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7-06-30王醒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具教学运用小学数学

王醒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学具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形象,很好地加深学生对于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取的知识,掌握的会更加牢固,理解更为透彻,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了正确地运用学具,充分发挥学具的辅助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学习内容的需要,选择和利用合适的学具进行教学。

【关键词】学具 小学数学 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71-01

学具的恰当使用,能够实现新课标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重视数学学具的制作和课堂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借助学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若教师能够较好地运用学具激发学生兴趣,往往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赋予了学生更多的亲自实践的机会,使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尽可能多地制作形式多样的学具并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分”与“合”这两个概念是指两个较小的数能够合并成一个较大的数,而反过来较大的数也能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感到十分枯燥、抽象、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分给每个学生4张绘有苹果的纸片,并提出“将这4个苹果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这一问题,让学生与同桌进行讨论。通过短时间的观察和验证,大多数学生都能迅速得出答案,即有“1+3”、“2+2”两种情况,这时学生就能很直观地掌握和理解该部分的知识。此后,教师可以增加苹果纸片的数量,再让学生思考、操作并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所接触的并不是枯燥和单调的数字,而是触手可及、实实在在的学具,通过亲自进行“分”、“合”的操作与记录,学生能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既掌握了所学内容,又强化和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也极有帮助。

二、适时运用学具,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在学习一些较难的数学知识时不容易掌握,而且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学习一些图形不能进行很好的想象,这就需要教师适时运用学具,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把抽象难懂的知识通过学具直观地表达出来,再通过教师讲解将数学知识了解透彻并熟练掌握。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为了让学生清楚图形的构造,明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几条边,哪几条边是相等的,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应充分利用学具中的小棒,通过让学生摆放图形、拆拼图形进行学习,让学生一步一步掌握知识。学生通过运用学具在操作计算时,通过亲自动手得出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使其掌握了学习方法,为其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经常利用学具挖掘教材中深层次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创新成功时,会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成就感,这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前都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张,在课上让学生自己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寻找正方形的特点,学生在测量正方形的边长、沿对角线对折正方形时会发现正方形四条边长长度相等的特性,有的学生准备的正方形可能不够标准,得到的可能是长方形,这时学生就会进行思考,为什么我的正方形和别人的不一样,并最终得出长方形的一系列特征。这种学生自己探究得到的知识,和教师直接讲解的知识有本质的不同,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借助学具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将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将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教师只有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充分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其受益终生。一般,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往往无法在脑海中较好地完成对抽象事物的想象。在学习“旋转与平移”这部分的内容时,需要将直角三角形以锐角顶点为圆心进行90度旋转,由于斜边无法与方格纸的格线重合,学生往往无法迅速理解。基于这一点,教师可预先准备好透明三角板和方格纸,同桌两人一组,一个人旋转,一个人画线,并在绘制完成后对斜边的轨迹进行观察。这时大多数学生就能发现,三角形的斜邊实际上也旋转了90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并逐步形成在遇到难题时借助身边事物展开思考的好习惯,最终实现学习过程中重、难点的突破。

五、提高学生推导公式的能力

能否迅速准确地对公式进行推导,是衡量学生是否完全掌握相关知识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在讲解公式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直接写出公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推导,这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公式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公式解决问题。而学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对公式进行推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导公式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圆锥的体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分别将水倒入圆柱和圆锥当中,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倒入圆锥的水是倒入圆柱水的三分之一,从而得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成功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六、巧妙运用学具,促进学生多种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学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嘴促进其不断想象,实现抽象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的发展。通过设计为学生安排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掌握了扇形的相关知识,形成了空间观念,促进了多种思维的发展。

七、结语

数学教学离不开学具的使用,合理运用学具教学,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去实践,去钻研,去探索,而且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具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实现学具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融合,学具的辅助作用才会得到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得到真正体现,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数学课堂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于书霞.让学具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亮丽的风景线[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

[2]章东海.小学数学学具应用分析与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9).

[3]王妍.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发展性课堂的教学效率[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10).

猜你喜欢

学具教学运用小学数学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