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质量挑战的一些思考

2017-06-30黄蓉波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思考

黄蓉波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制造业也呈现着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一直有口皆碑,但是,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也频频被爆出质量不合格的丑闻,如今更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更是给中国的制造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制造业应该如何在质量上把关,挽回因为质量问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重新取得世界上各个出口国家的信任,不仅是国人,还有外国人,都能够放心的使用中国制造的东西。本文重点对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质量挑战的思考进行了描写。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质量挑战;思考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0-0242-01

在很久以前,我国在与外国的一些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时候就出现过很多类似的问题。19世纪末期,西方国家大量的抢购中国的丝绸产品,这种产品的需求也随之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从事丝绸行业的买卖当中,这就导致了竞争的出现,随着竞争的持续加剧,生产商就开始在质量上偷工减料,以扩大自身的利润。这样就使得中国出口的丝绸被西方国家的人们认为是“劣质商品”,到了20世纪初期,中国的丝綢已经很难再出口到西方国家了,反倒是一直以高质量产品而闻名的日本,一时间成为了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出口国家,那时,日本出口的丝绸数量达到了中国的两倍。由此可以看出质量问题对于中国制造业具有十分强大的重要性。

1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严峻考验

1.1 “中国制造”面临升级换代

印有“made in China”字样的产品现在在全球的各个地方与角落都可以看到,但是在海外市场很难看到有中国本土的品牌,像“海尔”那样在美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超过日本的这样的品牌更是微乎其微。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制造业也呈现出了全球化的趋势,例如:汽车的生产,各个零部件的制造与组装都是世界各个不同的工厂进行加工并完成的,而核心的技术还是在总部,这种利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便利条件的制造业数不胜数。中国制造的企业目前的发展形态大多还都处于“橄榄型”,即:企业的发展仍然沿着技术开发——生产——市场营销的结构无限的膨胀,并将核心放在了生产上。我国的制造业,急需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型[1]。

1.2 中国制造业呼唤信息化建设

同样的生产,如果使用了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并且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随着我国在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不断突破,在制造业应用信息化也是发展的大势所趋。如果能够让中国的制造业充分的信息化,中国的企业也能够取得好的效果。信息化能够把来自需求的驱动信息迅速的反应到生产线上面,一个企业在生产线上要适应快速的发展变化,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手段保证“供应链”、“生产线”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信息化就是最好的手段。

1.3 中国制造业应对“入世”策略

中国在2001年的11月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这十几年近二十年的发展当中,对于中国制造业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界关注的焦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经济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整体上来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的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的空间,也在不断的成长,这些进步与成长,都是在一步步的探索与交往当中取得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更是要坚持自己的民族企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马克思主义思想。使我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能够拥有一席之地。

2 中国制造业发展思路的探索

2.1 改变“国产化”方针,直接参与国际分工,直接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中国制造业必须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国际分工当中去,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上确立好自己的定位,直接面向国际和国内的两个市场。这样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不断的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制造业进行交流和沟通之后,探索出符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的道路[2]。

2.2 不拘泥于“民族产业”的局限,使多种模式共同发展

古代“闭关锁国”的前车之鉴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了只在本国内发展民族经济是绝对行不通的,我国的制造业需要在多种模式下共同发展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现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制造业不可以再拘泥于“民族企业”的发展模式,一定要使多种模式共同发展。

2.3 重视开放与竞争,这是制造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创新可以使产业进步,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的制造业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建设,积极主动的与国外先进科技进行交流,重视起开放与竞争,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的发展与成长下去。

3 结语

中国制造的质量状况绝非无可救药,数十年前,日本也曾因为过制造劣质产品而出名,但是那种情况现在已经改变了。情况转变的关键在于将质量意识融入到民族文化当中去,使每一个国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战略。如果还是一味的依靠降低产品的质量而谋取利润的话,中国制造业将不会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刘吉超,李钢.信息化的挑战、机遇与中国制造业的应对之路[J].经济研究参考,2014(33):13-20.

[2]质量渐变: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大挑战[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7(10):93-95.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