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载体的研究

2017-06-30刘瑷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科学素养载体

刘瑷清

【摘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使我不得不写下本文。一方面,年轻的教师一年年充斥到教学队伍中,每隔三到五年,就能对比出差异,令作为一名老教师的我辈越发担忧。他们还不知道,甚至没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更甚,他们还不知道要教会学生什么知识,就一头扎进“课改”,屡屡关注的往往是在活动中的“所得”,就好比没有扎下根,只仰望开花、结果一样的自取毁了前程,更误人子弟。另一方面,本人经历一次次的课改,由于自身“保守”,不摸着石头不过河,耽误我的学生,谁都不行。不想,却总是能随时代进步,从没被优秀的教育理念落下。最关键是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刻苦于各种“载体”的研究,使我的课堂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自然高效。蓦然回首,我发现:教育是本分的,是有实物的,空架子必站不住。脱离“载体”的研究来谈教学,就是空中建楼阁;对加了包装的教法、学法,要有能力打回原形,认清本质。踏踏实实为学生持续学习着想,自然就顾及了科学素养的培养,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载体 科学素养 课程 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75-02

注释:

1.载体:能载带微量物质共同参与某种化学或物理过程的常量物质。本文所用载体,是指承载某层次教学目标,即某种科学素养的具体研究对象。如:物质、变化、性质等。

2.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本文的科学素养是一个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复合概念。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从担任这门学科的教学开始,就承担起了较重远的责任。虽然初中化学制定为一年制学科,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起步学科,还是他们化学素养的承载学科,更是他们将来成为改变我们乃至全人类的生活质量、生存方式的化学研究者的启蒙学科。基于此,对每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就更高。

本人从事初中化学教学二十多年,赶上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多形式的改革,我一直积极努力在改革中反思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精心研究各种改革的内涵,主动参与各级课题的研究。每五年一回望,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正一步一个台阶在上升,我的每节课敢在小区域内开放,课堂上我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的使用得心应手,对教学中的各种评价也很自信。反思我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能得心应手,为什么总能选择到合适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这些“形式”能恰好为我的“内容”服务,内在的根本原因不是多年来我积极参与改革所致,而是多年来我对“内容”的坚持不懈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改革,各级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从来都把教学内容的研究作为研究教学的第一步,而且总是把教学内容的研究作为主要领域,从不因为对章节的熟悉而懈怠。在对教学内容的背景、所承载的科学素养、内容的延伸度、呈现方式、预设的生成性问题、预设的课堂效果等的准备过程,实际就是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各级载体。

我在研究2011年版的新课程标准时,在研究对比2012级初中化学新旧教材时,更深刻体会到“化学素养”、“基本理念”的换汤不换药,只是比以前更加完善了。相反,承载这些化学素养和基本理念的载体却与时俱进地改换了不少。这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脱离教材选择更合适的载体。

在对课程标准的长时间研究中,我形成这样的认识:化学学科的课程理念主旨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些素养应体现在教师所设置的三维目标的形式上。教材中选定的素材,不论是“活动天地”,还是“实验探究”,不论是“身边的化学物质”,还是“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或是“化学与社会发展”,都是三维目标的一级载体,它们首先承载着“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作为二级载体,又承载着“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了课程标准与新课程的载体关系,在每堂课的课程内容准备环节才会有“拨开云雾”的见地,才可能真正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为主旨,而不是“教”表面的载体本身的“知识”,才会在课堂上真正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看似虚拟的高层要求。

作为一线教师,做到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如果又能对课标中的载体关系,对新课程编制所涉及的载体认识到位,再来研究具体的一级载体——课堂内容,无疑就有了指导,就会高屋建瓴。让我真正受益的就是我多年来对一级载体的研究从不懈怠。

例如:在探究CO2化学性质时,我选择这样的素材:生活中经常联系在一起的两种气体:CO2、CO,把它们设计成提供试剂,设计实验鉴别探究题。

提供的试剂有: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氧化铜、火柴、两种气体

这两种气体的对比鉴别,承载着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整个探究过程承载着对比控制变量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承载着“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检验鉴别方法”,“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其性质”,“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等化学基本观念;更承载着课程基本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经过小组合作探究,确定了多种方案可区分CO、CO2,和预设的一樣,学生“没选氢氧化钠溶液”,“没选pH试纸”。

在这两个方案的点拨中,我采用了“肯定他们的错误做法”,然后引导他们说明为什么不选,再利用“自矛攻自盾”的策略:

师——为什么不选氢氧化钠溶液?

生——NaOH与CO2反应没明显现象,而NaOH与CO不反应也没明显现象。

师——那就是说倒入二氧化碳后,两个瓶中现象完全相同?(“完全”语音加重)

生——是!

师——找不出一点不同?

生——(片刻安静)

一生——CO2那瓶气压应该见减小(有人赞同)

师——你会验证气压減小了?

该生——按住毛玻璃片,把集气瓶倒过来,松开毛玻璃片。

(学生动手操作,惊讶声不断)

师——倒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量有限制吗?

生——要控制等量

师——那pH试纸为什么不行?

生——干的CO2与CO一样,不能使pH试纸变色(部分学生开始怀疑自己)

师——保持不语(半分钟)

一生——把pH试纸弄湿放进两个瓶中就可以了(许多人赞同)

师——没有提供蒸馏水呀!

生——(片刻安静)

一生——用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也行!有人喊)

生——(迫不及待)现在pH试纸上滴上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再放进CO2、CO里

师——两种碱液都可以?

生——都可以

师——XXX,请你来操作给大家看(提供一瓶CO2)

该生——操作,把两片滴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的pH试纸同时放入这瓶CO2中,盖好玻璃片

(大家观察,一片不变色,一片先变浅,后变红色)

师——两碱都可以?

生——不是

师——为什么?

……

引导反思:……

课前用心选好载体,课堂上,我充分利用选定的载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思绪跌宕起伏,思维逐渐缜密,在CO2化学性质的形成过程中学到了科学方法,培养了科学态度。

课后反思:我能选定承载量较多的一级载体——实验材料,源于我对CO2、CO化学性质这个二级载体深刻理解。我能把课堂驾驭地得心应手,充分利用好这些载体,更源于我对早已明确的二级主题所承载的那些科学素养的深刻理解。

一线教师,如果我们对课堂没有那么胸有成竹,那么就坐下来踏踏实实地研究载体吧:为学生选编的练习题,评价学生用的考题,特别是经专家们精心编制的选拔评价用的各地中考试题,这都是一级载体,不从一级载体研究而想从课堂形式去改变自己的课堂,那就是只有外层建筑,没有内层基础。当我们能逐层找到某个一级载体所承载的“知识与技能”,由此承载的“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它们研究透彻时,我们才有能力、有基础在“题目”的选择、改编、点拨中达到游刃有余,我们采用的课堂形式才会自然流畅,才会是高效的课堂,才可能是真正的学本课堂。

一线的化学教师,如果初来乍到,就请踏踏实实从研究课程标准中明白各级载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去研究你要装到的头脑中的“题海”——一级载体;如果你是多年的老教师,正为自己的课堂不适用当今学生而苦恼,不如离开你追求的课堂形式改革,回过头来研究你的课程标准和一级载体吧。认真做过不久,你的课堂教学会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改革了,你正抄近路朝着学本课堂大踏步前进着。

以上是我多年来研究初中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愿能给急于课堂形式改革,却处在迷茫中的同仁们以启迪吧!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科学素养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