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7-06-30王瑞方
王瑞方
摘 要:从管理层面来讲,信息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与思维,对于图书管理而言,信息化建设也就表示利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对图书进行全方位、系统、科学地管理,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服务。文章主要以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探究重点,首先对图书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对当前图书馆在建设信息化图书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最后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当前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议性的措施。希望通过笔者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能够让相关从业人员意识到信息时代的来临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有效地推动我国图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图书管理 信息化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56-01
一、图书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1.图书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信息的存储数字化、管理智能化以及传输网络化。实际上,信息化建设是借助渐进的信息技术去实现图书馆管理过程的自动化,逐渐转型为符合当前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图书馆[1]。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信息化主要内容有如下三个方面。
1.1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和推广。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也逐渐向现代化转型,其中需要运用到大量的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图书馆也体现出了越来越丰富的信息化内涵。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实质上就是利用科学信息技术,依照信息社会的要求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开发与管理,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从多方面去拓展图书馆的收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造就了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趋势,对当前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与内容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2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技术方面的自动化业务管理、利用信息资源构建的数字图书馆以及传统形态与数字形态的复合型图书馆,这三个阶段的发展都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际上就是对知识的合理分配,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即是让信息资源的信息技术的条件的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实现信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对整个信息资源的结构进行调整。
2.图书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点
2.1借阅服务更加高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读者可以通過简单条件的搜索就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浏览,让信息交流变的更加顺畅。此外,通过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图书管理者的工作强度,大大地提升了现代图书馆应有的服务效率。
2.2馆藏容量进一步拓展。通过信息技术介入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当中,为图书馆的馆藏容量起到了进一步拓展作用。随着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程度逐步提高,可将大量的图书、文献等藏书进行信息化处理,有效地存储在图书馆当中,让图书馆的馆藏种类更加丰富,有效地凸显出了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作用。
2.3网络服务更加便捷。随着图书馆的管理逐渐实现网络信息化,也让图书馆的服务打破了传统的限制。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对图书馆中的资料信息进行查阅、浏览,充分体现出了图书馆信息化的共享性,这对于人类的进步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1.数据资源难以共享
在传统意识里,在图书馆管理当中应用信息技术主要对馆藏、查询以及分类工作进行优化。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时代的全面普及,图书资源与信息内容逐渐向电阻花、数据化转型,这也就意味着现代社会的图书管理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还包括网络信息时代的各种电子图书、视频资料等[2]。但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在数据资源共享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由于将传统纸质书籍全面转换为电子数据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同图书馆内部都有自己的图书收藏渠道与信息管理系统,在内部可实现现实与网络虚拟的连接,却不能与其他图书馆进行有效对接,这也就造成了数据资源难以共享的局面。
2.图书管理与读者“失联”
要想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依靠读者与图书管理者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仅仅凭借管理人员去独立完成的工作,只有让读者充分参与其中,通过享受信息化服务,感受到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捷,这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所在。然而从当前我国图书馆的管理实际情况来看,读者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熟料与否,都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都能够很好的完成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果图书馆仍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管理者的单方面行为,却不注重读者群众对信息化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那么将会出现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后,用户在获取信息能力方面表现不足、计算机检索与查阅表现不熟练,这些都会导致图书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与读者“失联”。
3.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随着我国大部分图书馆正在向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发展,纸质书籍也正在逐步完成向电子化、数字化的转型,但是从实际的转型效果来看,这些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也即是说在图书馆中运用这些信息资源的读者并不多,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信息化建设完成度的提高而提高。对其原因深究,笔者认为是由于当前社会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各类媒介与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信息已经足够丰富,使得图书并不是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选择。
三、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1.完善图书管理系统的建设
从当前图书馆的发展形势来看,要想实现所有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各大图书馆管理部门应尽可能地去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根据自身图书馆的发展实际情况,去开发符合自身图书馆特点与发展要求的图书管理系统[3]。具体来讲,这套图书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两项功能:1)互动功能。可以让图书管理部门与读者、市场、出版社这三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构建完善的互动机制,让信息化建设之下的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将图书出版之后所有需要牵涉到的环节表示清楚,并且将所有环节中的服务进行充分的整合。2)联动功能。所构建的图书管理系统需具备除互动功能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联动功能,使得整个图书管理系统能够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联动效果,充分体现图书管理系统对出版社、市场以及读者反馈的联动牵制作用,在第一时间内了解这三者的诉求所需,进而有针对性地去开展图书管理的每一项活动。
2.加强图书馆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在管理工作當中,制度都是最基础的保障,然而从当前我国的图书管理现状来看,图书破损、借出不还、藏书丢失等现象经常会出现。随着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图书管理部门可充分借鉴银行系统中的个人征信体制,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构建起符合图书管理的个人信用制度与使用制度,明确规定出在图书借阅、使用的过程,如果发生破损或丢失的情况则需要照价赔偿[4]。构建这套制度并不是针对某个人的惩罚,而是通过这一制度的硬性规定去提高借阅者与管理者的自律意识。当人们充分体会到处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会被纳入个人信用档案,与其名誉紧密关联,这样才会对图书馆中的藏书更加爱惜,对图书管理人员更加尊重,通过自我的约束,有效地避免了许多不良现象再现。
3.创新图书管理方法与模式
首先,图书馆可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或者开发终端应用程度,与广大读者群众构建一个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该平台当中,要有针对图书馆的借阅以及预订功能,并且还将其打造为读者与图书管理者的交流桥梁,这样一来图书管理人员则能够实时收到来自真实读者的适时反馈,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其次,借助当前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可有效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将以往繁复的人工管理带来的巨大工作量进行简化,推动图书管理实现电子化与科学化,利用网络技术去创新图书管理的方法与模式,让图书管理逐步朝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迈进。
4.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图书管理人员需要提升多方面的综合素养,除去对于图书馆管理业务的必备职业技能以外,还要针对当前的信息时代环境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与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因此,图书馆应针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一些列的专业培训,一方面让图书管理人员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洞察当前社会热点与图书市场的动向,逐步积累个人的文化知识储备,为每一位来到图书馆的读者提供更加精准、更加专业的指导与推荐;另一方面,图书馆通过不断地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基本业务能力的培训以及科学信息网络技术的培训,让图书管理人员充利用网络与图书馆的受众加强沟通,并借助网络完成在线检索、分类采集与协调技术,帮助读者在网络上找到所需要的电子信息资源[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图书馆现阶段的重点工作,虽然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还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与制约因素,但只要图书馆的图书管理者能够认清自身的发展特点,并且明晰当前图书行业的发展形势与动向,不断的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对先进的信息科技技术掌握能力,就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袁方.加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6,(18):145-146.
[2]张洪彥.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及优化路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8):187.
[3]朱膺翰.关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02):255.
[4]杨海萍.关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16,(04):44-46.
[5]熊移山.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