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 强化使命担当

2017-07-03魏家丽

青年时代 2017年16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魏家丽

摘 要:本文闡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关系,并以成都文化馆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工作经验举例,提出了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承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何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提出三个自信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在对其文化抱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要有真正的担当,就必须要有真切的责任心,而要有真切的责任心,就要对我们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真信、真懂、真干,这就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

二、坚定文化自信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其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丰厚的、创造过辉煌历史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以其特有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文化自信既体现在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态度上,也体现在对待本民族文化当下发展及其前景的态度上。对于曾经绘就文明华彩篇章、致力于创造文化新辉煌的中华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促使其传承和发展。当前中国仍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中国性和现代性共同塑造着中国文化的未来。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做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文化才会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更有影响力;也只有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三、成都市文化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和做法

成都文化底蕴深厚,拥有2项世界遗产,2项世界预备遗产,是中国中西部拥有世界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年左右的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望江楼、青羊宫、文殊院、明蜀王陵、昭觉寺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还有蜀绣、蜀锦、川剧、茶艺这些特色的传统文化。成都市文化馆作为成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文化部门,把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责,强化使命责任,着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道德文明、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标准化和均等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彰显了文化自信。

(一)开办“成都故事·百家谈”的公益文化讲座

公益文化讲座是一种开放式社会民众教育形式,是我市各级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直接方式,相对信息时代的数字冷传递,讲座以其面对面、心与心交流的人际热传播效应,成为坚守中华优秀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成都故事·百家谈”被誉为成都草根的《百家讲坛》,她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公益性为核心、人民群众为主体、审美育人为目的,用成都人喜欢的方式,讲人文历史、谈趣闻奇事、赏老成都曲艺、听老成都神奇、感悟人生哲理,100余名专家学者、500场次、20余万人次听众……多年来风雨无阻、周周与市民如约见面,讲座内容上体现民俗性的地方文化、历史逸闻、人文风物,讲述形式上改变了静态讲座传统,采取讲、说、说唱、表演唱、龙门阵、评书等多样形式,并融入戏剧小品、曲艺等表演。 “走出去”带动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讲座每年上万场,建立故事专家成员库和巡讲制度,扶持全市基层故事讲坛、文化讲座、道德讲堂、法制讲堂,免费向街道社区和乡镇农村发行《百姓故事会·成都故事》刊物,形成了蒲江县“鹤山讲坛”、新都区“桂湖讲坛”、温江区 “阳光讲坛”、龙泉驿区“车城故事会”以及“金牛大家讲”“望丛故事讲坛”“锦江大讲堂”等市民公益讲座,这些公益讲座成为成都人文风情的解读窗口,不仅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以传统文化精神育人、育心、育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将传统文化课程纳入每年春秋季公益艺术培训班的重要课程

在每年的市民艺术培训学校春秋季班次制定时,加大了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课程设置涵盖了毛笔书法、针灸养生、花鸟国画、山水国画、古琴演奏、竹笛演奏、古筝演奏等十余类传统文化课程,30余个班次。传统文化课程全部邀请到了业内名家、名师来授课,打破了百姓与艺术之间的壁垒,让老师走下讲台,与学员们一同创作学习,让传统文化成为广大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为了鼓励学员的学习热情,市文化馆每年都将举行汇报演出。传统文化展示是其中一个重要板块,将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市民的生活。

(三)以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为依托,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成都市市民节日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每年都开展“成都文化四季风·民俗闹春”活动,集中展演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特色的节目,表演形式包括川剧、龙舞狮舞、清音、唢呐、四川盘子、传统武术等,与此同时,市文化馆、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还共同开展了各种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春节期间, “成都文化四季风·民俗闹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还将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作为“新年文化艺术月”的系列活动之一,涵盖文艺表演、群众歌会、广场舞蹈、庙会灯会、主题晚会、国学诵读、游园巡游等民俗、文体娱乐活动。各区(市)县文化主管部门将在节日期间在全市范围内举办民俗闹春系列文化活动上千场,惠及市民预计达百万人次。

四、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的建议和思考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同时资金投入渠道要多元化

首先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方针、政策、措施,把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纳入日常的工作日程当中,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集中体现在文化基础设施数量少、种类少。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为4510家,从总类上看,历史博物馆占大多数。放眼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很多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韩国的广场、步行街上到处都是韩国历史名人的塑像。俄罗斯非常注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老城区,很难找到一条没有博物馆的街道,博物馆的数量高达200多座,相当于平均2.3万人口就有一座博物馆。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在点滴建设中营造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其次发展中国家对文化遗产及保护的投入非常重视。如印度每年投入约人民币3.1亿;墨西哥每年国家投入14.2亿人民币;而我国仅仅投入6.2亿人民币。这对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来讲,是杯水车薪。国外在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面,形成了一整套长效机制。在发达国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个人志愿者等多方筹集。如英国非政府组织的捐赠和个人的捐款是经费的重要来源,志愿者的义务劳动、无偿提供房产和固定资产也被纳入到资助范围。因此,可借鉴国外做法,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多渠道募集资金,抢救保护、传承、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将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与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保护项目给予财政金融支持相结合,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保护传统文化。

(二)搭建更多载体和平台,丰富传统文化传承形式

弘扬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特别是要结合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这一新常态,在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上做文章;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传统文化”的新模式,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客户端,短信、微博、微信等多种传播途径,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三)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精神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國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

弘扬传统文化除了繼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外,还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精神内涵,融入更多时代发展的新元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融社会主义的价值特性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于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爱”、“诚信”、“天下为公”等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在于这些思想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这就要求必须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深层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的挖掘和阐释,把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理念的义理讲透、意义讲足、现代性讲好。另一方面要做好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强劲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史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J];文史杂志;2012年05期.

[2]刘国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04期.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