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2017-06-30
iPhone和Android重树了对智能手机的定义,通过强大的运算性能和丰富的APP资源,解决了我们生活、娱乐、学习和工作相关的无数问题。但纵观智能手机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而这些返璞归真的智能手机必将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先从全键盘设计谈起
记得HTC G1吗?作为全球首款Android手机,还包括以摩托罗拉Milestone(里程碑)为代表的第一波Android手机,都以侧滑全键盘的设计作为主打(图1)。随后,索尼Xperia Play也引入了滑盖元素,只是将全键盘变成了PSP掌机的手柄,堪称一代游戏神器(图2)。这些手机固然有着更高的输入效率,但滑盖的物理结构也注定它们与轻薄失之交臂。
直板“催熟”输入方式
在消费者对更大屏幕的需求越加旺盛之际,如果智能手机再保留这种形态,那必然会被冠以“板砖”的称号。为了提升大屏手机的持握感,减轻手掌的压力,简洁的直板形态设计自然就是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于是,你会发现除了三星大器系列以及金立W系列还保留翻盖设计以外,市面上所有的Android手机都被直板形态所攻陷。
没有了全键盘,如何提升输入效率?智能手机的解决方案是在输入法层面引入云的概念,我们可以提前下载好网络热词库(图3),而输入法自身也会记录我们平时经常敲打的词汇,最终获得“越用输入效率越高”的体验。同时,以微信语音为代表的新聊天形式(图4),更是将沟通的成本和难度降到了最低。当更轻更薄的直板形态手机的输入效率重回巅峰,还有谁会有为侧滑全键盘“复辟”的心思呢?
全面屏逼迫指纹模块消失
都是直板手机,必然会引起“同质化”的困局,毕竟每一部智能手机的“正脸”都是由顶部的前置摄像头、光线/距离传感器、硕大的屏幕、以Home为代表的功能键组成,想不“撞车”都难。为了体现出设计的差异化,三段式金属机身、一体化金属机身、双面玻璃、2.5D屏幕、曲面屏、陶瓷工艺、缤纷色彩等元素纷纷登场。
然而,中高端智能手机外观设计的下一站注定是将简约范发挥到了极致的“全面屏”(图5),而这一形态的手机自然没有空间再去容纳物理Home键和正面电容式的指纹识别技术,因此以小米MIX、三星Galaxy S8和LG G6为代表的第一批全面屏手机都改用了后置指纹识别技术(图6)。
好消息是,随着以光学指纹识别技术为基础,显示屏内指纹识别方案(无需在屏幕玻璃上打洞开孔)的逐渐成熟,全面屏手机也许很快就会重新找回我们最为熟悉的前置指纹解锁的操作方式,同时还能不破坏手机整体的简洁特效(图7)。当总是游离在手机“下巴”、侧边和背部的指纹识别模块可完美隐藏于屏幕内层之后,也就是全面屏手机的普及之际。
耳机孔消失触发音频外设升级
在功能机时代,我们就熟悉了使用3.5mm耳机听歌,当智能手机全面普及之后还是3.5mm耳机孔称霸。就连USB接口都经历了从Mini USB→Micro USB→USB Type-C的升级,手机的音频接口是不是也該“换班”了?
