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指导,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实效

2017-06-30许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提问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许乐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具备一定艺术。具体来讲,要做到四个方面:进行多元化提问方式,注重提问技巧的艺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做到谨慎评判学生的不同回答;进一步明确提问的目的,强化提问的有效作用;依托学生天性进行提问,尊重差异,理解并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07-01

当前有关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较为丰富,且形式多样,在较高程度上促进了教学经验总结和策略反思。但是,当前研究仍旧存在理论与现实脱节、案例分析缺位等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悟,尝试从四个层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进行浅析,以供启示和借鉴。

一、多元方式,注重艺术

提问方式的选择,对提问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在诸多教学实践中,已经存在很多形式的提问方式,且成效显著。但在当前教学理念日益更新,且小学生认知模式和学习方式日渐多元化,因此教学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增进现有提问方式,以保证教学效果。同时,提问必须具有一定艺术性,不可单纯“为了提问而提问”、“因为问题而提问”,要从思想性、启示性等高度进行提问,并且立足教育本体,注重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语言艺术性也是提问艺术性的重要表现形式,理应值得注重。

本部分以知识点《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进行简要说明。该章节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再认圆明园昔日景致和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担当。在提问方式方面,笔者主要采取了三种策略:一是直接引导,即密切联系文本内容和学生生活过程中的体验,帮助学生想象和了解圆明园建筑物的特征;二是梯次提问,即由简到难,紧密围绕目标,引导学生逐渐从认识文化到养成责任感;三是联想提问,即从学生已经具备的有关圆明园认知出发,联系教材前后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同时,在提问时,笔者从圆明园的思想性、文化性角度入手,考虑了学生认知模式,对学生爱国情感进行培养和塑造。

二、面向全体,谨慎评判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教学的对象,其课堂参与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学提问,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具体而言,要做到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考虑所有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特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沟通和交流;二是充分注重提问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即面对不同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学提问,还需要谨慎评判学生的“回答”,既要接纳合理正确的答案,也要鼓励与众不同的答案,但需要满足“合理”这一要求,教师需要适时引导,防止“胡答”、“乱答”等情况的出现。

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有效运用这一举措内容,笔者已进行实践。教学中紧密围绕父子这个核心角色,明晰两者之间感情的主要脉络,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问题设计:哪里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是怎样从父亲身上获得力量的?

如此之下,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方可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在详细阅读文本内容后,对问题进行了回答。这一环节,笔者几乎接纳了所有“回答”,并没有用自己的“预设答案”评判学生答案的对错,但在总结阶段,笔者对几个明显不合理的答案,进行了引导。

三、明确目的,强化作用

诸多课堂提问出现了混乱局面,究其成因不难发现目的性不明确是重要原因,这种情况下,课堂提问的作用自然难以有效发挥。因此,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必须明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提问的作用。具体而言,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为基本目的,围绕这一目标设计问题,题眼的设计要尽可能清晰明了。此举旨在通过明确提问目的,达到用问题吸引学生兴趣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采取适当方式,充分注重和发挥提问的激励、督促、启示作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知识和思考的广度、深度。

结合《山中访友》教学案例,对这一部分进行详细阐释。这篇散文形象描绘了李汉荣先生所营造的诗画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明确提问目的,本课时教学,将提问目的聚焦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掌握相关字词,学会表达方法”。为此设计了三个问题:作者有哪些“朋友”?文章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这种表达方法有何精妙之处?这三个问题层层铺开,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提问过程中,笔者注重了提问作用的发挥,如通过提问,有效督促了学生良好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注意力等。

四、依托天性,尊重差异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认知模式较为单一,但到高年级阶段,此方面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鲜明体现出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提问必须遵循这种顺序性,依托学生天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开展课堂提问。这一举措的践行,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充分和了解学生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懂得学生的“天性”是什么,藉此依托其开展提问活动;二要梳理和总结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三要将这种“依托”和“尊重”落实到具体活动中,不可只停留在表面。

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了此策略,开展了相关教学。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处于高年级阶段,身心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认知和思维,仍旧较多地依靠具体表象,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直观教学,即选取了一本关于该文章的视频,内含图片演示和语音朗读,笔者则在一边采用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视频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形象直观的讲解了该篇文章。同时,笔者注意到了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在提问环节中进行了积极引导,实践证明,在整个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均有所获。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着眼、入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明晰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一研究的聚焦视野在于“小学语文”,因此必须注重它与其他学段、其他学科的差异性,尊重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生年龄特征的规律,做到适切而为、顺势而为。

参考文献:

[1]饶满萍.小学语文课堂提問设计的规则[J].教学与管理,2009(8):27-29.

[2]蔡海龙.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7):86-87.

猜你喜欢

提问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