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匠精神 实施双元制培训模式
2017-07-01于修君
于修君
摘 要 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作为师资培训和数控专业紧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应该在培训中倡导“工匠精神”,渗透“工匠精神”理念,做好各项培训工作。
关键词 双元制;工匠精神;实训教学;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150-02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遍及全球,成就令人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在讲演中谈道:“他们在经济、军事、科技上有很多方面比我们强,甚至远远超过我们。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管理经验,目的是超过他们。学习‘德国制造,倡导工匠精神,让我们制造的产品享誉世界,才能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在以培养职业人才为宗旨的在职教师培训中,还有很多观念上、实践上的问题,包括:重理论、轻技能,对技能不求甚解、要求不高的情况比较多见;在培训过程中无职业纪律观念,无行为规范要求,无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教师对自己没有高标准的要求,那教出的学员很可能也是马马虎虎。德国职业教育不仅重视对学员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同时在整个实训与实习中,包括工量具的摆放、工作场地清理以及工作服、工作鞋等,都十分强调严格的规范要求。习惯成自然,形成好的习惯,也应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便与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借鉴德国“双元制”开展职业教育,2000年被确立为全国在职教师培训基地,2010年主要以数控专业培训作为重点,推广“双元制”教育模式,数控专业基础技能都有了普遍提高。实施“双元制”模式的同时,注重通過不同培训手段渗透德国工匠精神,如行为规范、责任感和高质量的意识。培训学员在实习中以正式的工人面貌出现,避免走马观花;不设置模拟性质的所谓生产实习、见习实习,跟正规企业生产一样,必须生产出真实合格的产品。
2 树立“工匠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控专业培训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由易到难的培训思路。如数控车床按部就班加工简单圆柱、圆弧、内孔,然后加工复杂形状,过分强调尺寸精度,很难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现在把这些枯燥无味的轴孔加工图纸先放起来,而是展示一些有趣味性的图纸项目。如加工“鸡蛋”“蜡台”等形状的工艺品性质零件,这类零件没有复杂结构和高精度要求,但求“好看”和“好玩”,甚至有收藏价值,很容易激发人的兴趣去用心制作。加工完毕后,学员们不自觉地互相比较好坏与完美度,做得不理想的学员会自觉地去借鉴学习找原因,如导致接缝明显的原因,表面不光滑原因,其他缺陷,等等。在这一过程中,看似没有高精度尺寸要求,但是要做完美,必须有高的尺寸精度来保证。
比较和鉴赏分析促使他们做得更好,引发“头脑风暴”,自觉地进行创新设计。如将“鸡蛋”缩小尺寸成一个“鹌鹑蛋”,更增加了加工的难度,这就需要改进加工工艺,调动学习兴趣,建立质量意识,从而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 实施“双元制”教育,锤炼“工匠精神”
在培训中实施“双元制” “千工易遇,一匠难求。”高素质的工匠是制造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双元制”模式的核心和目的是让在校培训能够体验到企业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和方法,保证培训学员毕业后即可上手成为企业的合格员工。在“双元制”模式下,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以德国职业教育为参照。在师资培训过程中,由于时间原因,不可能绝对按照“双元制”计划安排企业生产实习,因此尝试把企业的产品拿到学校的实习车间,按照企业的产品质量要求来体验企业生产。
如把都认为工艺非常简单的电机轴图纸摆到学员面前,开始他们不屑一顾,认为太简单,结果是部分教师做好以后,按照图纸质量要求,到企业让质检员检测,一个合格的都没有,全是废品。于是让质检员把超差的项目都标示出来,然后回来集体讨论找原因,结果发现是因为跳动、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超差。这从机械加工方面来说无非就是工艺和刀具问题,似乎看起来很简单,而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在第二次加工后仍然有大部分工件不合格。组织学员到企业生产一线,观察学习保证质量合格的工艺和刀具的情况,再回来分析讨论自己工艺、刀具缺陷。
