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贝母鉴定方法进展研究

2017-06-30周亭亭

现代交际 2017年11期

周亭亭

摘要:目的,比较目前川贝母各种现行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方法,对基源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DNA指纹技术分别进行阐述和比较。结果,DNA指纹鉴定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在评价川贝母的真伪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且专属性强、稳定性高的特点。结论,DNA指纹检测技术的建立解决了目前我国中药易混品种难以鉴定的问题,这将对未来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研究提供崭新的平台,也为中药走向世界提供可信的质量监控技术。

关键词:川贝母 基源鉴定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DNA指纹鉴定法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192-02

川贝母(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味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润肺散结、止咳化痰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咳嗽、吐痰咯血等症。其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其商品名分别被称为“松贝母”“青贝母”及“炉贝母”。主产于我国四川、云南及甘肃等地。[1]川贝母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名贵中药材,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因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贝母属植物多达60余种,同科属品种较多,种間变异复杂,名称也相似,而正品川贝母多为野生,资源珍稀,且价格昂贵,故市场上伪品、混品较多,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中药材川贝母的市场秩序。川贝母价格昂贵,且年产量较低,故川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文献报道不多,主要的有效成分是贝母甲素、贝母乙素等生物碱。[2]中药材川贝母的现行质量评价方法很多,但是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一、基源鉴定

基源鉴定又称为来源鉴定,是一种应用动、植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材的来源进行辨别的方法。基源鉴定是通过观察观察样品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等对样品进行鉴定。阎博华等[3]从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两方面进行了川贝母基源考证,对形成正宗川产地道药材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对于现在中药材的生产以及开发利用,基源鉴定无疑提供了十分可靠的依据。但这种鉴定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是对于近缘物种、易混淆品种的区分。

二、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也是较为传统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对中药材样品的质地、色泽、外观形态等感观特征进行综合判断进而确定药材真伪。姜碧清[4]应用此法将川贝母及其类似品、混淆品、伪品的性状特征进行了整理。刘红延[5]用此经典方法成功将正品川贝母与其常见伪品一轮贝母、光慈姑、及东小贝的主要性状差异观察出来。性状鉴别的鉴定十分快速,但是其结果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鉴定者的经验,客观性不强。故对于像川贝母这样近缘物种繁多的中药材品种并不适用,且对于破碎、粉末或腐烂的样品无法鉴别。

三、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是一种历史较为悠久的鉴定中药材品质的方法,是通过仔细观察样品的内部组织构造的特征来完成的。中药材川贝母显微鉴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淀粉粒为主,另一种鉴别特征是以鳞叶上(内)表皮为主。[6]高庆凌[7]采用显微鉴别对梭砂贝母、湖北贝母、浙贝、东贝母和平贝母的表皮进行了研究。但是此法需要破坏样品,并且该方法不能揭示细胞内在的信息,因此无法完成近源物种的鉴别。

四、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方法主要是评价中药材的质量优劣,可以做到定性分析也可以做到定量分析。主要是针对中药材供试品的有效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对于那些同名异物的中药材或者性状非常相似又不能用其他方法鉴别的情况,又或者是含有不同种类化学成分的中药材样品,均应选择此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薄层色谱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其重现性良好,但对于川贝母这种正伪品成分相似的中药材,会产生鉴别困难的情况。黄小鸥[8]等以贝母甲素、贝母乙素及西贝碱为依据,建立了浙贝母、湖北贝母和平贝母等的薄层色谱方法。红外光谱是根据不同成分的特殊吸收峰作为判定依据,此法主要优点是不破坏样品、所提供的信息量大。杨复森[9]应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光谱,对贝母类药材、川贝母类药材及商品 “松贝”及其伪品进行快速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灵敏度较高,一般用于含量测定,但分析成本以及仪器的日常维护费用都很高。皮慧芳等[10]应用高相液相色谱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湖北贝母花与鳞茎当中生物碱成分的区别,并研究出花与鳞茎中湖贝甲素和浙贝甲素的含量高低有很大不同。

五、DNA指纹鉴定法

近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中药材的报道越来越多,PCR、RAPD、RFLP等技术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川贝母是一种种间变异小、亚种极多且受地域等生长环境影响较大的中药材,而其药用价值极高,治疗效果也得到临床认可,因此市场上伪品、混品较多,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中药材川贝母的市场秩序,造成患者用药安全隐患。应用DNA指纹鉴定技术鉴定川贝母真伪的报道很少,2010版《中国药典》增补本将此方法作为川贝母的国家鉴定标准,足见DNA指纹鉴定技术的优越性。用DNA指纹鉴定技术进行川贝母的鉴定不仅专属性强,稳定性也极高。DNA指纹鉴定技术专属性高,灵敏度好。因为这种方法是上升到分子水平对川贝母样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用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PCR技术。谭莹等[1]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技术对川贝母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建立了川贝母DNA指纹鉴定方法,为川贝母与其伪品的鉴定和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川贝母当前混乱的市场提供了技术保障。李明成等[11]探讨了貂心mtDNA(线粒体DNA)的特征,并建立了貂心脱氧核糖核酸指纹特征鉴定方法;谷玉娟等[12]比较了鹿茸特异性引物鉴别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鉴别;刘桐辉等[13]比较了盐析法及酚-氯仿抽提法提取龟甲mtDNA的优缺点,建立了中药材龟甲DNA分子标记鉴定方法。endprint

DNA指纹鉴定技术就是这样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在评价药物的真伪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这种方法的建立解决了目前我国中药易混品种难以鉴定的问题,这将对未来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研究提供崭新的平台,也为中药走向世界提供可信的质量监控技术。该法可广泛地推广应用到我國药品生产和检验的基层单位,进而规范中药材市场,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谭莹,张丽华,李明成,王冰梅.中药材川贝母DNA指纹鉴定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1):14-16.

[2]曹新伟,张萌,李军,肖培根,陈四保,陈士林.川贝母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9(1):15-17.

[3]阎博华,丰芬,邵明义,曾洁萍.川贝母基源本草考证[J].中医研究 2010(3):69-71.

[4]姜碧清.川贝母及其类似品、混淆品、伪品的性状鉴别特征[J].中国药业,2010(14):73.

[5]刘红延.川贝母及常见伪品性状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4(9):639.

[6]张荣发.川贝母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6(8):62-64.

[7]高庆凌.几种贝母表皮的显微特征[J].中材,1989(5):24-25.

[8]黄小鸥,莫可丰,何报作,陈小波,陆神义.5种贝母类药材的定性鉴别[J].中国药房,2009(21):1654-1656.

[9]杨复森,武卫红.川贝母品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12,v.3104:228-230+241.

[10]皮慧芳,张久亮,吴广,阮汉利,张勇慧,吴继洲.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湖北贝母花中生物碱成分[J].中国医院药学2007(8):1078-1080.

[11]Zhang Li-hua,YANG Ming-yan,WANG Bing-mei,et al.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rtes zibellina L.hearts and its counterfeits[c].CNPTM09,2009:448-451.

[12]谷玉娟,张丽华,傅桂莲.鹿茸线粒体DNA的指纹鉴定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3(3):170-173.

[13]刘桐辉,王锦,李明成,张丽华,王淼.中药材龟甲细胞色素b基因特异性鉴定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2(3):182-185.

责任编辑:孙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