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

2017-06-30周厚银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初中语文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古典诗词久传不衰,随着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搬上电视平台,例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古诗词大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工作者对于初中语文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加深,对于语文中诗歌的教学方式应该晋升到情感上的高度,于此应该做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典诗歌 情感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12-01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中国古典诗歌所蕴含的优美意境总是使人能够身临其境,对于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自然记忆犹新,然而,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于诗歌里意境的领悟能力还是薄弱的,初中生还处于贪玩的年纪,对于他们的教育是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欣赏诗歌的目的

初中生对于诗歌的接触第一件所做的事就是简单的阅读和朗诵,当人们经过一些课堂的窗外时总能听到不绝于耳的读书声。对于一首诗歌而言,其从最初的认识到深入的理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让学生们从一首简单的诗歌里学到人生道理,进而领悟生活的真谛,古典诗歌也可以熏陶学生们的个人气质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

人类需要交流,语言就是主要工具,而初中语文就是来锻造这把工具的淬火,语文中的诗歌所蕴含的人文性是其他学科达不到的,古典诗歌中融着中华文化的强大基因,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所在,从《诗经》到《离骚》,从唐代古诗到宋代美詞,无不蕴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古典诗歌的教育不容忽视,选择情感教育正抓住了诗歌的情感精神。

二、以美育代替教育

“美育”的概念出现于十八世纪,是由德国美学家席勒所提出来的,他的著作《美育书简》享誉世界,而“以美育代替宗教”是由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提出来的,大胆的将美育融入到诗歌的教育当中,提出“以美育代替教育”这一教学方案是有其重大意义的。

“美育”指的就是人文的教育,将人的内心和情感全部发掘出来,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启迪和教育。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也将美育划定到国民教育的体系中来,通过审美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将人的感性理念与教育相结合就是情感教育。初中的语文课程可以说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能够激发其潜力的重要利刃,打开一个人的“人文情怀”[1]。

三、情感教育实例

情感教育与认识教育的理念有所不同,情感教育希望能够将认识和情感相统一起来,综合式的教育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情感是一个人重要的发展领域,通过教育给予激发,就会发生质变,这种质变是向前进的,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整体得到提升,人才会获得人性的积极发展。

2013年的人教版中的初中语文教材,要求学习和背诵的诗歌共有八十九首。课内的诗歌包含有二十九首,共有六十首诗歌是需要课外背诵的,每学期需要学习十首古诗[2]。

1.爱国之情

古代的朝代更替使得爱国的使人特别关注边关战事,因而应运而生出许多的爱国佳作,比如辛弃疾的《破阵子》,还有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散曲之作,诗作中写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因朝代的更迭联想到民间百姓的疾苦,进而表达了自己对于百姓的同情之心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怀,学生们在读到这首诗歌后就能通过学习和领悟感知作者的爱国之情。

2.思乡之情

古代人大多背井离乡出外闯荡,当官的也要听从朝廷的调配,千里之外如何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有思念家乡的情感寄托。

《天净沙·秋思》中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句虽然精短却写出了秋季的荒凉,表达了天涯游子的思乡情感。

3.怀才不遇之情

古代人是官场生涯为一生的追求,面对贬斥就会有着怀才不遇的心情,其中杜牧的《赤壁》和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为其代表之作。学生们可以听教师的讲解进而了解诗人当时的境遇,结合诗歌深刻的感受到诗人的心情。

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写道: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蜀道的坎坷从诗歌中可见,诗人表达出对于对官场黑暗的一种无奈和对人生的坎坷翻出感叹,不知该何去何从的心境。

4.闲云野鹤之情

闲云之上藏着一颗旷达之心。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可见一斑。《归园田居》(其三)中有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侍弄着自己的“庄稼”,不去管它收成如何,只将自己放到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3]。学生们可以从事中感悟到作者在田园劳作的乐趣,感受到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一份向往闲云野鹤的生活态度。

四、结论

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的古典诗歌教育当中去,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的古典文化之美,领略其中的精髓,对于学生的情感也可以得到丰富的价值,综上所述,就可以感受到情感教育的魅力所在,将理论融入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高天日.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渤海大学,2014.

[2]禹露.从美育角度探讨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情感教学[D].贵州师范大学,2015.

[3]刘敏.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54.

作者简介:

周厚银,男,湖北省仙桃人,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现有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师。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中职语文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策略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