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7-06-30张学信张恒

北方经贸 2017年4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张学信 张恒

摘要:食用茵产业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特色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茵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食用菌产业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食用茵产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食用茵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尚志市食用茵产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尚志市食用茵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及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建立食用茵产业园区;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等对策,以促使尚志市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食用茵;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4-0081-02

食用菌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的作用已被日益重视。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人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改善,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正快速上升,消费需求旺盛。近年来,尚志市委、市政府,将食用菌产业列为全市农村“五大带头产业”之首,努力建设“全国绿色黑木耳强市”。

一、尚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优势

(一)尚志市食用菌产业现状

1.食用菌栽培现状:尚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尚志市人工木椴栽培木耳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是全国黑木耳人工栽培最早和最大的生产基地。截至2016年,尚志市区域内食用菌栽培总量已发展到21亿袋,居全国县域第一位,农民纯收入达到21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增加收入7000元。

2.食用菌加工现状:近年来,尚志市从推进标准化生产人手,致力于加强食用菌精深加工。目前,有食用菌加工企业三十家,年加工总量4.5万吨,实现产业收益20亿元以上。加工产品也由过去单一压缩品向木耳汁、木耳粉、木耳即食品转变,由粗加工逐步向深加工发展。

3.食用菌市场现状:为形成市场对生产的强大带动力,2008年,由政府牵头兴建苇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建设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食用菌、山特产品集散中心、展览中心、信息交流中心。

(二)尚志市食用茵产业发展的优势

1.资源环境优势:尚志市属中温带大陆陛季风气候,具有“春季少雨而低温,夏季温热而多雨,秋季霜早降温陕,冬季寒冷而漫长”的特点。境内山多林密、河流众多、昼夜温差较大。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黑木耳品质极佳,生产的黑木耳抗杂菌能力强、无污染、产量高、品质好、营养独特,是黑木耳的佳品。

2.产业基础优势:尚志市发展食用菌产业历史悠久,上世纪70年代,尚志市就已开始人工栽培食用菌,多年发展为食用菌的生产积累了丰富经验,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拥有比较完善的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一体化产业链条。

3.知名度优势:尚志市食用菌产品因品质好、质量高、无污染、纯绿色,知名度日益提升。尚志市已有两个品牌荣获国家和部优名牌,四个品牌为省优产品,“珍珠山”牌商标被评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在2014年,申报黑木耳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并已获批准。

4.技术优势:目前,拥有食用菌科研所12个,技术专家26人,技术员三百多人,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90%会自己制作三级菌种,技术专家还发明和推广了“液体菌种地栽食用菌”新技术,规避了菌种生产周期长、污染大、成本高、费劳力、出菌不齐、不利把握季节等弊端,有效地提升了菌种的内在品质。

5.政策优势:近年来,尚志市委、市政府,将食用菌产业列为尚志市农村“五大带头产业”之首,为了更好地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制定实施了《尚志市扶持食用菌产业实施方案》,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尚志市食用菌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尚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不高

目前,尚志市食用菌生产仍停留在分散粗放型阶段,主要以农民自发性生产为主。再加上菌农之间生产条件参差不齐,菌种管理混乱,生产技术很难规范,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整体生产效益偏低。

(二)抵御灾害能力偏弱

由于尚志市食用菌生产仍停留在粗放分散阶段,大部分菌农的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卫生及管护不到位,防灾抗灾能力不强,遇到灾害天气极易遭受损失。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发挥有限。一是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不足,缺乏上级科研院校的技术支撑,普遍存在科研水平低、科研人才匮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新菌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二是企业科研投入不足。由于研发新产品周期长,见效慢,投入产出比较低,尚志市的食用菌加工企业对食用菌产品开发创新缺乏热情,企业科研投入明显不足,产品更新速度慢。三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老人和妇女占较大比例,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影响食用菌新技术的推广。

(四)食用茵加工企业带动力不强

虽然已拥有三十多个食用菌加工企业,但是这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品牌不强,加工能力不足,加工量仅为总产量的18%,而产品多是对食用菌进行精包装和压缩,深加工产品较少,这就导致产品附加值低,既影响企业收益,也无法激发菌农的生产热情。

(五)组织管理不够完善

目前尚未有专门机构对菌种生产及菌种市场进行监管,现存多家菌种厂,而且许多菌农自己能制作一、二级菌种,这也带来了监管上的困难,导致菌种市场上呈现出“杂、乱、多、差”的现象。

三、尚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食用茵产业园区

建成全国一流的“中国·尚志”绿色(有机)食用菌产业园区,是尚志市食用菌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一条必经之路。

对于食用菌产业园区的建设,要强化资金投入,在建设标准化上求突破。从菌种培育检测和废料回收利用,到替代料的使用,都要规范标准,实行专业化分工。要进一步加强对食用菌產品产地监测管理,及时有效地防止生产污染,强化喷灌水水质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安全关。在此基础上,全面规划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稳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水、土、田、林的综合治理,全面提高食用菌生产防灾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标准化的食用菌生产模式。

(二)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

围绕龙头企业建设,加快产业化升级。一是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要坚持以项目为牵动,搞好项目的论证储备等基础性工作,下大力气推出一批辐射面广、吸引力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好项目、大项目,不断扩大项目储备规模和质量。二是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培育加工型、流通型、中介型、科技服务型等各种形式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鼓励其在开拓市场、服务农民、增加效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提高加工能力、产品档次,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企业由产量型向产量、质量并重型发展。

(三)加大科研投入

首先要加强机械化、自动化研究。加强产业链上菌种生产、代料加工、栽培技术、产品深加工、废料回收等各个环节机械化程度的研究和科技开发,以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口,以科技为重点,聘请有关专家进行重点研究、重点扶持、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提升机械自动化的基础实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原材料替代品的开发和推广。加大力度开发原材料替代品是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必然要求。应加大试验经费投入,待技术成熟即进行示范、推广,不但可以节约大量木材,缓解生产原料短缺,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四)强化政府职能

在生产风险方面,完善食用菌栽培技术规程等各项标准化体系,做到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实施,有效提高生產、经营农户的质量意识,形成“企业+农户”的风险共担体系,降低食用菌生产的风险。

在抵御自然风险方面,政府应增加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力度,协调保险行业协会及相关保险公司,推进开展食用菌政策性保险工作,为菌农扩大生产提供安全保障,打消菌农后顾之忧。

在抵御市场风险方面,采取推大户、帮联户、扶持困难户的办法,鼓励菌农扩大生产规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对龙头企业、典型大户生产用地、用水,按农业生产政策给予优惠。出台激励机制,激励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形成“企业+农户”、“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五)依靠品牌宣传效应

一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拓展东南亚市场,大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实现外贸经营主体和出口市场多元化。二是巩固扩大国内销售渠道,重点瞄准国内大中城市、大超市,积极开发新产品,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从根本上提升尚志市食用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尚志市的食用菌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为国人所知。三是放大品牌效应,扩大品牌影响。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培育自有品牌。建立严密的食用菌产品安全管理体系,在保证区域菌类产品绿色安全的基础上,叫响“中国黑木耳之乡”“全国黑木耳主产基地县”和“食用菌餐饮文化示范市”品牌,拓宽尚志食用菌产品的销售渠道。

[责任编辑:王呖]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