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放牛娃到清华校长,他考研3次,读博7年,英语极烂,却做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

2017-06-30艺非凡

音乐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诺奖科研成果学生

艺非凡

我们不必再抱怨什么运气了,

只需要回去好好反思一下,

我们是否真的将自己逼到过极限。

追梦人

2016年9月,

有中国诺奖之称的,

“未来科学大奖”结果揭晓,

薛其坤获得“物质科学大奖”。

学界对此评价“实至名归!”

2012年,薛其坤提出界面高温超导,

2013年,又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未来,这两项科研成果,

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革命,

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杨振宁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是:

“这是中国本土首次诺奖级的实验,

也是第一次在本土实验的基础上,

发表出了诺奖级的科学论文。”

但很少有人知道,

这个耗时4年的实验,

不但是薛其坤的一个学术巅峰,

亦是他人生的一个缩影。

从一个农村放牛娃,

到发现诺奖级的实验成果,

薛其坤的一切成就,

都源于他不断遭遇的挫败。

薛其坤出生于蒙阴农村,

小时候家里穷,农忙时不上课,

父母平时都忙着下地种田,

哪有时间管你读不读书?

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

薛其坤顺利考进了山东大学。

大学毕业后,

他被分配到曲师大物理系,

一心想报考哈工大的研究生,

结果高等数学只考了39分。

落败的他憋了一口气,

回到学校一边教书一边苦读。

两年后,报考中科院物理所,

这次更惨,物理只考了39分。

连续两次落榜,

对他的心理打击非常大,

周围人也劝他别固执,

可他还是鼓起勇气考了第三次,

终于考入中科院物理所。

人家读博士,5年,

他却花了整整7年。

甚至在硕士毕业后一两年,

他一度想放弃自己的科研生涯。

那时身边许多人下海,

每天看起来都特别充实。

薛其坤却不知道该做什么,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当时,薛其坤在北京读研,

妻子和孩子在山东生活,

他想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可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看到人家都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

自己的前途在哪儿都不知道。

突然有一天,

导师陆华的日本同学,

来华访问,相中了薛其坤,

便安排他去日本留学。

他的人生才由此迎来转折。

薛其坤对日本的岁月记忆犹新,

“那时候,每天就是三件事,

吃饭、睡觉、搞科研。

有时困得坐在马桶上都能睡着。”

在日本学界,

樱井利夫治学以严格著称。

这位导师要求薛其坤一周工作6天,

7点来实验室,11点之前不许离开。

不管刮风下雨,必须准时到达。

语言不通,作息严苛,

让薛其坤感觉异常孤单,

跟家人通电话,几乎要落泪。

有一次,上幼儿园的儿子,

在电话里给他背刚学到的课文:

“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

听着儿子稚嫩的童音,

薛其坤忍泪振作了起来。

他起早贪黑做实验,

实在感到疲倦了,

就躲进厕所里小眯一会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

他取得一个科研上的重要突破。

导师樱井利夫奖励他去美国,

做一个20分钟的学术报告。

结果这20分钟的学术报告,

又给他逼出一项技能。

薛其坤的英语口语非常差。

甚至没办法完整说一段话。

他就把演讲一字一句抄下来,

专门找了一个房间,

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训练,

从头到尾,模拟了80多遍!

他不但纠正了发音,

还把演讲进度控制在秒上,

连每一个单词做什么手势,

他都练习到位。

果然,报告结束时,

现场爆以雷鸣般的掌声,

所有学者都前来祝贺他。

当时那份成功的喜悦,

就像夏天喝冰镇啤酒一样舒爽。

这段艰苦的求学经历,

重燃了他对科学的好奇心、

对工作的热爱、对科研的责任,

还促成了超刻苦的学术精神。

回国后的薛其坤,

已经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20年间,他没休息过一个,

完整的假期和周末,

每年,平均工作時间在330天以上,

每天,工作时间在15小时左右,

年平均工作时间,高达5000小时…

厚积薄发的他,

35岁晋级教授,

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当中,

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20年如一日的坚持,

如果没有对学术的专注,

没有与科研成果的较劲儿,

这种生活就会苦不堪言。

但薛其坤感到无比快乐。

长达4年时间里,

薛其坤带着自己的团队,

不断尝试,不断失败。

1000个样品,反复测量,

一次次不顺利、调整,再测量…

薛其坤的吃苦精神,

深深影响团队里每一个人。

大家甚至会比他还要早到实验室,

夜里战斗到12点之后才离开。

遇到挫败、委屈和心酸,

薛其坤常常给团队打气说:

“全世界都试图攻克这个难题,

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

科学发现特别是重要发现,

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我们只有冲,没有退路!”

薛其坤知道,

实验的成功与否,

关系到的不只是个人,

还是国家的科研荣誉。

作为中科院的院士,

他没有任何的理由,

去推辞这样的科研责任。

必须为这个民族做出成绩。

最终,团队发现了,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个实验成果一旦应用,

将改变电子的运动轨迹,

降低热消耗率,加快运行速度,

大大提高电能的利用。

研究成果将推动新一代,

低能耗晶体管、电子学器件发展,

必将加速信息技术革命进程,

掀起一阵阵科学风暴,

改变一个又一个行业,

乃至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未来的某一天,

超级计算机,将可能只有iPad大小,

智能手机内存也许会超过,

目前最先进产品的上千倍,

除了超长的待机时间,

还拥有无法想象的快速。

而除了专攻科研,

身为清华大学副校长,

培养优秀学生也是责任之一。

执教18年来,

他带出了17位博士后,

72位博士和3位硕士。

很多学生走上了教育的道路,

成为清华、北大等高校的教授,

把科研的火种传递了下去。

在执教的过程中,

他要求学生有“工匠精神”,

要不顾一切追求极致。

“必须要把功夫用到细节上。

来不得半点马虎。”

有一位学生,

要根据几年科研成果,

寫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

结果,薛其坤一看就晕了:

“这个学生英文写作水平,

居然跟我的口语一样差!”