通过看似非常简单的轴加工,让教师感受到生产加工要有“凝神平气无言语、两手一心伏案牍”的工匠精神,感受到“术业有专攻”的秉持,感受到对产品品质自觉的不懈追求,兢兢业业,苦心钻研,追求加工质量“从99%到99.9%”的完美的态度和品格。
在培训中要做到“不因材贵有寸伪,不为工繁省一刀”的严谨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常常是有些学员想走捷径“省一刀”。在具体加工过程中,往往求快,求速度,争第一,以彰显自身水平和实力。以车铣为例,机械加工都有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工艺)的工序之分,目的是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尺寸精度),更重要的是考虑内应力变形而引起的误差。如平面铣,由于改变材料原有的平衡,卸下工件后会发现工件有明显的弯曲变形,铣削深度越大,工件越长,变形也越大越明显,所以工序安排要反复铣削。若“省一刀”,或许眼下质量合格,但是在存放过程中会由于内应力的释放而造成形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采用三坐标等先进的检测设备,把手工无法检测的项目用可见的数据展现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
在数控车教学中,为防止编制程序或其他失误因素的影响,突出“一补三调”操作手段,做到加工有补救的余地。开始把刀具参数中的偏置值让出一到两个精加工量数值或更多,发现系统直接用“+输入”软键,也可以用“磨耗”,数控铣通过修改刀具半径,线切割修改钼丝直径,这样执行加工得到的尺寸结果应该是“+”一到两个精加工余量数值。然后就是根据测量的各部分尺寸、让刀和大小头误差等,计算出差值或者余量,作为刀具参数修改的依据。
进行“一调”刀具参数,把让出的补偿数值根据计算的差值再补回去。对大小头误差以及修改刀补不能解决的尺寸,“二调”程序来保证加工尺寸。如某段轴尺寸终端大了0.2毫米,那就修改程序段输入一个X向的增量坐标“U-0.2”给减进去。根据加工中进给速度调节情况,“三调”理想的背吃刀量、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坚持精雕细琢,不因一时一事动摇初心,让“不为工繁省一刀”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深入每名学员的心中。
重视团队合作 在培训中都要完成一个包括车铣钳等综合项目加工,学员的基础水平不一,甚至有一些非专业教师参与数控培训,无法独立完成项目加工。因此,非常有必要合理分组形成团队:把水平高的、基础好的与水平
低、基础薄弱的分成一组;男学员和女学员搭配,性格开朗的和内向的搭配。通过合理分组,防止出现内耗,形成团结协作追求完美的团队。每组三至四名学员,水平最高的作为团队领队,根据每名学员的专长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加工。
4 行动导向——培育“工匠”素养
“双元制”模式实训教学中,基础阶段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四段教学法”模式,即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学员(徒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后,行动导向就转为主要教学重点。行动导向教学注重实践性,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而是重视整个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題,以及学员自我管理的能力。
来自各地的受训教师多已基本达到初级工标准的技术技能,完全具备采取行动导向模式的教学条件,于是要求数控班的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气动马达”项目二十几张图纸零件的加工及装配,要求机电一体化学员完成“自动上料加工设备”项目十几张图纸的加工,还有电气和气动元件的装配调试。为了提高难度,有意识地将其中的几张图纸暂不发给学员,突出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关键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根据工作原理设计或者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以主持人或助手身份激发培训学员学习动力和兴趣,让学员主动制订计划、分工工作、查询资料、研究加工工艺等。在生产过程中,各小组之间会不自觉产生竞争与合作,“竞争”表现在比精致、比进度,让自己的产品更完美;“合作”是在设备安装使用过程中,组与组之间会自觉地相互协调相同零件的加工,充分利用合作资源,作为一个小批量生产,不需要自己再进行重新编程、对刀等重复工作,既节省时间,更保证加工质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 结语
新时期中国工匠精神正在谱写新篇章。在师资培训中倡导“工匠精神”,渗透“工匠精神”理念,培育“工匠精神”,也是师资培训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参考文献
[1]史明德.德国如何打造工匠精神[J].党政干部参考,
2016(13):49-50.
[2]李晓艳.对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