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对地方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
2017-06-30王樵��
王樵��
摘要:地方高校在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同时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影响到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因此需要强化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高校的有效联结,按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进行专业设置,确保地方高校专业设置立足于优化、立足于创新发展、立足于协调统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 地方高校 专业设置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023-02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又离不开地方高校。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軍,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动共生的密切关系。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导致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这必然对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要求地方高校专业设置立足于优化
目前,地方高校在应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普遍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专业发展出现结构错位或滞后的问题。“一些将被淘汰或压缩的专业得以继续发展甚至膨胀,新专业种类和数量增长相对缓慢,低水平重复办专业的现象较为普遍。”[1]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需求的差异性相应要求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地方高校专业结构设置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和行业的特色,在结构调整中不断进行优化,发挥地方高校对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支撑作用。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专业口径过窄的情况,专业口径过窄虽然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短期内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但专业发展缺乏后劲,不利于专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专业口径过宽的情况,专业口径过宽意味着培养出来的学生什么都可以做,什么又都做不好,“万金油”式的专业设置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长远发展。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地方高校专业设置既要避免人才培养和现实需求脱节的现象,又要处理好长远发展和短期效益之间关系,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分析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自身所拥有教育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二、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要求地方高校专业设置立足于创新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于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发展收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创新。这就要求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必须立足于创新发展。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创新不仅体现在专业设置方向上,而且体现在专业管理方法和培养方式等方面。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是侧重技术密集型现代化工业、农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相应对人才的需求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新兴产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存在转型人员再就业的问题。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地方高校针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专业调整和专业创新。
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变和权力的下放,扩大地方高校专业调整和优化的权力,进一步调动地方高校办学的积极性。“专业设置权限由审批制改为评估制,下放专业设置权限,促进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2]地方高校在综合分析所处特定环境和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进行专业评估。对于那些未来发展前景好、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地方高校需要整合教育资源及时进行专业调整。以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就业创业、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为评估的重要指标,强化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对于那些办学条件差、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需要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出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宝贵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因此,创新专业管理方法会扩大地方高校专业调整的自主权,提高抵御风险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应对市场挑战的灵活性,有利于实现专业创新发展。
实现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也是专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专业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地方高校更多体现的是自身中心地位,侧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很少考虑所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出的新要求,必然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与地方高校协调发展。因此,地方高校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由“以我为中心”转变为“更好满足社会需要为中心”,根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同时,采用地方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加强与所在区域产业、行业、企业的联结,共同完成培养方案制订、课程的设置和讲授(特别是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既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又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更大的效力。因此,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既要考虑到结构性的调整,又要考虑到培养方式和培养手段的创新。
三、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要求地方高校专业设置立足于协调统一
地方高校根据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要求进行专业设置和优化,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针对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同时,实现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协调统一,能够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地方高校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一方面,地方高校在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逐渐减弱,而人才资源的作用日益凸显,变得愈来愈重要。“现代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拥有高素质人才资源优势的唯一途径,就是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3]吉林省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着人力资源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地方高校需要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专业设置,源源不断输送符合要求的优秀人才,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同时,地方高校在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助于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破解技术瓶颈问题,只有通过加强与地方高校密切合作,实现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另一方面,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为地方高校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高校专业设置的无缝对接,充分利用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高校提供的良好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对地方高校的关注和投入力度明显增加,为地方高校人才引进、科学研究、环境改善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了地方高校的快速发展。同时,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又对地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的方向,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创设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周开俊,曹洪其,陈燕.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2013(26).
[2]胡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设置的影响 [J].中国高教研究,2011(7).
[3]张文革,郦文凯.地方高校与吉林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6).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