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07-01李海东王丽婷��
李海东 王丽婷��
“十三五”时期,广东面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经济发展急需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发展方式,需要通过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来支撑,通过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专门人才发挥支撑保障作用。与此相适应,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往往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发展大省,广东省高职院校已超过80所,在数量上远远多于江浙一带的沿海省份,可其中全国一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相对较少,在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专业教师队伍总体数量不足,实践能力、教学和科研能力欠缺等问题已成为阻碍高职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一、高职专任教师的现状
1.专任教师数量现状
专任教师是指拥有教师资格证、从事理论课程教学和专门从事实践项目指导与实践训练指导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任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也是体现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广东省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攀升,到了2016年已经接近73万人,专任教师的数量虽然在2016年接近3.3万人,但相比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仍旧存在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教师人数的增长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于2012-2017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专任教师资源在区域和学校分布不均匀
生师比是在指定的年份,在某一个教育机构、教育整体中,或在某一特定的教育层次,学生人数与教师人数的比例。学生数量包括各类在校和非在校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学生,非全日制的学生按照比例折算成在校全日制学生数量。教师数量是指学校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在编人员(即在岗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生师比一直都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数据,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和教育规模的大小,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高等学校生师比是指在校学生和教师的数量比例,反映了社会资源利用率和办学质量的一般关系。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生师比越高,社会资源利用率越高,因为一定的资源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来享用;但是在一定的教育资源条件下,生师比越高,教育质量就越难保证,因为一个教师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较低的生师比通常意味着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国家的要求,高校生师比在14~18之间为合格,低于14为良好或者资源过剩,高于18则为师资资源不足。广东省高职院校2016年平均生师比为15.86,整体情况良好,但是存在专任教师分布不均的问题。如民办南华工商学院生师比最高,为22.41,而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最低,为6.07。在下图(见图2)。从全省的78所高职院校生师比情况图可以看出,师资资源不足的比例占了35.90%,师资过剩的比例占16.67%,师资合理的比例仅占47.43%。从图3可以看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生师比较低,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比例分布比较合理,民办院校或者地方院校的生师比则偏高一些。师资不足的学校基本是民办高职院校或地方政府公办的高职院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很多老师不愿意去民办高职院校或者地方的高职院校,而是更加愿意进入待遇高、福利好、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珠三角高职院校任教。为此,应在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向这些学校倾斜,让这些师资资源不足的学校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同时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到民办和地方高校任教,以改变不同类型高职院校教师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如:高职称的教师到地方高职任教,可提供相应的住房补贴等待遇,在职称评定方面有适当倾斜,子女读书享有优先权,等等。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想办法来提高教师的各方面待遇,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学习的机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逐步使生师比更趋于合理。
数据来源于2017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教师队伍的结构现状
(1)学历结构
近年来,高职院校引进教师一般要求碩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部分重点建设专业还要求引进博士研究生,同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参加进修学习,攻读硕士或者博士学位,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有所改善。数据表明,广东省的专任教师研究生以上的学历从2014年的49.45%上升到2016年的53.81%,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有所改善,层次普遍比较高。由于高学历的专任教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受过较好的学术专业训练,因此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存在断层,呈现出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结构。如2012-2013学年,全省高职院校共有2.94万名专任教师。专任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35岁及以下专任教师1.4万人,占47.69%;36-45岁专任教师0.78万人,占26.66%;46-60岁专任教师0.57万人,占19.24%;61岁以上专任教师0.19万人,占6.41%。2013-2014学年,全省高职院校有3.06万名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35岁及以下专任教师1.59万人,占52%;36-45岁专任教师0.79万人,占 25.81%;46-60岁专任教师 0.57万 人,占18.55%,61岁以上专任教师0.11万人,占3.64%。青年教师有很多优势,如很多青年教师是研究生毕业或者博士,对待工作的热情高涨,对自我的期待高、学历层次高,理论知识扎实。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缺乏教学经验,同时青年教师一般教学任务较重,有些教师要同时兼顾几门课程的教学,因为对教学内容不熟悉,要花很大的时间去备课授课等,导致工作生活压力大;其次,青年教师社会阅历浅,缺乏系统的教育艺术认知,教学技能不足,存在功利思想比较浓等缺点。现在高校以青年教师为主体是一个趋势,但就教学质量而言,就会存在明显的短板,要保证教学质量尚需一个过渡的时期,需要给青年教师一个成长的空间。endprint
(3)职称结构
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高职院校教师职称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
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密切相关,广东省的高职专任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在职称方面年轻教师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高职称教师比例虽有所增长,但比例仍然不理想,同时无职称的教师仍占很大的比例。
