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节奏律动在日常生活中

2017-06-30赵长河

师道 2017年6期
关键词:奥赛妞妞律动

赵长河

这还是几年前,北京市丰台二中王志江校长组织的“啃读者”之“西方人文经典”现场给我的启示,这个启示来自于一个数学老师的现场叙事。这个叙事从阅读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开始。

怀特海认为智力发展有三阶段:“开始领悟”,“知识不受系统程序支配”的浪漫阶段;“揭示和分析”事实,“系统阐述”知识的精确阶段;“补充了分类概念和有关的技能后重又回归浪漫”的综合运用阶段。浪漫阶段主要属于儿童时期,精确阶段主要属于青少年时期,综合运用阶段主要属于成年时期,三个阶段正体现了“教育的节奏”,这是长时期的教育节奏。请注意以上表述中的“主要”这个词,它意味着三个时期都有三个阶段的交融呈现,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不仅如此,无论哪门科目的学习,甚至一节具体的课的学习,都有三个阶段的交融呈现,这又是短时间的教育节奏。

“我们应对大脑最初具有的活跃纷乱的思想(笔者注:浪漫阶段的特征)、对掌握精确的知识(笔者注:精确阶段的特征)、以及对随后取得的成果(笔者注:综合阶段的标志)都给予同样的关注。”这“同样的关注”保证了我们对或长时期或短时间的“教育节奏”的尊重。这样的“教育节奏”符合人的智力生活的节律。三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浪漫阶段的“兴奋”“活跃”,精确阶段的“分析”“阐述”,综合阶段的 “成果” 结论;只有当这三个阶段交替出现在智力生活中,人才会感到智力生活符合身心的节律,智力生活才是愉悦的。尊重并实施这样的教育节奏,其实体现的是教育的人本情怀、人文关怀。

我的同事,一位数学老师,在她的家庭教育和课堂教学中,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对这样的教育节奏的尊重。

数学老师叙述的是通过分蛋糕引导幼儿园中班的女儿愉快掌握了减法和分数的案例。那天她碰巧买了6个蛋糕,要一向抢着分东西的女儿分给家里5个人(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女儿)。案例的过程大致如下:

6个蛋糕分给了5个人,女儿望望剩下的1个蛋糕,望望妈妈。多了1个,妞妞今天想给谁呢,妈妈问。妞妞迅速奔向姥姥,姥爷姥姥都对着她笑。妞妞忽转头对妈妈叫道,妈妈,姥姥姥爷我都要分。妞妞乖,今天妈妈只买了6个蛋糕,分了5个人,只能剩下1个了,6个拿掉5个只能是1个了,对吧?妞妞点点头。那分给5个人后还要多几个姥姥姥爷才都有啊?两个!这次妈妈买了6个分5个人只剩1个了,只能给姥姥姥爷中一个人了。要多两个的话,妈妈下次要买几个蛋糕?7个!妞妞喊了起来。对,我们妞妞真聪明,7个拿掉5个剩2个,6个拿掉5个剩1个,我们妞妞都会减法了。(幼儿园现在还真提前教小学加减法!妞妞总有点不解。)妞妞,“拿掉”就是“减去”噢。妞妞,今天6个减去5个是几个?1个,妞妞大声说。那下次,妈妈买7个蛋糕减去5个是几个?2个,妞妞越发大声说。妞妞对大家的掌声很兴奋。

妞妞,我们今儿再玩个分这1个蛋糕的游戏好不好?好!妞妞已被调动了起来。妞妞主动抓过他爸爸拿来的蛋糕刀。妞妞,你听好了!妞妞兴奋地睁大着眼睛。两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我们5个人一样多地分这1个蛋糕,1个蛋糕分成了5个,5个人都有1个;第二种分法,姥爷姥姥2个人一样多地分这1个蛋糕,1个蛋糕分成了2个,2个人都有1个。你要哪种分法?我要分给姥姥姥爷。妞妞乖,那妈妈问你,是我们5个人分,1人1个的那1个大呢,还是姥姥姥爷2个人分,1人1个的那1个大呢?妞妞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姥姥姥爷的那1个大。我们妞妞太聪明了,妞妞会分数了。表扬和掌声使妞妞兴奋得小脸通红。妞妞,1个蛋糕分成5个蛋糕就叫五分之一蛋糕,1个蛋糕分成2个蛋糕就叫二分之一蛋糕。二分之一蛋糕大,还是五分之一蛋糕大?二分之一蛋糕大!妞妞大声说道。

