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瑜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探究与实践

2017-06-30时海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瑜伽应用型人才

时海芳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249-02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概述

1.应用型人才

應用型人才就是把理论和成熟的技术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认识世界的研究型人才而言的,属于改造世界的人才类型,承担着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重任。应用型人才较技能型人才而言,对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养成、素质的训练都有较高的要求,其特点是应用能力强,独立工作能力强,具有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和基础。

2.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高校对所培养人才质量标准的规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是: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协调。

3.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范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是就教学过程的程序、结构、方法而言的多维的、立体的、动态的综合性教学模型,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

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与其他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应用”为核心

注重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2)以“需求”为导向

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按照市场的要求培养人才,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切实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由于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培养方式的选择还要应对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以“能力”为取向

应用型人才重视的是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同时要为学生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对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贯通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等。

二、瑜伽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瑜伽起源于印度,数千年前,古印度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与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于是这些修行者就根据动植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逐步地去感应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探索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身体对话,并开始进行健康的维护和调理,以及对疾病创痛的医治本能,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也就是体位法。这些姿势历经五千多年的钻研、归纳和锤炼,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论完整、确切实用的养身健身体系,这就是瑜伽。

三、高校瑜伽教学现状

1.师资队伍滞后于瑜伽教学发展的需要

查阅各地对高校瑜伽开展现状的调查显示:瑜伽的师资队伍远不能适应瑜伽教学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

从专业技能看,瑜伽教师的师资大多是半路出家,从健美操、武术、舞蹈类专业老师转变而来,专业瑜伽教师的数量很少;而且这些半路出家的瑜伽教师只有少部分受过专业的瑜伽培训,获得瑜伽教学资格证书,其余的大多数都是通过网络视频和光碟自学成才,专业知识、手段等把握不到位,势必影响瑜伽教学效果。

从性别分布看,瑜伽教师基本上是女性,男性瑜伽教师很少,这就使得本来男生参与很少的瑜伽课性别倾向更加明显,加深了“瑜伽是女性的运动”的认识误区,不利于瑜伽的健康发展。事实上,瑜伽起源于印度高僧对生命健康的实践探索,世界上的瑜伽师也是男性居多。男性女性都适合练瑜伽。

2.教学设计滞后于瑜伽人才培养的需要

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练习效果来看,高校瑜伽基本都能满足学生强身健体、减肥健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目标,这也是瑜伽最主要的功能。

从教学内容上看,高校瑜伽课堂把重心放在了体位法的教学上,更多的是对瑜伽技术要领的掌握,理论课、瑜伽课程设计与掌控安排很少甚至没有。

从教学方法看,瑜伽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多数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讲解示范法、纠错法等,基本上是教师在前面讲解演示,学生在下面模仿练习。

从使用教材情况看,高校瑜伽课没有固定通用的教材,少数高校有专门教材,多数高校只有参考教材,教师大都是将自己培训或自学到的内容搬到课堂上使用,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随意状态,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不利于高校瑜伽的持续性发展。

从教学考核评价看,学生考试基本是以固定组合、固定组合与自选组合相结合两种考核形式居多,以自选组合进行考核的很少,更不用说自编自创了。

四、瑜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强化目标管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优秀的瑜伽教练

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高校瑜伽课程目标拟为:系统掌握瑜伽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体位法;培养学生对瑜伽的兴趣,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根据要求对体式进行套路选编,具备瑜伽教学、训练、设计、裁判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对瑜伽的组织开展和咨询指导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懂教育、通实践”教师队伍

所谓“懂教育、通实践”,就是不仅精通学科理论与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学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水平。因此,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瑜伽教师是实现瑜伽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瑜伽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进高水平的瑜伽专业人才

可以从瑜伽培训机构、瑜伽协会、瑜伽俱乐部等社会机构引进瑜伽专业素質高、技术水平强的专业人才,有凤落巢,何愁人才不出。

(2)加强现有师资的专业培训

高校现有的瑜伽教师多是健美操、舞蹈类项目的教师兼职授课,他们在瑜伽方面虽然不够专业,但身体条件好,运动能力强,对运动损伤等的规避比较专业,为这部分老师提供培训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瑜伽培训班,加强瑜伽专业理论、实践的学习和钻研,到瑜伽会所、俱乐部担任教练,与会所的老师、资深学员交流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己,也可为学生实习引路,达到双赢的效果。

3完善教学模式

(1)完善教学体系

瑜伽教学不能只教技术能力(体位法、调息、冥想、收束法、契合法、洁净法、休息术),还要包含理论知识――瑜伽的起源与发展,特点与分类,功能与价值,瑜伽的教学方法,瑜伽科学练习的原则,瑜伽的饮食营养与医学保健,瑜伽课程的设计与组织方法,瑜伽音乐与服装的选择,瑜伽的运动损伤与预防,瑜伽运动处方的实施与制作等。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体系不仅能达到瑜伽健身养心、缓解压力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会练会教的能力,为培养瑜伽人才奠定基础。

(2)积极探讨创新教学法

瑜伽教学中,技术实践能力是教学重点。传统的讲解示范法、纠错法固然重要,教师也应积极探讨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像分组教学法可以用在出错比较多的体位上,一组练习,另一组观察,发现问题互相纠正,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不仅有助于提高动作的质量,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启发式教法可以用在完成一组动作后,开始下一组之前,让学生思考动作的编排原理和技巧,培养他们的编创能力;还有情感鼓励法可用在难度比较大的体位上,学生每完成一个动作,教师给予及时肯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各种新的教学法不仅让学生耳目一新,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从不同角度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3)完善课程建设,统一教材

借鉴健美操、舞蹈等发展相对成熟的其他艺体类课程的经验来完善瑜伽课程建设。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到大众等级套路的推广,各类比赛的宣传交流等,都可以结合瑜伽课程的特点,借鉴融合其他课程的优点为我所用。

(4)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学生考试不能停留在完成技术动作的水平上,还要考察学生瑜伽理论应用于技术动作解说的实践能力,动作组合的编创能力,课堂指导帮助的能力、根据学员水平随机调整课堂内容的能力以及运动损伤的原理及预防等等。

4改革培养模式,完善瑜伽教练培训机制

(1)实行“2+1”、“1+2”、“1+1+1”等多种模式,采用与俱乐部、其他培训机构、企业联合办学等形式,探寻“高校、企业、行业一体化发展”的瑜伽人才培养道路。可以按照企业行业需求设置培训课程,为行业企业量身定制瑜伽人才,推动订单培养。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实习就业的机会,加强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

(2)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并举,推行应用型人才“双证”就业机制。

(3)建立瑜伽协会,通过建立瑜伽协会来加强宏观管理,使高校成为瑜伽职业培训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聚集的作用,可以通过从社会聘用专业人才,或广泛吸引高素质瑜伽人才,壮大瑜伽教师队伍,优化瑜伽师资结构,逐步建立起高质量的瑜伽培训基地,真正承担起瑜伽教练的培养培训任务。

参考文献:

[1]焦健,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2.

[2]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

猜你喜欢

瑜伽应用型人才
人才云
Hello White瑜伽馆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练瑜伽,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