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兴趣培养的有效途径
2017-06-30易霞
易霞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初中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因为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得到正确的指导。但是由于思想品德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再加上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水平,导致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甚至看课外书籍等现象,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 ;兴趣培养 ;途径
一、引入时事进行教学
如今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学生也开始通过互联网接触微信、微博等各种信息平台,与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相比,思想品德课本内容相对比较滞后,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引入最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下搜集整理新闻时事,然后让学生轮流在课前几分钟进行播报,并做出一定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习惯,使学生的思想紧跟时代潮流,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课本知识的用途,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如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学生可以播报关于大会的新闻,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问学生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知识。通过联系时事,学生不再只是知道几个死的知识点,而是真正明白了它在现实中的意义,不仅记忆更加牢固,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更加关心国家政事,明确了努力学习为祖国服务的目标。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引入时事,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
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是严谨的、逻辑性强的,因此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使得学生容易对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缺乏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创设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所教授的知识创设学生能参与进来的,能更加清晰、准确知识的教学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记忆知识。例如,在教学《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时,教师可创设“竞选人大代表 ”这个情境 ,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条件,如“满18岁的人”“未满18岁的人”“中国人”“外国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等。随后,让学生判断这些条件中哪些是具备选举资格的。 这样学生会兴致勃勃地讨论、研究,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比教师死板地按照课本上教授这些知识,学生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很多,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不再觉得思想品德枯燥乏味,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三、联系现实生活
思想品德课所教学的概念很多抽象难懂,且枯燥乏味,但它们本身却来源于生活,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事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起来。例如,在教学“学习调控情绪”这节课时,因为情绪是非常抽象的,导致调控情绪的方法也非常抽象,而且学生是千姿百态的,每个学生的情绪也是复杂多变的,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知识,那么必然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法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和理解知识,更无法真正获得知识。为了更好地讲解这节课,教师可在教學中采用联系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一下对情绪的认识, 然后发表一下对良好情绪的见解,以及应如何调控情绪,自己身上有哪些好的情绪,同学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好的情绪有哪些。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得他们不断地探索,寻求答案,还使得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更加深刻了,学生掌握的不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鲜活的理论。所以,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还是使学生学会运用的好途径,更能取得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 ,把一些枯燥的、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进行直观展示,使学生更容易、更生动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教学“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个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播放如唐诗、宋词、水墨画、敦煌莫高窟、京剧、昆曲、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抗震救灾、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体会到民族精神的精髓。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要学习的内容,而且获得了很多具体的、生动的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教学效果更好。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教师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开展兴趣教学的时候,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进而使他们主动地对相关知识内容展开思考和探究,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卢马中学 73180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