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常见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7-07-01李卫

魅力中国 2016年44期
关键词:墙体裂缝成因分析

李卫

摘 要:众所周知,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成了现在建筑行业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建筑施工来说,墙体裂缝是常见的建筑质量问题之一,如果不能很好的预防和处理,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给人造成不安全感,严重的会危及到人身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给业主造成很坏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产生住宅墙体裂缝的原因,提出了墙体施工过程中控制裂缝的可行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墙体裂缝 裂缝技术 成因 分析 措施

引言

新时期,随着我国建施工项目的增多,墙体裂缝技术的研究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说不同建筑材料出现的裂缝。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并且裂缝的种类很多,我们既不能忽视隐患存在,也不能对裂缝产生恐恐惧感。而且,墙体裂缝是常见的房屋质量问题之一,墙体裂缝的出现,轻微的会影响房屋的美观,造成房屋渗水漏水,严重时则会影响整个房屋结构的承载力,如果不能进行正确地处理的话,甚至能造成严重后果。墙体裂缝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人们对它的认识存在很多不足,有必要就该问题加以探讨。

一、工程概况

21世纪,在当今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中,虽然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常见的问题就是墙体的裂缝。故此,针对这些问题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探究,本文结合实例来说明,某异型框架住宅楼建筑总面积13664.80m2(其中1#住宅楼为6988.72m2,2#住宅楼为6676.08m2),1#楼由伸缩缝分为Ⅰ、Ⅱ两部分,2#楼由伸缩缝分为Ⅲ、Ⅳ、Ⅴ三部分,两楼一共五部分,详见图1。1#、2#住宅楼主体均为8层异形柱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高度25.9m,檐口高度22.9m,标准层高2.8m,最大柱网为6.0m×4.2m,框架梁、板、柱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楼板厚100mm,墙体采用190mm×190mm×240mm炉渣空心砖砌筑,外墙300mm厚,内墙200mm厚,基础采用筏板式基础,板厚为450mm,基础下为0.6m的三七灰土,1.4的素土翻夯。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使用优质的轻型材料来砌筑墙体,可以采用连接钢筋的方式来处理预留洞口,做好细节处理有效减少墙体裂缝现象。此外,第二年底发现墙体普遍产生裂缝,并且随时间的延长,裂缝不断发展,为此需要对该建筑物进行检测和鉴定,具体的布置见图1。

二、检测结果

1、裂缝检测

在建施工中,1#、2#住宅楼墙体普遍出现裂缝,裂缝面积约占墙体面积90%,裂缝主要沿框架柱边分布,在梁底与墙体连接处拉开,内外墙均有,并且裂缝连通,程度不一,裂缝宽度在1~6mm之间,裂缝分布有以下特点:(1)底层裂缝宽度较小,上层比底部大,顶层裂缝最大;(2)裂缝分布范围广,面积较大,处处是缝;(3)外墙裂缝大部分呈斜向裂缝,内墙裂缝沿框架与墙体连接处形成倒“L”形或门形裂缝。

2、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位置检测

一般情况下,采用回弹和超声综合法对混凝土进行检测,1#、2#住皂楼共抽取构193个,其中梁59根,柱57根,板77块,最小抗压强度推定值为15.8MPa,混凝土强度不均匀,强度离差较大,达不到C25的设计要求。

预防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产生,采用混凝土保护测定仪对10根有蜂窝的柱进行检测,大部分保护层厚度小于35mm,最小值为8mm,抽测20块陪台板,负筋最大保护层为55mm,最小为25mm,有18块板保护层大于25mm。

3、建筑物的沉降与倾斜

目前,根据业主提供的沉降观测资料第三年6月至第四8月累计最大沉降为151mm,利用经纬仪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观测,最大变形在1#楼,变形最大值为150mm,倾斜率为6.7%,接近《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7%的限值(见图1)。

4、地基基础检测

(1)地基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钻孔19个,总进尺268m,用铲孔28个,总进尺41m,地基情况如下:

原场地为垃圾抗,经回填处理后即现在建筑物的場地,该场地位于河南岸Ⅱ级阶地边缘,底层构件总体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根据钻探显示,上覆填土层为11.43~13.70m,黄土状粉土厚度为13.2~14.57m,下伏卵石层层位稳定,埋在25.46~27.10m之间。

(2)地基基础存在的问题,本场地属于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设计采用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为160kPa,地基处理深度为2m。

1)检测发现1#楼灰土垫层在600~1400mm之间,2#楼600mm厚3:7以下翻夯不明显,基础下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未消除,地基处理深度不够,根据GB50025-2004规定,地基深度应该不小于2.5m。

