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2017-06-30林平
林平
(福建福清梧瑞中学)
摘 要: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从以“师”为主到以“生”为主的一种转变。初中语文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不但要有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多角度充当组织者、设计者。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与教学对象进行沟通、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打造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理念;提高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动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众所周知,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笔者结合我校高效课堂构建的实践,认为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应秉承以下理念:扎实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设计富有特色的教学方式。
一、扎实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是我们老师必做的一项工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备学生是有效备课的关键,教师必须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激发引导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构建新知。通过备课前的学情分析,教师才能结合文本内容,确定哪些章节,段落内容应重点准备与讲解,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做到游刃有余地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打造高效的课堂,要做到知识容量、广度、深度、技能训练达到新要求,课堂上注重过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释疑针对性强,收获全方位,课前的准备很重要。平时备课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参,还应广泛收集资料,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备课中,教师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到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真正做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学,教要转化为学。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支持下,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读书的过程本来是个快乐的过程,但绝大部分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天真活泼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个苦行僧。传统教学方式中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填鸭式”“满堂灌”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也是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保障。
比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可先让学生简要介绍汶川地震中谭千秋、张米亚、汤宏等教师的先进事迹,继而导入鲁迅的先生——藤野先生,以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敬意,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我利用班上的学生是来自于五湖四海,各地过端午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感受本地传统节日的文化,继而导入到课文中。教学萧乾的《吆喝》一文,主要介绍的是旧时北京城的吆喝文化,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考虑学生对异地(旧时北京城)的风情不甚了解,体会课文中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在导入时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活中小摊贩的吆喝声,以激发学生更多地关注本地民俗,了解本地民生和民间文化,为讲解课文做个铺垫,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文化内涵。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音频、视频资料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它不仅立体地呈现文字教学内容,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过程紧张而又充满乐趣,在一片欢乐声中掌握了知识。我们要积极探索运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尽可能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做好课本内容的有效延伸。
三、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教学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两者是互动的,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例如,测试卷的讲解,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从头讲到尾,在高效课堂中,可以把试卷的内容划分到各学习小组,先给一定的讨论时间。然后各小组选派一个学生给全班同学讲解,听的学生有问题可以提出,同学间、师生间也可以辩论。有讲解不清楚的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注意力集中。这应该就是高效课堂构建应该采取的学习方式了。
又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学生对说明文本就没有多大兴趣,教学中如果不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必定无味。教学本单元,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大千世界的自然美和人工美,另一方面要着力帮助学生领悟文中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运用怎样的方法和语言来说明事物特征的。学完这些课文,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特征、方法、顺序),介绍他游玩过的一座园林,比如石竹山、黄檗寺、福州西湖、左海公园、江滨公园等。介绍的对象是学生所熟悉的,没有陌生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生动活泼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设计富有特色的教学方式
由于应试教育长期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因此受其束缚,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课堂教学“满堂灌”现象严重。在新课改的今天,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感到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显得迫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需要来决定教学的方法。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我爱我家”,如果仅仅在课堂上通过课件来学习,难以达到高效的课堂效果。我布置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调查组,调查自己家的经济收支情况(一个星期);观察组,观察记录父母的工作生活情况(一天);体验组,完全替代父母周末的家庭工作(一天)。让学生从活动中真切感受自己平时时刻享受却似乎习以为常的亲情,从深刻感悟中学会体贴、关爱、感激。这样既有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使学生学得充满情趣,又确有所得。再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片段,都可以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
临近中考,教师与学生都处于紧张的备考中,如何处理自读教材,是令老师头疼的一件事情,很多学生觉得这些课文不重要,不爱听。我就把教材中相同主旨相同写作方法等能够进行比较阅读的都放在一起分析,这样既是温故,同时也为学生赏读课文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比如,通过《狼》与《热爱生命》的对比阅读,两狼相遇,让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小说,欣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和推动情节的作用。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重要,尽可能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做好课本内容的有效延伸。
总之,学习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和通过对自身语文教学的反思,我清楚地体会到: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任重而道远的教育工程,也是教师工作艺术不断培养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相关理论,大胆实践运用,天长日久,我们的语文课自然也就扎实高效了。
参考文献:
施宇.初中语文教学中“换位思考”之思考[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3.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