没错,耳机孔自然也无法逃脱智能手机的减法攻势。继乐视之后,苹果、三星、MOTO、小米、锤子坚果等品牌陆续取消了3.5mm耳机孔,而改用USB Type-C接口同时承担充电和连接耳机的任务。取消耳机孔后,可以让智能手机的外表显得更为简洁,也少了一个容易进水引发短路的“窟窿”,这是它最表面的意义。实际上,耳机孔的消亡,还能进一步触发音频外设的升级。
比如,蓝牙耳机就因耳机孔的消失而受益,通过蓝牙无线传输音频信号,可以彻底摆脱线缆的束缚,让音乐聆听更惬意。而现在阻碍蓝牙耳机普及的最大障碍,就是价格偏高与续航偏弱。随着更多品牌介入到手机蓝牙耳机市场,以及最新蓝牙5.0技术的普及,蓝牙耳机的“钱景”还是一片光明的(图8)。
此外,在3.5mm耳机孔时代,我们要想获得HiFi音质,需要购买内置HiFi级别DAC和运放芯片的手机,然后再去购买一条HiFi耳机,二者联动时才能确保聆听效果。而当Type-C取代耳机孔后,HiFi音质就和手机无关了,我们只需购买一条内置独立DAC芯片的HiFi耳机即可(将数字信号的解码工作由手机内转到了耳机里),理论上可以减少享受HiFi体验的成本。
因此,我们也就无需纠结新款手机为啥要取消3.5mm耳机孔的问题了,这是手机简洁化设计道路上的趋势,何况此类手机大都还会附赠USB Type-C转3.5mm的转接头(图9),不喜欢追新或不希望现有3.5mm耳机“下岗”的用户通过它继续听歌即可。
物理按键消失的曙光
智能手机身上的物理按键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比如电源键和音量键可以精准进行开关屏幕和音量调节,但这种物理结构的按键存在使用寿命、按键失灵的问题始终是过保(修)手机用户心中的噩梦。
实际上,智能手机在软硬件设计上始终在与物理按键“较着劲儿”。还记得最初的HTC G1手机吗?其物理(实体)按键包括通话键、主页键、返回键、菜单键、挂断键和轨迹球(图10),当年很多Android手机还保留了搜索键和拍照用的快门键。
再看看现在,除了索尼Xperia Z系列始终保留快门键(便于水下拍摄),绝大多数Android手机都采用了“三大金刚”的按键设计,即以返回键、Home键和菜单键(或最近程序)的组合形式。此外,还有很多手机更倾向采取虚拟按键的设计,即三大金刚键会占用一道屏幕的空间,有利于提升屏占比并降低成本和实体键损坏的几率。
同时,以魅族mBack为代表的交互方式也被更多品牌所青睞,即通过Home键的轻触、滑动、按压力度等手势实现更多高级操作。功能键的减少和手势控制,让Android手机的机身表面变得更加简洁,操作效率也实现了“逆增长”。
遗憾的是,电源键和音量键始终没有太好的替代方案,无论是通过双击屏幕唤醒/关闭屏幕的手势动作,还是nubia提出的边缘手势技术(图11),都无法承担这两个物理按键的更深层次功能:当手机死机时可通过长按电源键强制关机,在关机状态通过电源+音量键还能进入Recovery和刷机模式。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HTC U11的发布,让我们看到了彻底取消手机物理按键的曙光。简单来说,HTC U11引入Edge Sensors边缘压感触控技术,也就是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手机的边框来实现各项任务(图12),包括短按或长按边框来启动相机/拍照、截屏、调整音量、开关闪光灯、录音、开关Wi-Fi热点、开关屏幕旋转以及打开应用等等。HTC的愿景是Edge Sense能在每个APP中有不同的功能,就好像压感屏的使用场景类似。
在技术层面,Edge Sensors想让压感芯片穿透金属,需要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才可以。因此,HTC U11在机身的金属边框内塞进了专门的传感器,可通过Edge Sense菜单中设置压力的敏感度,而HTC还借助成熟的算法和全新Sense 9交互式界面解决误操作的可能。
和实体物理按键相比,边缘压感技术让手机侧边的绝大部分位置都能变成按键,无需去特意寻找电源和音量、快门键,熟悉掌握之后可以极大地提升操作效率,理论上完全可以取代现有的物理按键功能。不过,HTC为了照顾到老用户的习惯,依旧保留了标准的电源和音量键。
总之,以压感屏和Edge Sensors边缘压感触控技术为代表的全新交互方式,都具备极强的发展潜力。如果类似的方案能解决高成本的缺陷,并在更多品牌和手机型号之间普及,取代所有的物理按键也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