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诗词诵读
2017-07-03张英阁
张英阁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词时,尤其要重视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本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开展诵读教学的步骤。读准字音,正确感知;掌握节拍,体会韵律;定准基调,置身诗境。引导学生掌握诵读要领,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关键词】诵读;古代诗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更是重中之重,但不管怎么说,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抓住语文科目最贴近生活,最丰富多彩的这个本质特征,有效开展教学。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诵读教学是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语文教学中,诵读可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是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诵读教学,采取多元化的朗读形式,诸如自读、展读、范读、齐读等,让学生反复、尽情地读,以读来感知,以读来理解,以读来感悟。在此,应该指出的是,高考应试中,考生面对“诗词鉴赏”题型,手头资料有限,仅有原文本和些许注解,所以只能靠读来悟,才能解决问题。所以,也再次要求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视诵读,做到坚持诵读,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语言感悟能力,达到披文入情的目的,从而走近作者、走近抒情主人公,与他们产生心灵的共鸣,进行情感的熏陶,才能达到可以对作品进行赏析的水平。
在语文诗词教学中,应如何开展诵读教学?我认为,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读准字音,正确感知。诵读是一种口头表达的艺术,它要求运用普通话把书面文字清晰、准确地读出来,从而产生听觉的效应。正是基于此,古诗词的诵读,也要求做到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只有读准字音,才能正确传达出书面文字所寄寓的内容和含义。需要指出的是,多音字、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可能会给初次诵读带来困扰,面对这些障碍,老师和学生应该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判断,读准字音,正确感知,保证第一印象的准确度,这也为深入理解文意,把握作品主题奠定了基础。
第二,掌握節拍,体会韵律。古诗词学习中,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继续注重其语言形式的特点:划分节奏,掌握节拍,体会和谐的韵律。比如《诗经》中的作品,很多是有节奏和韵律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等等,基本上都是以四言为主,划分为“二二”拍,节奏简约明快。但在绝句、律诗等题材形式中,其节奏的划分就又呈现出不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等。七言绝句一般是“二二一二”拍,五言绝句一般是“二二一”拍,节奏舒缓。当然,经常还可以看到,在同一首诗里,其节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着变化,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上下句自然成对,节奏变化明显,韵律感强,形成一种音乐的美。
古诗词诵读中的音乐美还缘于用韵。大多数诗词作品都是讲究押韵的,只不过由于今天的读音不同于古代的读音,所以今天去读,似乎韵脚消失了,其实不然。
诵读诗词,要重视和推敲语言的遣词造句形式,利用其内在的规律,体会其韵律感,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比如有些古典诗词被谱曲后在音乐舞台上唱响并流行时,就会深受学生的喜欢,也就易于理解和接受。这其中的道理在于,中国诗歌源于民间的歌谣,这就决定了其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即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那么,在诵读过程中,注重节奏,掌握节拍,体会韵律感,也会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诗词作品的兴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作品排除心理障碍。
第三,定准基调,置身诗境。古人云:诗言志。由此可见,诗歌是一种抒发感情的文学体裁。情感是作品的内蕴,一切景物、人物、事件等都是外在的,是巧妙而充分地抒发情感的载体。当然,不同的诗人、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时代就会产生感情色彩不同的作品。一般来说,有抒发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有抒写漂泊异地、思念家乡的离愁别绪,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流露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等不同的主题,所以,在古诗词诵读中,更要细心揣摩作品中流露的感情色彩,诗人的情绪变化,但必须要有一个主旋律——定准基调,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在诵读中,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古诗词作品的感情基调有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激愤……只有定准基调,声情并茂,诵读吟咏,才能置身诗境,读出诗情画意来,也就能实现与作品、作者的心灵对话,理解和把握主题思想。
立足当下,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快餐式的阅读、碎片化的阅读日渐盛行。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环境和氛围已销声匿迹,如果要走进古代先贤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阅读古诗词,反复吟诵,披文入情,进行心灵的对话,实现情感的交流,达到思想的碰撞。在诗词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以诵读为基础,引导学生有步骤地去读,掌握诵读的要领和方法,激发诵读的兴趣,培养诵读的习惯,但还要主张在重视文本的基础上倡导学生对诗词进行个性化解读,注重对学生心灵的熏陶濡染,让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