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天下母亲都能长寿,96岁老母亲的养生之道
2017-06-30涂宏伟
文/涂宏伟
母亲是一个地道的乡间老人,现已96岁,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走起路来仍然敏捷利落,号称我们乡村的第一寿星。朋友们提醒我:你母亲如此高寿,何不写一写她的养生之道。
母亲虽不如城里人们居于优越的生活环境,拥有丰富的养生阅历,也没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习惯,但她的健康长寿,应该有供人们借鉴的养生价值。
与人为善
母亲在处理乡里乡亲或家庭成员关系上信奉和为贵,善为美的道理,从不计较恩怨得失。从我记事起,左邻右舍的一些妇人,为芝麻大点的事而打骂斗嘴的事情经常发生,可我没见过母亲对谁红过脸。母亲对待外人和蔼可亲,对待家人更是以理服人。可以说家长们为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许多小孩在家长骂声中长大,长大后当了家长也成了骂孩子的人。而我就是一个例外,从小到大,母亲没有骂过我一句,弹过我一指头,我还是“出息”了。如今我也是个父亲,不过在儿女们面前也实在说不好粗话,显得不够刚性,还时不时被儿女们捉弄,这可能是中母亲的毒太深。有时,我问母亲:“你为什么不打骂我?”母亲笑笑说:“要有个平常心,成材的树不用廓!”
粗茶淡饭
母亲从旧社会到新中国,到改革开放新时代,见证了近百年的历史变迁,无论是受苦受难、缺吃少穿,还是今天的小康生活,她都随遇而安,粗茶淡饭。如今生活富裕了,她还是收获什么吃什么,红薯下来吃红薯,玉米下来吃玉米,南瓜下来吃南瓜,没有刻意享受大鱼大肉。不过到了老年,她的食谱中,每天都有样不可缺少的传统饭,叫“锅出溜”,就是那种将面粉掺两个鸡蛋,兑水搅拌成面浆,锅烧热后,将面浆顺在锅底上,当面浆煎成半熟起泡时,加水溜进去煮熟。家乡这种饭,味鲜可口,既营养又易消化,母亲吃的饭都是她亲手做的。
适量劳动
母亲年轻时,是一个“庄稼精”,犁田耕地,打场晒糧,兴修水利,样样冲锋在前。记得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年,家中喜获丰收,高兴得她不顾60多的年纪,亲自上阵玩了一把扬场表演,她那眼神,那身影,那一招一式,潇洒自如,让爷儿们也自叹不如。母亲现在还适量地下田干活,种种菜园,到地头赶鸡喝羊,看护庄稼,这也是她的锻炼方式。去年她种的三窝南瓜,一下结了30多个,又圆又大,十分喜人,她享用了半年。
健脑娱乐
母亲不识字,也没有多的用脑方法,唯一的健脑娱乐,就是和村里的老年人打打牌,她们打的那种叫“雀纸牌”,比点大小即可,三缺一不要紧,两人也能玩,三人也能耍,有时还带点几分几毛的娱资,增强玩牌的刺激性,纯属自娱自乐。莫说打这种低级的纸牌,也能开发大脑,防止老年痴呆症。她的牌友们,个个都是“活算盘”,几分几角钱,也常常算得准确无误,倒是母亲大大咧咧,时常让她们占点小便意。去年春节,我们将母亲接到城里居住,刚来时,她感觉住在高楼中怪新鲜,不到半月,开始说头晕了,抱怨一天到晚像钻在笼子里,也没有人说说话,打打牌,再这样下去脑子就要傻了,非闹着回去。我理解母亲的心情,就让她回去了。一回乡村,如鱼得水,立马和她的牌友们享受着打牌带来的快乐,我打电话询问母亲,头还晕吗?她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了:“一打牌就好了!”
爱心永驻
母亲值得骄傲的是拥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她常常不忘将老人的爱心洒向儿孙们。在身边的儿孙,她嘘寒问暖,在外地的儿孙一回去,她不是拉拉他们的手,就是将重孙抱一抱、亲一亲。她还会见啥人说啥话,若遇到外孙,就向外孙的孩子问好,若遇到里孙,就向里孙孩子问安,还都记得准他们的名字呢!没有糊涂过。外孙女婿故意逗她:“婆婆,哪个舅母好?”她不假思索地说:“都好!”“哪个儿子给你钱了?”她又说:“都给了!”外孙女婿说:“你就是个‘和事婆,你喜欢哪个孙子?”她灵机一动:“喜欢你们的孙子!”说得大家满堂大笑。一次,我随这个女婿一起回去看她,嫂子走亲戚去了,做饭时,外孙女婿又拿她开心:“婆婆,大舅母不在家,你给我们杀个鸡子吃吧!”母亲果真提了一只鸡给我们杀了,并幽默地对答:“孙呀,我能当一个鸡子的家,就是不当家,你舅母回来了,我对他说鸡子丢了不成!”女婿惊叹道:“我说不过婆婆,婆婆真不老呀!”
是呀,这样与世无争,心胸开朗,以乐养身,以善养心的母亲,怎能不长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