他把论文发回给那位同学:

“你先认真地修订10遍,

每改一次,存一个新版本。”

第二天,他收到学生邮件,

发现有两个文件,隔存才1分钟,

那可是七八页的论文啊!

这下可把他给气坏了。

他马上把学生叫到办公室,

从语法错误,到句间逻辑,

一个词一个词带着他改。

“回去之后,你继续改,

第一遍查语法,第二遍查用词,

第三遍查段落间的逻辑联系,

第四遍看整个行文的思路…”

从每篇论文的标点符号,

到操作仪器时的手法习惯,

他对所有学生都如此严苛。

教育学生,薛其坤重在品格,

收弟子至少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真的热爱科研,

第二,学会跟人相处、合作。

“不真心热爱,

你就吃不下来那份苦。

好的科研团队才能催生出,

一流的科研成果和科学家,

做科研不能‘单打独斗。

即便你将来不做科研,

与人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也是你终身受用的素质。”

虽然自己的学生里,

也有人中途选择放弃,

最终去了别的行业发展。

对此,薛其坤表示尊重。

“只要你勤奋、执着、专注,

就不会在世上一事无成,

理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只要他真正做出一番事业,

我愿意衷心地祝福他们。”

在高校培养人才方面,

面对钱学森“大学无大师”之问,

他说:“中国基础科学培养薄弱,

要出民国那样的大师,

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于世界各大学的排名,

他认为那只能做一定参考:

“大学的核心在于学生,

重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培养的不只是科研人才,

也可以是其他方面对社会有用的,

有正能量的人才。”

这一次荣获大奖,

奖金高达100万美元,

当被问及如何支配这笔钱,

薛其坤曾幽默地说:

“自己会拿来改善生活吧。”

言外之意,对科学家的处境,

薛其坤还是希望能更好。

“我愿意期待将来某一天,

做科研,也能成为年轻人的偶像。

它不再是和贫困、枯燥挂钩。

你不能让一个人饭都吃不饱,

而去奋不顾身地参与科研。

这个世界上的偶像有很多种,

不一定非要是唱歌、演戏,

每個职业都能成为偶像,

年轻人对偶像的崇拜,

也可以变得多元化,

科学家,也能有光彩。”

做出如此大的贡献,

薛其坤还未停下脚步。

在科研这条充满奇妙景观,

和不断激发人斗志的路上,

他还一如既往追求极致。

“我想解决高温超导机理,

想在有生之年突破它,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

很难,不知道能不能圆梦,

但我会用剩下的日子,

不断朝这个梦想努力!”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成功,

是随随便便一蹴而就的,

许多有巨大成就的人,

并不一定有过人的才华,

但必须要有坚毅的品质,

可以随时燃烧自己的激情。

这不仅是对于科研学者,

对每一个行业都是如此,

干一行、爱一行,投入一生,

这才是一个正确的职业态度。

像薛教授这样的科研工作者,

默默耕耘,一生如匠人,

却偶尔还要为生计发愁。

相比之下,他口中多少偶像,

他们拿着高价天酬,

随便一次出境,顶普通人几十年,

可是他们有多少人,

是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呢?

两会期间,宋丹丹和陈道明,

都曾严肃地指出过这个问题:

“现在的很多演员啊,

根本没有正确的职业观,

你破一点手就到处嚷嚷,

可你挣得就是这份钱呐。”

《人民的正义》热播时,

爆出整个剧组老戏骨片酬,

还不如一个鲜肉演员高。

可是那些敬业的、

宁肯自己花钱置办行头,

到头来却分文不取,

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老演员都说,

“真的不想跟他们对戏,

台词也不背,就念12345…

这是一个演员该有的素养吗?”

一个民族的进步,

依赖于每个行业的进步,

而一个行业的进步,

需要这个行业里每个从业人员,

拿出百分百的热情,

投入到这个行业里,

真心实意地为它努力、奋斗。

这不需要每一个人,

都像薛教授那样死磕,

但至少我们应该树立,

一个正确的职业观念。

一个人如果不热爱自己的事业,

不愿意为自己的工作努力付出,

那是多么遗憾的事情。

当工作纯粹沦为生存工具,

人也无异于沦落为牛马。

一个人,

如果真心热爱自己的事业,

还能为事业倾尽全力,

不断深入其中、创造价值,

那是用多少金钱,

都无法衡量的幸福。

成功有千万种,

并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受人景仰才是成功,

像薛其坤教授一样,

一事一生,匠心对待,

从事业中汲取快乐,

同样是成功的一种。

猜你喜欢

诺奖科研成果学生
“我心目中的诺奖级作家”阅读札记
爱因斯坦为什么没有两次获诺奖?
新世纪都有哪些日本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诺奖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探究
莫因华人科学家落选诺奖气馁
聪明的学生等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