在分蛋糕的案例中,浪漫阶段的“兴奋”“活跃”是一种自发的表现,随之而来的精确阶段的“分析”“阐述”和综合阶段的 “成果” 结论,也便显得水到渠成。

怀特海反对“较容易的科目应该在较难的科目之前学习”的做法,这个案例应该可作为怀特海之所以反对的例证。上述案例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不是内容的难易,而是教学方式是否科学。这个科学就是对教育节奏这个原理的是否尊重。在科目的学习甚至一节课中,这个教育节奏呈现出不断重复的循环周期。“如果教师在满足学生有节奏的渴望方面恰到好处地起激励作用,学生一定会不断地为某种成就而欢喜,不断地重复开始。”第二,学习成败不是教学内容选择是否遵循由易而难原则,而是是否遵循“必要优先原则”即生活需要原则。“必要优先原则”或生活需要原则易于使儿童尽快进入学习的浪漫阶段。“李吉林情境教学法”最能遵循这个生活需要原则,也最能尊重这个教育的节奏。

而反观当下的教育现实,有的却是太多的反教育节奏的非人性化教育。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下一个命题:教育节奏要律动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教育节奏要律动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我们要关注日常的家庭教育生活和日常的学校教育生活,这大概是我们自己还能够调控守望的小的教育场。我们在无法其实是无能調控大的社会教育场的时候,坚持守望我们自己还能掌握的小的教育场,让教育律动在它自身的节奏中。这其实是守护我们的教育良知,是我们教育人本情怀、人文关怀的自然流露。

当下多数学生所受的教育却是失却了浪漫阶段的教育,他们的学习只剩下精确阶段。如怀特海所揭示:“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在传统的教育计划中,精确阶段都是唯一的学习阶段。”这是一个“碾碎”“天生的兴趣和爱好”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制定者,常常就是那些爱子心切的家长。

对了,还有那些促生心切的老师。作为置身小教育场的一份子,我可以随时举出学校中这种计划的案例。譬如强行摁下头式的显微镜下的细菌观察,譬如强行推到钢琴架前式的艺术熏陶,譬如幼儿园就提前进行的小学语数外的学习,譬如完全对准高考免试录取、自主招生之类的数理化奥赛,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样的计划只有学习的精确阶段,没有学习的浪漫阶段;这样的计划只有功利无关兴趣。

我們的教育节奏一定要律动在日常生活中,才能避免这样的戕害。可是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节奏律动在日常生活中呢?我以为要旨还是我们心态的调整,国家心态、社会心态要调整,家长心态、老师心态也要调整。这里,我们以颇受争议的中国的数理化奥赛为例,提提我们的建议吧。

首先,在数理化奥赛上,国家心态的调整就是指不要太在意我们在国际上拿多少金牌。金牌的多少真的并不能说明我们教育质量的高低。有了国家层面的这种心态的调整,自然就影响到国家层面的奥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国家层面的淡化奥赛,取消奥赛加分政策,是保护我们孩子包括参加竞赛的孩子的“天生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政策和效果往往是连环的:我们不办什么奥赛省级集训队、国家集训队,清华北大不从奥赛获奖者中免试录取中学生;然后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就不再削尖脑袋拼奥赛。我们的教育节奏就不会只呈现为一如以上“7-2=5”的精确阶段。

让那些真正对数理化奥赛有兴趣的学生投入他们的兴趣吧。本来在这方面有点兴趣和潜质的学生,也常常因为中学时代的集训,对数理化奥赛痛恨至极。那些奥赛获奖的学生升入大学后,毅然决然地抛弃他们曾拿大奖的学科,应给予我们反思。国际上,像我们这样专门成立什么国家层面的集训队,也真的是“物以稀为贵”的了。

国家心态影响国家政策,影响社会心态,影响家长心态和老师心态。近来,对有关“虎妈”“狼爸”的热炒,最恐怖的还是我们的学生,因为学生们最担心这种热炒成气候。2012年2月21日,在发达的长三角的浙江永康二中的电子显示屏上,赫然出现了“没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的高考激励语,据说这个激励语来源于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我们太过精确的高考分数化的教育节奏,“虎”“狼”一样追得我们的孩子喘不过气来。

还有,就是我们的家长心态和老师心态。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就业艰难,社会公平和正义还有待加强的社会,一味地责备甚至劝说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似乎显得无力。但是,至少,我们在保护孩子“天生的兴趣和爱好”方面,在保护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方面,还是能有本乎我们“天生”人本情怀的善良作为的,尤其是还能有我们遵循教育节奏的科学作为的。您舍得用您孩子“一头苍白的短发,一双空洞的眼眸”换取将来的白领身份吗?您忍心用您学生“一头苍白的短发,一双空洞的眼眸”换取您的荣耀吗?让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健康阳光的蓝领又何陋之有?

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日常学习和考试分数,不着痕迹地把握三段教育节奏,我们的孩子会学得既轻松又高效。老师在日常学校教学中,更要时刻牢记怀特海教育节奏的示导,让我们的学生在和谐的教育节奏中,欢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教育节奏要律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奥赛妞妞律动
薮猫妞妞减肥记
和谐律动
没关系
野蛮生长的学科奥赛,该管管了
大喊大叫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2017年斯洛文尼亚奥赛不等式试题的推广
咕噜牛和小妞妞
再寻绿野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