2016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便延续了这一初衷。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目简洁明了,没有设置什么审题障碍,回归简单。每一个考生都有材可用,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要想在考场上写出一篇佳作,脱颖而出,也是极为不易的。今天,我们看到这位考生的作文便是一篇上乘之作。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作文。

这位小作者选择了历史人物苏轼作为自己文章的主角,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巧用苏轼的名句佳篇,用诗一般优美多姿的语言,深情地叙说了苏轼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敬仰之情,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文章从“打开一卷宋词”开始,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就把读者的思绪引向那浩如烟海的宋词中,苏轼便“伫立在风烟中”。而后,用“从……到……”的句式精准的概括了苏轼的一生坎坷,足见作者阅读之广,对苏轼的了解之深。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苏轼比作“皎皎明月”“十里春风”,写出了苏轼对作者的深切影响。“似”和“如”的使用,工整中见波澜,细节彰显功底。只得这一段,既营造了意境,又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第二、三自然段,作者简析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情怀和感叹,并联想到自己的“离别之痛”——与父亲的分别。叙写初次接触《水调歌头》时,“月有阴晴圆缺”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释然,不再惧怕离别。作者把自我的经历和苏轼的诗句紧密结合,畅谈“我”从中获得的影响和收获,现实与历史交相辉映,自我与“苏轼”紧密交融。真正的诠释了“文学来源于生活”这句话。

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详写了《定风波》中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精神影响了自己,让“我”学会了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山风吹来,凉意微侵”“山头斜照的夕阳,回首了以往的萧瑟处”巧妙地化用了诗句,既为文章注入了文学底蕴,散发着诗意美,又饱含情感的刻畫了苏轼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豁然旷达的形象。

第六自然段,作者略写苏轼的三个名句对“我”产生的影响,详略得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洒脱,“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宁静,“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情组成排比句,凸显了苏轼人格的魅力,折射出耀眼的人性光芒。句式工整,气势恢宏。正所谓“一咏三叹、详略得当”是也!

随着“宋词之卷徐徐闭合”,这篇佳作也走进尾声,读者和作者一起“目送他的背影远去”,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最后,在苏轼的影响下,作者更见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深化主题,点明苏轼对自己的影响。

美文当赞。一赞构思精巧,详略得当,脉络清晰。二赞语言丰富,富有诗意。对苏轼的诗词名句,或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或简要分析,无不彰显出作者的语言功底。另外,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点缀,凝练准确的笔触也为本文增色不少。

掩卷遐思,此文之我亦如皎皎明月,春风十里,人生苦短,就应如苏轼一般豁达乐观,如作者一般思成千载,坚定信念。作者从他人的写作中汲取营养,给自己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自己再创作,让更多的人找到生活的勇气。这,不正是写作的意义吗?

猜你喜欢

旷达名句宋词
宋词里的中秋月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旷达者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
失意时须有一种旷达的情怀——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