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的感召

2017-07-03苏晓岚

红岩春秋 2017年6期
关键词:渣滓洞大事记党史

苏晓岚

清明的细雨洒在头上,拍在脸上,落在心上。在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烈士墓,雨加深了山间若隐若现的雾,让这座山更显神秘,也让纪念馆的灰色更令人压抑。

来纪念馆参观的人很多,神色庄重。我陪第一次来重庆的朋友从展区乘车出来,他们激动地说,来到这里看到了小说和电影的场景,崇敬的江姐、许云峰乃至小萝卜头的照片,深感震憾。这时,我眼前飘过的却是一群不知名的塑像,思绪被他们深深吸引。

笔者一直参与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的全市各区县编写的“党史正本”和“大事记”的编辑工作,深知无数英烈用青春、热血铸就了共和国的辉煌,而他们却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

在渣滓洞烈士名录中,有一位名叫伍时英的烈士。他是大渡口的老党员,1930年到1936年,他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作掩护进行地下斗争。由于腿快,他经常深夜往返主城和大渡口区跳磴镇带宣传品,被同志们称为“飞毛腿”。1936年被捕,无论何种酷刑折磨,他均只有一句话:“上级牺牲了,下级也牺牲了。”在被关两年后经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营救出狱,获得自由的他又投入到革命斗争中,直到1948年再次被捕,被关进了渣滓洞。伍时英理想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不向敌人低头,保护组织保护同志,与难友一起等待胜利的那一天。

1949年11月27日,歌乐山弥漫着杀气,狗急跳墙的敌人在解放军就要攻进山城时举起了罪恶的屠刀,开始了对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革命志士的屠杀,无数的英烈在枪弹中倒下。机智的伍时英同几个难友从倒塌的围墙缺口逃出,他仿佛已经看到新中国的蓝天,呼吸到可贵的自由空气。但是,当他发现同监舍有人还未脱身时,又返身回去救出了4位同志。就在他再次准备逃出时,罪恶的机枪扫射过来,他中弹倒在了血泊中。伍時英在渣滓洞用生命谱写的英雄壮举,在党史大事记中只有短短的两行字记载。

另一位南川籍革命者李尉如,是早期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讨袁、护国、护法战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涪陵组建党领导的农民军,与刘伯承领导的泸顺起义相呼应,让国民党极为头痛。1927年被军阀郭汝栋诱捕,7月在黄桷桠被害牺牲,年仅40余岁。

还有30岁就失去生命的李鸣珂,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南昌起义,是有丰富斗争经验的老党员。他于1928年任四川省委书记,为革命呕心沥血。1930年易觉新叛变,给党组织埋下极大隐患,省委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除掉他。4月18日,时任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总指挥的李鸣珂,来重庆汇报工作时,与另一位同志不顾危险,在朝天门码头当众击毙易觉新,而他自己不幸被捕,并于次日被害。

……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前,我被一阵高亢的声音吸引,不由停住了脚步。“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雨中,一群排列整齐、朝气蓬勃的青年,正面对党旗,高举右手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红岩村,仿佛与革命先辈的形象交错、重叠,为革命队伍接力。

细雨霏霏中,我的心一扫低沉,一下子有了力量。同时更加感到,编辑党史不是普通的编辑工作,而是必须传承下去的精神与信念,也是沉甸甸的一份责任。

(作者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编辑/周瑞丰

猜你喜欢

渣滓洞大事记党史
大事记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参观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旧址感怀
新中国70年大事记
谒重庆歌乐山渣滓洞
改革开放大事记
在渣滓洞看一副副镣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