数据来源于2012-2017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3.“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例远低于实际需求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类似文化课教师那样,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二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近年来,广东省的“双师型”教师增长速度迅猛,从2012年的45.53%增加到2016年57.62%,短短的四年时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家要求的80%仍有差距。同时,“双师型”教师的分布也不均匀,有些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90.32(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最低的则只有12%(广东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低于50%比例的学校有27所,在全省78所学校中占33.8%。
其次,“双师型”教师的质量仍有待提升。长期以来,因为各界对“双师型”教师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界定的时候往往是以追求“双证”为目标,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看中待遇而非经历,因而存在一定的偏差。一般而言,“双师型”教师不仅是拥有双证的教师,而且是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均有有真才实学的教师。广东省虽然职业教育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一,但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的情况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
二、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办学经费缺乏制约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特别是地方和民办的高职院校,往往缺乏应有的办学经费。其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我国的教育资金一般都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投入,民间和社会捐赠较少,学校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其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政府投入高职院校的资金往往偏少,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方面较普通本科院校弱,资金投入增长也比不上本科院校。第三,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不足甚至偏见,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投入和捐赠比较少。数据调查显示,生师比比较高的高职院校基本都是地方高职院校或者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缺乏资金,这些高职院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设备均比较薄弱,无法重金聘请优秀的人才或者留住优秀的教师,渐渐地拉开与国家和省级示范类高职院校的差距。
(2)职教的社会地位较低影响教师任教意愿
近年来,国家一直都在大力扶持和宣传职业教育,可是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职业教育仍旧与普通教育有着天壤之别,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是上不了本科院校分数线的学生,因而这些学生存在着极大的自卑感。同时,职业教育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大部分待遇不如本科院校,导致很多优秀教师不愿意去职业院校任教。
2.解决的策略
(1)拓宽师资的来源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广开师资引进渠道,通过补充研究生、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向社会招聘高水平的教师来补充学校的教师数量,采用校内外结合的方法,建立一支由专任教师、企事业单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十二五”期间设立专项基金,实施“高层次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师资队伍国际化推进计划”,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姿态,汇聚企业优秀人才。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从2010年的53%上升到2016年的70.51%。到了2016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硕士学位所占专任教师比例的61.49%博士学位所占比例达到24.37%。又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百果园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中,采取校企共同育人的模式,聘请企业资深员工为学生上实践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优化专任教师结构
高职专任师资的来源有多种渠道,除了从外部引进新的合格教师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从内部培养,把本校内那些不符合标准的教师通过各种培训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或者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是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在岗位和实践中培养,这就有赖于在学校营造良好的教師成长环境,其中人文环境和学术环境尤其重要。学校应该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或者可以把校内的学术活动与校外的学术活动紧密结合,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其次学校要尽可能帮助青年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基本问题,同时加强专业或专业群团队的建设,倡导共同合作,相互学习交流,和谐共处,展现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是鼓励在职专任教师继续进修学习。学校应鼓励只有学士学位的教师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并达到中级以上的级别,从而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也鼓励未达到硕士学位的教师,通过攻读在职研究生的方式获得到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来提高学校专任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是返聘退休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尽快解决教师年龄断层问题。老教师经过多年的磨练和积累,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加上对课程体系的把握更加全面深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深受学生喜欢和爱戴。学校可以把身体状况良好的离休教师返聘回来,既可以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向求教的机会,又可以暂缓青年教师的压力,给其充分的成长时间,还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解决专任教师年龄断层的问题。
(3)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评选标准
“双师型”教师是衡量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要真正扩大“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就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评选标准。
一是加强职前培养。我省目前只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专门开设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为职业学校培养相应的师资,此外,华南师范大学也开设了职业技术教育学方向的专业,而其他的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资基本是对应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广东目前有80多所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70多万,在职教师的缺口非常大。而为了填补这个空缺,以及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学历结构,高职院校在招聘时往往是从高等院校或者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中挑选合适的教师。此种方法虽然可以暂缓高职教师不足的矛盾,但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则是很不利的。因为这些教师接受的理论知识体系与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差别,也没有相应的企业实践经历,因而这些教师传授给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是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接近本科的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