2)检测中发现通向化粪池的下水井被污物堵塞,使得下水井以及2#楼附近管沟内积水加之管沟和下水井产生多处裂缝,积水对周围场地长规浸泡,根据钻孔、探井以及洛阳铲成孔所取土样含水量测试结果,2.0~2.5m以下建筑物内侧地基基本达到饱和状态,从补勘报告资料显示,建筑物地基10m范围内黄土仍存在自重湿陷。

经调查和检查,有一防空洞从1#楼沿南北方向穿过,根据钻孔及探井调查中发现:防空洞在原施工中未做有效处理,防空洞局部冒顶,至地面仅有6.7m,在基础以下4.3m左右,已达到地基位置,即影响到压缩层的范围内。

三、承载力复核

对建筑物结构进行复核验算,根据柱双向刚度相等的原则,按照等效刚度方法将异形柱截面近似简化为矩形柱输入TBSA软件中进行验算,结果汇总见表1。

从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原框架柱的设计配筋面积较小,且轴压比较大。

四、裂缝原因分析

从裂缝的形态、趋势可以判断:该裂缝为框架变形引起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为:

1、地基基础的影响

根据补充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属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按照GB5OO25- 2004要求该建筑物地基处理深度不够,存在先天隐患。其次原地沟未作灰土垫层,管沟为半刚性地沟,建筑物下湿陷性黄土产生变形,加之沟壁及沟底都产生水平以及垂直裂缝,使生活污水大量浸入地基,建筑物内地基土基本达到饱和,下部防空洞未作有效处理,防空洞已坍塌,局部产生冒顶现象,已影响到基础以下地基的压缩层范围内,从而导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发生倾斜变形。

2、结构刚度的影响

建筑物上部刚度对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建筑物由T形边柱,十字形中柱,L型角柱组成的异型框架,其中L形截面柱承载力相对较低,刚度较弱,一般情况下,中柱相对边柱、角柱承受荷载较大,因此在异形框架中,中柱宜选为十字形截面,而不宜设为L形柱。而设计采用L形柱做为中柱,柱轴压比不满足要求,延性较差。异型柱内折角处,未设钢筋,构造不合理,在双向偏心受压时易产生变形。

总之,结构采用异型框架,由于构造设置不合理,轴压比不满足要求,使框架抗扭刚度和抗侧弯刚度较弱,在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同时,框架变形后挤压墙体使墙体与框架之间产生裂缝。

3、构造设置不当

经查,填充墙与框架连接存在以下问题:

(1)填充墙没有采用斜蹬砖嵌砌于框架平面内,个别顶层砖未用砂浆砌筑,未能与框架紧密连接.

(2)墙体拉结筋与柱箍筋焊接,且间距大于600mm,不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的规范要求。

由于以上原因,在框架倾斜变形后,墙体与框架连接处普遍产生裂缝。

4、施工质量差

施工中混凝土外观整体性差,振捣不密实,表面蜂窝、麻面、露筋现象明显,个别柱内夹有水泥包装等杂物,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力和整体刚度。

5、加固处理措施

(1)尽快对地基基础进行全面加固,包括对防空洞进行加固处理,使地基满足承载力要求,对建筑物内侧基础采用静压桩进行抢险加固,以免引起上部结构更大变形,使柱内力增大,产生不良后果,然后进行硅化加固,达到地基基础整体加固。

(2)在地基基础加固的基础上,对结构轴压比较大的框架住采用外包钢进行加固,提高建筑物的刚度,控制其变形,防止建筑物的倾覆。

(3)对墙体进行处理,对围护结构进行维修,在填充墙与梁、柱交界处,抹出凹槽,嵌填柔性好的密封膏或设置钢丝网。

五、结束语

(1)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做片筏基础时,应按湿陷性黄土规范的要求的深度对地基进行处理,处理深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工程勘察時,应探明防空洞的位置、走向,对影响地基压缩层范围内的防空洞应进行有效处理。

(2)异型框架采用T形边柱,十字形中柱,L形角柱,避免了房间出现凸出的柱体,便于布置平面,能更好地满足使用上的要求。但异形截面框架柱截面中和轴一般并不与弯矩作用相垂直,也不与截面边缘平行,它的位置随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配筋及荷载角等诸多因素有关,构件受力较为复杂,因此异型框架应结合场地及抗震烈度、环境情况综合考虑后,还要加强构造措施。

(3)湿陷性黄土应采用刚性地沟,防止生活用水浸入地基,造成黄土湿陷,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

參考文獻

[1]许国富,汤彩丽.关于建筑墙体裂缝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2:186.

[2]王明江.浅谈建筑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裂缝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78-79.

[3]付宏伟.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83-84.

[4]屈小苹.关于人防地下室裂缝控制的几点分析[J].山西建筑.2009(36):112-113.

猜你喜欢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回头潮
工民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策略探讨
浅谈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