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诙谐之余
2017-06-30向晚
向晚
祁十木的这篇小说《纯色成人礼》,以十八岁生日作为背景,表姐莫名服药轻生作为引线,并以此表现出“我”对表姐阿月的那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以及阿月的爱情与婚姻的遭遇。这其中既有那种暧昧而不能的自嘲式讽刺,又有那种无法改变的现实所带来的沉重感——当读完这篇小说时,不知道是怎样的五味杂陈。
小说中阿中是一个比较滑稽而荒诞的人物,根据弗洛伊德本能说,是一个有着俄狄浦斯情结的人,从小喜欢跟在表姐阿月身边,像一个跟屁虫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姐姐的那种情感,从最初的亲人般的依赖,变成了青少年时的性幻想对象,第一部分就明显的表现出了这种俄狄浦斯情结。此外阿中还有一些玩世不恭的性格特征,从表姐服药一直到送往医院之后,都表现出了一种不着急、不焦虑的心态,好像不管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都与“我”无关。相对的,阿月是一个较为偏激的人,因为经历过一段爱情,因为上一段爱情的刻骨铭心,也因为家人的一句“不可能”,所以对婚姻相当苛刻,因为“我没有办法爱上一个陌生人”,即使是牺牲自己。
全文分五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时间点,从文本角度来说,既满足了每个时间点的主体人物的独立性,也满足了小说整体的情节安排和张本布置。
22日00点,即第一部分,在时间上属于第三个时段,也就是小说中阿中和阿月的十八岁生日的当天零点,叙述的主角是阿中,从小就和表姐生活在一起,对表姐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甚至可以说是“恋姐”,但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时,在这一部分阿中在看到表姐服药轻生时并没有太大反应,反倒是不紧不慢,这一点倒是与小说中的二舅和二舅母焦灼的表现产生强烈对比,这种有悖于现实伦理关系的原因更值得我们去揪其究竟,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部分的安排可以说最为精彩,通过表述阿月莫名其妙的服药轻生,为后文做了出色铺垫,为第四部分阿中的回忆与自我矛盾心理的出现打下必然性烙印。
第二部分则是21日18点,作者使用时间倒叙法来安排小说布局让我们感到出人意料,惊讶之余,我们从第二部分开头就知道作者这部分的重点描写人物是阿月,于是我们想起第一部分昏迷的阿月,就会思考阿月为什么会晕倒,她经历过了什么事情,这种由果溯因的思维方法让我们对作者这篇小说又换了一种反传统阅读方式,于是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借助阿中的视野开始追寻这一切事故发生的原因。第二部分写阿月结婚的场景、人事,首先简单介绍了习俗,然后将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一件婚纱上面,而这婚纱所要表现给我们看的并不止是一件价格不菲的婚纱,而是关于第二部分小说中出现的人物的态度,例如新郎一方对阿月提出买婚纱,并直到21日才肯让阿中拿过去,人群都在谈论新郎和婚纱,阿月妈妈也是“把婚纱恭恭敬敬放了进去,然后缓缓地关上柜子门,她甚至忘了让女儿试穿一下。”可见这件婚纱受重视的程度远比婚礼与祝福大的多,连阿月自己看见婚纱也是眼中反射出一道光,但败给为婚纱做饰的钻石的光。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婚纱也可以代表“物质”,更反映出一种社会审美腐朽落后以及唯物的诟病,而在这些诟病中只有阿中是健康的,只有他抱怨婚纱重,只有他关注阿月的一举一动,细心地揣度出阿月当下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是有意对阿中围了一层‘保护膜,阿中的视觉更像作者自己的视觉,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拜金社会现象的对抗。所以婚纱不仅是态度和物质,更折射出社会根深蒂固传统的落后的唯物审美观。“我们好像看得到一切,又好像什么都看不到。”这句则说明我们正处于这种现象里,但无力改变现貌的无奈。
而第三部分还是21日,作者在这一部分出其不意的调换主人公,使我们从接触阿月到通过阿中的视觉看阿月,再到用阿月去融入阿月。虽然主角调换看上去十分突兀,但里面却有一条循序渐进的层次感,当我们越来越接近阿月这个角色的时候,这种突兀就会变成理所当然,我们终于由远及近,甚至与阿月融为一体,这就是从静观到对话再到融合的艺术过程,作者将这种手法拿捏的恰到好处。回到小说,我们已然变成了第一人称的阿月,我们终于知道阿月轻生的病根了。阿月爱着“荡妇的儿子”,她亲手斩断这段不被看好的爱情,嫁给父亲生意伙伴的儿子,传统门当户对型,阿月这种欲爱不能反嫁他人的矛盾与忧愁,使她只好用轻生来了结自己所有的烦恼,这就是阿月轻生的原因。我们透过阿月的事件看见这种封建审美观与传统封建礼教对人毒害之深,以及阿月对纯美爱情向往的少女情怀,这是作者分别痛恨和怜悯的情感关键所在。
第四部分又从21日到了22日,第一人称又回到了第一部分睡着的阿中身上,他正在凌晨三点做着梦,第三部分的描写就从阿中的梦里开始进行,写阿中在童年时与表姐阿月嬉戏时那段纯真童年时光,一切都不染纤尘、不带物质,一切快乐都十分自然,以及描写阿中对阿月产生不可言说的微妙情愫的过程,阿中如何看待表姐与“荡妇的儿子”的爱情,他们被拆散之后阿中矛盾的心理,以及表姐在‘我臆造的梦里死后各类人的行为情绪,写出亲情的淡漠、世事的物质化、真爱的可贵,以及‘我对表姐仍存有欲望,这里虽是滑稽可笑,却可见‘我内心对‘逝去纯真童年的执着与越长大越膨胀的孤独,这部分是整篇小说情绪至低点,发人深省。
第五部分是22日8点05分,阿中梦醒之后,索性一切都不算太坏,表姐并没有在现实死去,就在我们沉浸在被软化的温情中时,结局却意外安排了“陌生”的新郎出场,就在我们以为故事结束的同时,又似乎是故事开始的时候。没有结局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和遐想,不管后事如何,作者在这要交代和表达的东西已经全盘托出了,至于后话我们也不再追究,毕竟当前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的诟病远比故事使人毛骨悚然,并且将和故事一样没有结局的追随我们下去,再次发人深省。
一個或许没有结束的故事,像一场这个冬天少有的雪花,正在经历一个漫长的季节:雪花势必会落在这里的每一个人身上,是暖冬,还是寒冬?
[责任编辑:李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