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与合作: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在京召开
2017-07-03齐真
分享与合作: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在京召开
Global Space Exploration Conference (GLEX 2017) Held in Beijing
2017年6月5-9日,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国家航天局指导,国际宇航联合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主办,同时获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及中国航天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本次大会主题为“分享与合作”,旨在加强国际航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航天技术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会共吸引了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代表参加。
6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地向本次大会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开幕式,代表习近平主席宣读贺信并致辞。
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共同主席、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共同主席、国际宇航联合会主席、法国航天局局长让·伊夫·勒加尔也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本届大会地方组委会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主持。
李源潮、勒加尔、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唐登杰和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翰·迪特里希·沃尔纳启动玑衡抚辰仪模型,为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正式启幕。
大会共组织4场全体会议、9场主旨报告、10场全球网络论坛、25场技术分组讨论等,涵盖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和小行星探测等13个技术领域。
太空共赢,推动全球航天合作
在6月6日举办的航天局长全体会议和以“全球合作太空探索与创新”为主题的网络论坛上,各国航天局长及航天机构官员纷纷表示要加强航天国际合作和航天机构间的合作。
法国航天局局长勒加尔指出,太空探索是巨大的工程,如果携起手来,可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意大利航天局局长罗伯特·巴蒂斯通指出,航天人应该设定尽可能远大的梦想—就像“阿波罗”式的目标,全球航天界一起合作来实现。
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加强合作是各国航天面临的课题,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致力于国际合作,致力于将成果惠及人类。
中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指出,当前全球航天发展面临新挑战,应对挑战的关键在于建立“共商、共建、共赢”的全球航天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国家航天局愿意就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科学探测任务,与各国航天机构探讨合作方式,为建立太空探索创新全球伙伴关系,同时与新兴航天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
此外,来自南非、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家航天机构的代表共同探讨了非洲国家在全球空间探索方面的作用。会议透露,非洲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测控、导航、卫星通信和空间科学与探索四大领域技术,同时希望成立非洲航天局。
踏上月球,迈向火星
在航天局长全体会议和促进太空探索国际合作全体会议上,多个航天大国的航天局长表示人类应该先继续探索月球,继而开发火星;融合人类与机械优势是未来太空探索的重要方向。
欧洲航天局局长沃尔纳在其《欧洲航天局关于月球国际合作的设想》的报告中指出,月球是走向深空的一站,可为探索火星和其他星球积累技术;欧洲航天局设想的月球探测是国际性的,包含人和机器人参与、公共机构和商业共同参与。他呼吁全球一起建设“月球村”。
美国航空航天局高级顾问Kathy Laurini认为,空间探测不应只关注某个单一目标,还应该关注如何形成合力,去往更多地方。火星是长远目标,但目前有些遥不可及,当务之急是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
意大利航天局局长巴蒂斯通表示,意大利的关注点是火星,但要以地月任务积累经验,推动火星探测与深空探测。
美国航天员奥尔德林在其《循环飞行器登陆火星途径》报告中指出,循环飞行器技术对于载人登陆并不是最热门技术,但却可行,适用于未来的月球和火星之旅。不过,目前仍需攻克发动机、推进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他在报告的最后呼吁“让我们共同前往火星吧!”
美国洛马公司“猎户座”飞船项目策略官罗伯特·钱伯斯作了《洛马公司太空探索项目最新进展》的报告,他首先描绘了人类定居火星的梦想,并透露NASA正试图引导未来的火星之旅,计划最早在2020年建设首个太空居住设施“深空之门”,环绕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猎户座”飞船将是其一部分。洛马公司还计划利用名为“火星基地”的太空舱,在10年左右时间内将航天员送入火星轨道。
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太空探索
在航天局长全体会议上,航天局长们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对私营航天企业的欢迎。私营企业作为当今航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已经改变了航天业的格局。
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指出,航天局应该代表本国产业界做好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关政策,“一国的航天科技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某些领域交给私营企业去实施是可行的”。
欧洲航天局局长沃尔纳表示,现在一些中小企业来寻求欧洲航天局帮助,需要的不是资金,而是数据,以及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等。
德国宇航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帕斯卡尔·艾润福劳德指出,航天局之间加强合作的同时,还要增强与私营企业的合作。针对如何驱动太空探索领域相关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发展,她指出,“欧洲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发展和美国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通过建立项目,组织讨论会等形式汇聚这些新兴力量,为他们创造交流学习的空间”。
中国展现开放姿态
本次大会聚焦中国航天发展,中国航天机构和企业的专家披露了中国深空探测发展战略、重大发射计划等,展现了中国的开放姿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燕生在其《中国航天成就及展望》报告中介绍了中国2020年前太空探索领域的重大发射计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于2018年前后发射核心舱,2022年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探月工程将于2017年底发射嫦娥-5实施月球无人采样及样品返回,2018年发射嫦娥-4探测器进行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前后发射火星探测器。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介绍了中国探月工程的进展及下一步发展计划,嫦娥-4将是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计划于2018年完成飞行任务。
中国太空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介绍了中国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最近进展,并指出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正在进行空间站各舱段和新型运载火箭等的研制,中国空间站计划在2019-2022年间完成在轨组装并投入运营。
中国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兼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在大会上作《2030年前中国深空探测发展战略》报告,发布了中国深空探测发展计划,2020年,中国将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2030年前,中国将开展火星、小行星及木星探测,包括一些采样返回任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探月三期工程副总设计师孙为钢在其《嫦娥五号及其对中国深空探测的技术贡献》报告中介绍了中国探月三期工程总体方案,首次公开了嫦娥-5的飞行方案,介绍了嫦娥-5探测器构成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科技委主任鲁宇在其《中国运载火箭的发展》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国正在开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介绍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5、7的相关情况,并透露中国正在开展LEO运载能力140t、LTO运载能力50t的重型运载火箭(暂代称长征-9)的关键技术攻关,以及低成本中型运载火箭长征-8的研制工作。
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魏传锋主任作《空间站面向国际合作的开放式有效载荷资源》主旨报告,他们介绍道,中国空间站载荷支持效率更高。未来,中国可向联合国成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空间站应用机会,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齐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