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中专体育教学
2017-06-30李金龙张燕妮
李金龙 张燕妮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90-01
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只有时刻贯穿创新教育,才能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使我们的民族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是以全面、充分发展学科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是适应知识化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形式,是对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涉及到教育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是对人类的智慧、特质、个性和主体精神全面培养的教育模式,是通过一切教育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体育中专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体育中专生的年龄大多在15-18周岁,他们的身高、体重、胸围已接近成人,增长发育逐渐缓慢下来,骨骼较坚固,能承受用力较大的运动负荷,肌肉中水分减少,蛋白质、无机盐等成分增多,肌肉主要向横的方向发展,弹性和伸展性增强,力量明显增大,随着胸围、胸腔的增大,肺活量大了。科学研究证明:16岁的男孩,其肌肉力量几乎超过12岁男孩的一倍,大约在身高停止增长一年左右,肌肉力量便达到正常成人的水平,故15-18岁是进行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的最好时期,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刚好是进行体育训练的黄金时期。
2.创新体育课程的安排方式
結合当前中专学校的体育课程具体安排情况,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要求的不仅仅是我们体育教师备好课、上好课,"体育课程的安排"其实也很大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每个班级每星期是两节中间隔开几天的45分钟的课,体育课的程序和其它课程不一样,体育课要完成如下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些目标,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而不是把这些目标向学生讲解一遍那么简单。通过学习后,更需要及时的复习,趁热打铁,保证运动量,以达到动作要领的掌握和动作定型,这是最关键所在,所以迫切需要把每周两节辍开的课程,合并为每节90分钟的课程。
3.教学方法要科学
(1)集分结合。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2)课间穿插。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一活跃体育课程气氛。刺激学生的运动神经的活跃。(3)命题发挥。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高运动量和锻炼的目的,然以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这样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了自主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4)内外联系。把校内体育教学与走入社会之后的体育健身活动联系起来。适当的介绍瑜伽、搏击操、肚皮舞、钢管舞等一些当下流行的健身活动。(5)测试激励法。中专生进取心很强,都不甘心落后与人,用测试的方法来集中队员的注意力,会使学生更专心,更投入地学习动作,更自觉的练习。如在短跑教学中,可留课外作业,自己练习,一周后测验,这样会促进学生加强练习,并在测验中充分体现自己,同时让学生了解与别人的差距,今后有目标,认真刻苦的练习。
4.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5.注重能力培养,发挥社会功能,以顺应未来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抗力量强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思维能力、快速判断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一定难度而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项目内容。
6.激发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其一,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其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启发、鼓励学生创造新的方法去完成动作,让学生有目的的质疑和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思考、发现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三,通过各种体育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技能,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其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切实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更好地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