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新途径探析
2017-07-01王俊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王俊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文化与教育】
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新途径探析
王俊强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纷纷加入创业热潮,心怀梦想,想要在毕业后凭借自己的能力创造出一番事业,但由于大学生初出校门,社会经验不足,仅凭一腔热情创业难于成功。为此,本文主要分析新常态背景下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探析大学生创业的新途径,希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新常态;大学生;创业新途径
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对大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1]当代大学生,需具备综合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创新意识,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心怀梦想,拥有满腔热血和激情,毕业后不甘于平凡地工作,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人生价值。此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引领着大学生纷纷加入创业的行列,创业势头猛增。使得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辨别真假及创业的能力就成为了高校非常重视和关心的问题。
一、新常态背景下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难
当前,就业难是我国社会突出的问题,给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由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出现自暴自弃、自卑等消极心理,甚至出现抑郁、自杀等行为,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途径。[2]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的问题,可不断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自信心,让其勇于创业。同时,大学生创业还可以创建更多的岗位,吸纳毕业生,既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难,也缓解了社会整体的就业难。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行之路
传统的高校教育体制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薄弱。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种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融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成长为综合型人才,满足现代素质教育对人才的要求。
(三)促进大学生实现梦想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时,希望能找到一份发挥自己所长且自身感兴趣、并具有发展空间的职业,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更多的人生价值,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找到一份理想中的工作难度较大。创业是实现自我梦想的另一种途径,通过不断学习创业知识和各种创业技能,促进自我得到更好的发展,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职业规划。[3]可以说,创业是大学生实现自身梦想的有力手段,学校必须加大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其实现自我理想。
二、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新途径
(一)引领创业思想,培养创业能力
创业思想指的就是创业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创业思想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即社会和校园。[4]对于社会大环境来说,国家相关部门应努力构建创业平台支持大学生创业,并提供各种政策上的支持。对于校园小环境来说,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任重道远,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创业思想,并作为引领工作的基础,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高校必须转变意识,摆脱过去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把大学生创业作为教学的重点,并把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作为衡量学院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2)针对如何创业,创业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国家在创业方面可为大学生提供哪些政策上的支持,公司如何去建立、运作及发展等问题,高校需综合考虑社会现实,给予大学生现实有用的指导和帮助,而并不是单纯地进行理论上的灌输,让大学生创业少走弯路;(3)把握并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尤其是校友资源,同时做好相关的示范和领导,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各种有关创业的专题讲座,开通在线咨询服务,为大学生解决更多实际的问题。[5]
(二)积极打造创业师资,开设创业课程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其创业知识的储备水平是关键,师资配备是重点。师资质量的好坏与学生能力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对于高校来说,必须要严抓师资问题,加强师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在自主培养师资的同时,还要不断引进校外师资,使二者相互结合,以此来不断加强校内就业创业工作人员、学生辅导员等教育师资的建设;[6](2)积极邀请创业成功人士,让其到校内进行讲座,为大学生提供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不断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理念;(3)充分发挥课堂主导的作用,在专业课教育中积极融入创业教育,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必修及选修课,为大学生交授更多的创业知识,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实现专业学习与实践应用的链接;(4)加强大学生导师团队的建设和培养,参加各种校内外专题进修学习,不断自我增值,同时增强导师的社会调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科学搭建创业平台,提供资金支持
高校还需要为大学生构建更多的创业平台,从多方面(政策、媒体宣传、经费、创业经验交流等)给予大学生扶持和帮助。尤其在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搭建网络平台。平台的搭建需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设立创业工作项目经费,努力加大创业资金的投入,帮助大学生创业计划的实施开展。若大学生提出的创业方案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学校相关人员在经过严格评估和考核后,应给予其经费上的帮助,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为大学生获取更多的创业基金捐助,提供资金上的支持。(2)努力开展落实各种创业实践活动,把校内各种实训中心及实验室建设成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阵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帮助其申请专利,不断发挥出校园基地的创业指导、创业实践等应用价值。(3)努力深化校企合作发展平台,让大学生受益,申请政府扶持,借助平台不断推进教育成果的转化,促使社会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地配置。[7]
(四)及时开展创业服务,做好抗风险准备
任何创业都具备一定的风险,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在校时依靠家里提供经济支持、充满激情干劲但缺乏风险意识、对创业期望过高等等。大学生群体抗风险的能力偏弱。为此,大学生应做好抗风险的准备。高校需对此做出高度的重视,加强社会调研,发现潜在的风险,给予大学生创业风险指导。一方面,学校应积极了解并把握大学生创新创业诉求,大力进行教育宣传,总结各种创业的经验、方法、技巧,借助在线平台、QQ、微信公众号等新兴网络媒体给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在线咨询和指导服务,通过每日分享创业心得体会、经验、方法、技巧、创业典型案例,不断培养大学生创业规避风险的意识,少走弯路,提高创业的成功率。[8]
三、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校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已成为了发展趋势,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高校一大任务。然而,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引起高度重视,不断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发展平台和实质性的帮助,在新常态背景之下,为大学生开创出创业的新途径,推进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宋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现状及高校创业教育探究[J].中国市场,2016,(29):96-97.
[2]孙虹乔,魏晓玲.大学生创业现状、成因及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15,(23):242-244.
[3]杨帆.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业路径探讨[J].中国商论,2016,(10):184-186.
[4]吴芳,王凤成.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6):93-96.
[5]白静雅.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商,2015,(44):35.
[6]陈成春.当前大学生创业实践风险初探[J].才智,2016,(17):423-425.
[7]商应美.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研究现状[J].青年探索,2015,(5):107-112.
[8]徐以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9):15-16.
【责任编辑:王 崇】
汉 长陵东当
2017-04-12
王俊强(1982-),男,山西太原人,助教,主要从事创业课程研究。
G647.38
A
1673-7725(2017)06-01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