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的打开方式

2017-06-30黄雅芸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青青草叠词陈老师

近日有幸聆听了苏州陈飞老师上的《清平乐·村居》一课,在古诗词教学方面受到不少启发。梳理学习记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此课的一些实践策略,或可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日常古诗词教学中的常见困惑。现整理如下,与君共享。

古诗词日常教学困惑一:古诗词年代久远,怎样有效拉近诗词与学生的距离?

★同类主题巧勾连,认知背景有铺垫。《清平乐·村居》是写农村生活的。上课伊始,老师将学生耳熟能详的同类主题古诗组合呈现,几首诗相得益彰、互为映衬,连贯读来,似在欣赏一幅古代农村全景图:有农家风景(“茅檐长扫净无苔”)、有农忙劳作(“昼出耘田夜绩麻”)、有儿童闲趣(“篱落疏疏一径深”)。对生长于都市中的小学生而言,阅读这组古诗,是农村画面渐趋丰满的过程,也是他们逐步亲近农村的过程,接下来学习《清平乐·村居》就有了较为具体可感、内容丰厚的认知背景。

★生活感受善诱发,情绪情感相连通。“这样的农村你们喜欢吗?让你住一个月喜欢吗?住一年呢?二十多年呢?”学生从一开始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喜欢”到变得迟疑不决,后来忍不住表示“农村条件差、没意思,我还是喜欢住在城里。”一个看似随性的小问题,引发了课堂上情感氛围的微妙改变,学生开始摆脱无思维和情感真正参与的“惯性应答”,转而真实地面对和袒露自我感受。事实上,只有当“真我”开始苏醒和介入的时候,“真学习”才能发生。此时,教师话锋一转:“可是,辛弃疾在农村一住就是二十年。”这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究竟是怎样的农村生活,让辛弃疾如此喜爱?”他们迫切地想去读读这首词,解开自己的疑问。这一教学环节盘活了同学们鲜活的情绪情感,激发了他们的探疑心理,为接下来的诗词阅读提供了充沛的情感动力支持。

古诗词日常教学困惑二:古诗词教学重在“诵读”,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得法”?

★想象快慢妙点拨,朗读之道自领悟。毋庸置疑,古诗词的主要教学策略是“诵读”。在指导学生诵读这首词的过程中,陈老师用“想象有快慢”,巧妙地道出了诵读节奏的把握规律。他和学生配合朗读整首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第一遍由他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第二遍换过来,学生读前半句,他读后半句,特别提醒学生仔细倾听、分辨老师读的和他们刚才读的有什么不同。两相对照,学生很快发现,老师在最后几个字的朗读快慢处理上很有讲究。陈老师并未就此止步,他没有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诵读语速,而是进一步点拨学生:“想象有快慢”——因此诗句中直白的内容(即所谓“浅语”),可以读得快一点,而有想象空间的内容(即所谓“淡语”),则应当慢一点。“浅语可快,淡语要缓”。学习至此,学生和台下的老师都有豁然开朗之感。

大家都知道,朗读教学绝不应当停留在技巧层面,而陈老师的教学则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他对诗句内容深层肌理的准确把握,以及根据诗句内涵来决定朗读快慢的策略指导。在他的引领下,学生不仅知道了“应该怎样朗读”,而且懂得了“为什么要这样朗读”。学习贵在“明理”,能够巧妙地揭示出学法背后的“道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古诗词日常教学困惑三:古诗词教学强调“品味”,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品味”?

★换词比较辨“味道”,情韵之味思中出。古诗词讲究炼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陈老师课堂上采取了“比较法”,让学生沉潜到语言文字的玩赏对比之中,感悟诗人字词选取的精妙。“青草”与“青青草”相比,“多了一个‘青字,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草?”经过展开想象,揣摩品悟,叠词“青青”所展现的成片碧草、一派茂盛之状仿若呈现在师生眼前;那么,把“青青”换成《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萋萋”好不好?将词语带入诗句,读、思、辨、品,学生们得出了“不能换,因为情感色彩不同”的结论。汉语之美、之博大精深,正在于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味道”,有时候虽意思接近,所传递的情感色彩也有微妙差异。带领学生学会驻足“比较”,思考辨析,在具体的诗句中走上几个来回,他们往往就能敏感捕捉到词语之间的情韵差异,久而久之,就能提高语言敏感度、提升阅读品味。

★听觉参与辨“好听”,音韵之味听中来。读到“溪上青青草”,老师问,这句诗能不能换成“溪边长青草”?学生一时怔住,是啊,这可怎么回答呢?此时,老师微微一笑,“古诗的味道是听出来的。两句都读一读,听一聽,听听哪个更好听?”学生们纷纷朗读起来,不一会儿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溪上青青草好听!”“‘上字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味道”、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就这样轻松自然地被学生“听”出来了。“听”,符合古诗词讲究“音韵协调”的特点,实乃古诗词“言外之味”的品味妙招!

古诗词日常教学困惑四:古诗词教学除了“诵读”“积累”“想象”“品味”,还可以做什么?

★学用结合实操练,学作诗中更爱诗。《语文课程标准》高度重视“语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看到不少老师很关注“读写结合”,力求“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可是,通常所见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止步于理解、欣赏,很少把学生的仿创实践融入其间。确实,古诗词教学要想做到“读写结合”很有难度。

陈老师的课堂巧动脑筋、别出心裁,两度设置小练笔,很好地实现了“读写结合”。我们看到,在教师精心构筑的优美语段中,学生尝试使用叠词、短语,化用所学诗句,成功进行了诗文片段的当堂创作。比如,在“……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水( ),小草( ),清风( ),( )荷香。”片段填空中,学生在括号里填出了“潺潺”“青青”“徐徐”“幽幽”等富有意境的叠词。这样的填词小练笔难度适宜、形式有趣,学生们个个兴致盎然地投入其间,可以看出,他们既参与了美文的创作,也得到了审美的享受。

作为听课老师,和学生一同置身古色古香的诗词情境,看着学生积极使用古雅精美的词语编织一件件语言的罗裳,不禁感慨万千:多么有创意、有成效的语文实践!因为语用实践,学生不仅清清楚楚“知道”了叠词的妙处,更结结实实“体验”到了叠词的妙用。如果我们平时的古诗词教学中,也能精心设置合宜的“创作”任务,一定能帮助学生更加亲近古诗词,爱上古诗词,成为“小诗人”。

(黄雅芸,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

猜你喜欢

青青草叠词陈老师
水仙子·游大水沟村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我想
“认字”大师
“的”字叠词招聘会
阳江日报社校园刊物《青青草》出刊6期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