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指津
2017-07-03李金华
李金华
有明一代,历史事件跌宕起伏,人性节操错综复杂,经济发展资本萌芽,文化思想守正变革,好像一切都显得比前朝更复杂、更耐人寻味。这个朝代之所以有如此的故事性,是因为那些有故事的人,像郑和、于谦、张居正、袁崇焕等人,光彩照人,彪炳史册。岳正,正是这有明一代个性人物方阵中的一员。
读人物传记,读的是事,看到的是人,理会的是历史细节,品咂的是人格气节,回味的是风貌精神。高考对文言文的考察,也基本在此线索与范围内,只是在整体理解与把握上,更注重文言知识点而已。因此,阅读文言传记,尤其是“正史”中的人物传记,要熟稔其基本的文体特征。
人物传记的基本行文模式:开头一般是简介传主信息(姓名、字号、朝代、籍贯、祖上情况等);中间主要部分是记述传主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暗含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并夹杂着时人或作者对传主的评价;结尾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当然,在具体的做题过程中,既要有阅读的技术,又要有积累的技术,还要有备考的技术,更要有答题的技术,四术合一,在阅读中要不忘积累,在积累中要有备考的方向,在备考中要不断总结答题的技术,在答题技术的提炼中进一步把控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如此往复,方得始终。
第一步:整体着眼,厘清层次
通读时,可用“//”在文中表示层与层之间的分界,以此来理清文本的层次。史传类文言文,其行文思路大多是按时间为顺序来记叙传主的一生。第一层次,开头前半部分(三句话),介绍了岳正的名、字及参加科举,第二层次,第一段后半部分(九句话),叙述了岳正踏入仕途的经历;第三层,第二段叙述了岳正的性格与秉性,通过“计间二大臣”这一主要事件来表现;第四层,叙述了岳正遭到佞臣的诬陷而被贬为民;第五层,交代岳正的致仕去世及享年;第六层,通过时人(英宗和作者)的评价,再一次表现了岳正“负气敢言”“迂而惜之”的性格,并交代人物的结局。
比如,在本文中,就可以在上述的地方用“//”分开,看一看是不是层次更清楚明了一些。
第二步:圈画事迹,抓读品性
抓读时,可用“○”对叙述的关键词句进行标识,并以此提炼能体现人物性格的重点部分。史传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是记叙传主一生中重要的事迹。这些事迹大都是为了突出传主的功德,表现传主的某些品格。而命题者命制的分析综合题,往往是依据传主的生平事迹、功德品格而形成选项的。因此,圈点勾画有关“事迹”的要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纪年,地点,官职,所涉及到的次要人物等,皆是传主某一“事迹”的重要标识,圈画住它们就意味着抓住了事情的核心要素。而与事迹有关的人物的态度与能力表现,即是人物的品格,往往表现为指此事件中传主的人物心理活动、事迹的结果、他人评价等。圈画出这些地方,可以在理解上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瞬时阅读时,还可以加深一点印象。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题读文”,在圈画传主的事迹时,我们还可以将分析综合题各选项看一看,相互比对一下,想一想:各选项分别是针对什么事迹设置的?从事迹中解读出的功德品格与自己的判断是否一致?以第二段为例,如:在“时亨、吉祥恣甚”处可以圈画,以点出此事件的相关人物;在“臣请以计间之”处可以圈画,以点出人物的态度与性格;在“召正责漏言”处可以圈画,以体现事迹的结果,可最终形成人物品格的总结,有胆略无谋略,“意广才疏”。综观近三年的全国卷的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材料,所考查的人物主要有两大共性:第一,有正能量;第二,有立体感。所谓立体感,是指人物的品性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方面的。整体着眼,就是要把握住传主品性的丰富性、多面性。比如,“正素豪迈,负气敢言”“买直谤讪”“只是大胆”“其自信不回如此”“迂而惜之”,人物品格上的丰富性、多面性,一目了然。
第三步:断句切句,翻译句子
从考试所设置的两道题断句题和翻译题来看,都是抽取文言文本的局部语句作为命题材料,也往往围绕文言知识点突出、丰富、明确,能反应人物的性格、品格的句子来命题。比如,“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既登陛,连称善……”三句就可以作为断句题,“然意广才疏,欲以纵横之术离散权党,反为所噬,人皆迂而惜之”一句就可以作为翻译题。
断句时一定要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理解与把握,结合语境(上下文)或句子的内部语法关系及意思,乃至文段的整体意思进行理解,进行相应的切分,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首尾虚词、句式结构、对话标志等这些外在标志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如,“既登陛,连称善”一句的主语是有变化的,前句省略的主语是“岳正”,后句省略的是“帝”,结合的语境就是前面的“召见文华殿”,只有岳正前去,才能是“既登陛”,才会是“帝遥见”“(帝)连称善”。另外,还要对比选项之间的差异,我们必须清楚这句话涉及的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关系及各自的立场观点等等,这样才有可能正确断句。
翻译句子时,更要强调细读句子,结合语境,补充省略,完善语法关系,字字落实,把翻译的话讲通顺。因此,不管是斷句还是翻译,都要具体分析叙事语句在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行事方式上的逻辑关系。而这些地方又总是可以表现传主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的品性。此外,在阅读综合分析题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研读综合题的分析部分,分析部分提到哪一方面,就重点比对原文对应的信息区,这也是提高对文章理解和准确答题的关键。
第四步:积累知识,开发系统
史传文本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古代文化的知识。主要包括称谓字号、官职制度、科举教育、礼仪文化、纪时纪年、民风民俗等等。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整理与积累,并学会迁移运用。不仅要弄懂课文中出现过的、试题考查过的古代文化知识,而且还应该触类旁通,有一个大致的知识体系,便于联想扩展与记忆。比如,本文出现的“会试”“内阁”“诏狱”“经理”“致仕”都可以进行分类、系统地整理。每碰到一个文化常识知识点、每做一篇文言文题目之后,都进行个人“古代文化常识系统”的填补与梳理,积少成多,条分缕析,自然就克服了古代文化常识无从复习与把握的难题。
另外,还可以进行“文言文实词知识系统”开发。这一点对于文言翻译的备考也是极为重要的,像文言实词积累,一直是学生头痛无解的事情,怎么办?只能进行系统化处理,结合字形、字源及偏旁构架来进行字形与字义的沟通,整理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系统图,比如,腾,造字本义是马凌空跃起;扩大引申为跳跃,向上冲;再扩大为不断重复动作;在不断重复的基础上,又引申为传递,传播。再比如,干,甲骨文就是一个捕猎的“叉子”,本义是“盾牌”,引申为“冲”,再引申为“拜见”“追求”等。只要每日根据字形积累一个实词,并依据字形寻求多义项之间的关联(可参考四川辞书出版社的《汉字形义演释辞典》),就会记得更深入、更清楚,也更有趣,这样做的回报就不仅仅是分数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