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肖邦音乐中的悲情色调

2017-07-01

黄河之声 2017年6期
关键词:舞曲悲情宜宾

吕 霞

(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浅析肖邦音乐中的悲情色调

吕 霞

(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肖邦一生充满了浪漫性的传奇色彩。而他的悲情内涵占据了他大部分的人生。这主要是因为他遭受到了华沙失守祖国沦陷的重大打击,所以他的音乐创作情感也随着他遭遇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他华沙时代创作的早期作品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充满热情、青春洋溢的音乐作品,而在祖国沦亡失守之后,再加上自身的种种情感创伤,就使得肖邦的整个音乐形象变得悲悯而压抑。

肖邦;音乐作品;悲情色调

肖邦的任何一部作品,都很容因透露出他的缕缕波兰情怀,是一位与波兰文化有着丝丝入扣联系的艺术家。而随着祖国波兰的局势变化,尤其是在遭受1931年华沙起义失败的内心重创、继而漂泊异乡的处境后,肖邦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种无法摆脱的亡国之痛深深地折磨着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这种情绪也深刻地渗入到他的波洛涅兹舞曲创作中。

采用波洛涅兹舞曲这种体裁来寄寓自己的故乡情怀,表达民族之情,在这种风格作品中,斗争意识和民族情愫的体现异常强烈。这在肖邦作品创作中占有重要的领域。

《波洛涅兹c minor》OP.40 NO.2创作于1839年,这首波洛涅兹舞曲的总的情调是由主题所决定的,这主题由低声部的刚毅悲哀的宣叙调与回答它的高声部忧伤旋律组成。整部作品响彻着沉重、压抑的音乐情绪,充满浓郁的悲剧性色彩:

这沉重、压抑的悲剧性主题在低音区用八度奏出,情绪显得凝重、低沉,为全曲奠定了情感基调。而在之后的音乐发展中,“散发的沉着自信”、“不屈不挠的决心”并不是渲染成欢快的情调,而是严峻的戏剧性情调。

这部作品在肖邦同类体裁的作品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这是因为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强烈的宣泄了他对祖国沦亡的最沉痛的悲情体验。

《波洛涅兹#f minor》OP.44 1841年肖邦创作的这部作品少了压抑和沉重,少了痛苦和悲哀,音乐贯穿了强大的力量,伟岸而豪迈。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的思绪和情感仿佛回到了多年以前的故国往昔。

主题在8个小节的越来越逼近、似乎风暴即将来临的引子之后首次亮相:

中间部分由两个段落组成,它们既与首位部分形成对比,又彼此之间形成对比。明显的表达是在第二段落后部分#f小调波洛涅兹严峻的悲剧情调加入了明朗抒情玛祖卡稍加烘托。肖邦把这种舞曲加进波洛涅兹,使得整段感觉充满了田园的遐想。

最后,激越、悲壮的音乐主题再次显现,并且没有将音乐引向壮丽、宏伟、乐观的结局,相反,在低音区越来越微弱的主题动机声中,音乐走向沉寂,其最后一个结束性的强音,更加强了整首乐曲的悲壮意味。

对于肖邦作品特有的悲情分析,只做了简略的叙述。更多的理解,需要我们投身于对他的透彻认识及对作品的正确演绎及把握。“斗争并未结束!未来并不属于黑暗的势力,而属于光明的力量”——这是肖邦的音乐向我们说的话。肖邦试着重建自己的生活,毕竟活在过去的记忆与情绪中对他现在的生活毫无助益。了解到肖邦悲情、伤感,也许我们也更能懂得他有时能从对音乐的想象中获得一些情感的释怀。

纵观肖邦的作品,无一逃不出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哀伤。肖邦的忧郁性格造就了他整个音乐作品形象。所以使得人们将肖邦定义为了悲情、幽怨、郁闷的代言人。有人说波兰只赋予肖邦骑士的精神与历史的创痛,法国带给他优雅的气质,而德国则增添了她浪漫的情怀。诗人海涅用更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肖邦,“他即非波兰人,又非法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属于莫扎特、拉斐尔与歌德所代表的更高的境界——诗里的梦境。”■

[1] A.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2.

[2] 肖邦作品第25号的12首练习曲.苏联音乐,1935,05.

[3] 钱仁康.肖邦叙事曲解读.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1.

[4] 李斯特论肖邦.人民音乐出版社,1965,12.

[5] 埃蒂斯•奥加.肖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1.

[6] 于润洋.悲情肖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6.

猜你喜欢

舞曲悲情宜宾
冬的舞曲
悲情英雄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宜宾(外四首)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
教授十年悲情寻子:没有爱的教育不算好的教育
蜀人南迁留遗踪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
陈水扁“悲情奔丧”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悲情富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