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技术思维创新结构设计
2017-07-03
本刊记者 孙 苏
多种技术思维创新结构设计
本刊记者 孙 苏
个人档案
曹淑上,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二厂改造工程结构设计师。
曹淑上,80后,本科和研究生分别学习结构和桥梁,他觉得两个专业的思维可以彼此借鉴,并且可以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二厂项目中,一些关键的结构设计,都是他们融合多种技术思维而取得的成果。比如消防楼梯中采用的钢管混凝土技术,一般用于超高层;钢箱梁和混凝土组合的计算方法,规范和教科书里都还没有;船桥采取了钢构组合的形式,借用桥梁技术释放一端的应力,等等。
这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都是经过大量艰苦的研究和比选分析而获得的。既有建筑改造不同于新建建筑,结构设计难度大,一方面,二厂这类老厂房年代久远,建筑性能、安全储备和耐久性都很差,结构设计有很大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建筑方和业主会提出很多特殊的设计要求,这就给结构设计造成进一步的难度。但无论多难,改造后的二厂的许多亮点都体现在了大大小小的结构设计艺术里。
和设计、施工方一样,曹淑上坦言,二厂项目并不为公司带来多大的经济收益,但目前,他们却专门成立了一个团队来承接类似工程,而且已经开始产生效益。这是因为,参建的经验积累让他们得到了成长,他们已经形成一套系统的既有建筑改造理论,包括检测鉴定、加固、施工等等,同时,二厂改建项目中,由于现场的不可预测性,他们采取的动态化管理模式,也适用于大多数老旧建筑。
在技术风险和建筑要求面前,他们的法宝是,科研为先导,安全为底线,反复沟通和计算,突破常规,实现结构创新。为了解决设计与结构、旧建与新建的突出矛盾,“我们做了很多加固和施工的技术研究和分析工作,拿出很多套结构改造方案,进行理论分析、设计分析和现场模拟”。和建筑师的沟通讨论会议,从下午两点开到晚上八点。舒华彬总工曾谈到为何选择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工程研究所,他说,他们“具有丰富的结构创新意识”,而结构创新正是二厂所需要的。“本来结构创新不容易,但此项工程从材料到结构都有很多创新点”,曹淑上说,“虽然都是小范围的创新,但却让我们的团队获得了宝贵的创新经验。这些经验可以用于今后的工程中,所以我们所作的全部工作都是有价值的。”
责任编辑:黄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