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云布雨话“人影”
2017-07-03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办公室副主任宋家明
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办公室副主任 宋家明
耕云布雨话“人影”
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办公室副主任 宋家明
“人影”的概念及起源
人工影响天气(简称“人影”)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人工影响天气,古已有之,早在17世纪末,中国清代的《广阳杂记》就记载:“夏五、六月间,常有暴风起,黄云自山来,必有冰雹,土人见黄云起,则鸣金鼓,以枪炮向之施放,即散去。”这是中国古代用土炮开展防雹作业的生动描述。
现代意义上的“人影”是从上个世纪开始的。1 933年,瑞典科学家贝吉龙等人提出在大部分形成降水的混合云中, 降水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云中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冰晶, 能否通过冰水转化过程形成大水滴,对人工影响天气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1946年,美国科学家谢佛尔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兰格缪尔的指导下,从事冷水滴冻结研究,发现作为制冷剂的干冰可促使过冷水滴降至-39而自发冻结,随即成功地进行了飞机在冷云中播撒干冰的试验。与此同时,同为美国科学家的冯内古特关注冰晶的核化作用,选取类冰结构的碘化银晶体,作为冰核的成冰试验获得成果,而且他在研究碘化银烟粒发生法方面起了先导作用,使碘化银很快成功地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自此,人工影响天气由研究走向应用实践。试验列入科学发展规划,获得了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1956年1月25 日,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最高国务会议,在讨论并通过《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时,中央气象局局长涂长望向毛主席汇报说:“在新制定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已将人工降雨试验列入重要项目”。毛主席听了高兴地说:“人工造雨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气象工作者多努力。”毛主席的指示既是对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对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工作的巨大支持。1958年8月8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并取得了成功,从此拉开了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的序幕。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区、直辖市开展了“人影”工作,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据统计,1995--2003年间实施飞机、高炮、火箭增雨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200亿立方米, 影响面积30余万平方公里,有效地减轻和缓解了干旱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带来
“人影”的实践与成效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首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是在台湾地区实施的。为了增加日月潭水库枯水期的发电用水,1951年1月22日组织实施了人工增雨试验,采用飞机播撒干冰、喷射碘化银乳液及食盐饱和溶液等进行人工增雨试验。
在我国大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研究是从1955年开始的,在讨论国家12年科学发展规划期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建议将人工降雨的不利影响。实施高炮火箭防雹作业保护面积达41万余平方公里,减免雹灾损失约300亿元,同时还进行了以水库增蓄、生态环境改善、扑灭林火为目的的人工增雨 (雪 )作业,并开始尝试以保障大型社会活动为目的的消雨作业试验, 以及机场、高速公路、城市人工消雾试验等,人工影响天气已经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密不可分。
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目前有30多个国家每年进行着100多项的人工增雨、防雹和消雾工作。目前国外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较多的有俄罗斯、美国、以色列、泰国等国。其中:俄罗斯开展人工防雹作业规模较大,由专业队伍在各地实施作业,拥有各类探测和作业飞机30余架,除在国内实施作业外,还先后为古巴、叙利亚、伊朗、阿根廷等国提供增雨、防雹作业服务。俄罗斯还对人工消云、消雨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已作为业务为用户提供服务。泰国由农业部下属的皇家造雨局组织实施,引进美国的技术,建立了两架探测专用飞机,空军的60余架飞机可供随时调用;美国人工增雨作业主要采取市场化运营,由专业人工影响天气公司向用户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
天津是我国北方冰雹多发地区之一,开展防雹工作前,每年都有50多万亩农田遭受灾害。为了减轻雹灾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1973年,蓟县山区梁庄村农民利用土炮自发组织开展人工防雹,打响了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的第一炮。同年开展防雹作业的还有宝坻区的李自沽农场。因此,天津市的“人影”工作是从防雹减灾,为农业生产服务开始的。1974年,我市首先在蓟县设立3个炮站,开展人工防雹试验,当年防区内无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市10个有农业的区县已建成58个炮站,近100门高炮开展“人影”作业。2000年以来,全市“人影”部门累计实施人工增雨130多个作业日,消耗人雨弹3万余发,火箭弹800余枚,实施飞机人工增雨26架次,飞行58小时,累计增加降水近20亿立方米。
健全法制正当时
目前,在“人影”制度建设上,国家层面已有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办公厅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2012]44号)。天津市也制定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市政府办公厅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2004]3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2013]79号),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人影”工作的统筹协调与领导,成立了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建立了以气象局为牵头单位的工作协调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人影”工作的快速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影”工作的法制建设,将《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条例》列为2016年度立法预备审议项目。为起草法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俊芳带领农业与农村办、市气象局、市法制办、市农委等相关部门,深入静海区、西青区等地进行调研。农业与农村办会同有关部门多次组织起草和论证,法规草案已经数易其稿。法规草案将在以下方面做出规定:人影建设的规划与建设;政府、主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从业人员的资质与管理;安全管理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实施人影作业的重点区域;实施作业的流程;实施人影的应急处理;法律责任等。相信在市人大常委会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努力下,《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条例》将尽快出台,使我市的“人影”工作早日纳入法制化轨道。
常委会副主任张俊芳到市气象局参加人工影响天气立法座谈会。摄影/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