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旁雍措 永恒不败的碧玉之湖
2017-06-30王元红
王元红
玛旁雍措,又称“玛法雍措”,藏语里的“玛旁”是“不败,无不胜”之意,因此,玛旁雍措的藏语意为“永恒不败(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据说11世纪,在湖畔进行了一场佛本大战,结果,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本教。“玛旁”就是纪念佛教胜利之意,此湖因而得名。
高原神湖
玛旁雍措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千米处,神山冈仁波齐峰之南。湖泊呈鸭梨形,北宽南窄,长轴方向长26千米,短轴长21千米。湖面海拔4588米。平均水深46米,最大水深81.8米,总面积412平方千米。玛旁雍措湖水碧透清澈,透明度14米,是我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湖水矿化度400毫克/升,属淡水湖,含有硼、锂、氟等微量元素。它以融水、雨水补给为主,也有部分泉水补给。湖岸线平直,周长83千米。湖周围有很多温泉,湖中产玛法木尻鱼与裸鲤。
玛旁雍措是地球上高原海拔地区淡水最多的湖泊之一,也是西藏高原最有代表性的湖泊湿地。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就把它看作是圣地,也是藏地所称的三大“神湖”之一。
玛旁雍措和冈仁波齐一同被佛教、本教、印度教、耆那教崇奉。每一种宗教对玛旁雍措都有不同的解释,也给玛旁雍措赋予了不同的功能。
《佛学小辞典》说:“在瞻部洲之中心、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金银琉璃颇胝饰其岸。金沙弥漫。波清如皎镜。八地之菩萨,以愿力故,化其龙王使居之。中有潜宅。出清冷水,给瞻部洲。”
在印度教中,玛旁雍措被称为“玛那沙罗发尔”,一般叫“玛那沙湖”。在印度教经典中,有这样的描述:凡是身体触到玛那沙罗发尔的土地或在它的浪潮中沐浴过的人,将走进勃拉马的天堂;饮过它的水的人,则将升上湿婆的天宫里,并解脱百次轮回的罪孽;即便是负有玛那沙罗发尔之名的畜生,也会走进勃拉马天堂。这里的湖水像明珠似的,没有比得上喜马拉雅山脉的,因为凯拉斯(冈仁波齐)山和玛那沙罗发尔湖都在喜马拉雅里。正如露水为朝霞所销毁一样,人类的罪孽也就因着喜马拉雅山的瞩望而涤除。这种描述极尽溢美之辞,让玛旁雍措具有了神圣的光环。
在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象雄大藏经·俱舍论》中,玛旁雍措被称为圣湖之母,是“四大江水之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冈仁波齐和玛旁雍措是一对夫妻,相互依偎,不离不弃。冈仁波齐被称为“众山之王”,玛旁雍措则被称为“众湖之后”。
玛旁雍措最初的名字叫“玛垂”,或“玛垂措”,这是雍仲本教当中广财龙王的名字。据说,如果能够捡拾到一条从湖中跃出的鱼、一粒岸边的石子或是一根水鸟的羽毛,都会被视为受到了广财龍王的赏赐。捡拾者的一生将财源广进,生活如意。
龙神宫殿与西天瑶池
在雍仲本教的教义中,玛旁雍措被说成是龙神的宫殿。《十万龙经》中说,玛旁雍措的湖水中有500座龙王的宫殿,住在里面的龙神像人类一样在水底生儿育女,守着珍珠、珊瑚、九眼珠、绿松石等,过着富裕美满的日子。
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玛旁雍措为“西天瑶池”。一些藏文史料也认为,玛旁雍措是汉族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瑶池,湖水是“圣水”。
据本教传说,玛旁雍措的四边有四个洗浴门:东边是莲花门,南边是香甜门,西边是去污门,北边是信仰门。朝圣者绕湖一周,分别到每个门洗浴,便能消除各种罪过,得到不同的福德。
玛旁雍措的湖水来自于冈底斯山的冰雪之水,非常纯净。在很多古籍中,玛旁雍措的水都被描述为“像珍珠一样”,喝了以后能洗脱“百世罪孽”。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藏族老百姓都称赞玛旁雍措的水“很甜”。
在古老传说中,神湖的四方会出四样东西:东方出五色沙土,藏语叫“奇玛内阿”,含口即化;南方出圣水,藏语叫“曲吉增布”;西方出一种香草,藏语叫“错柏”;北方出五色石头,藏语叫“底无内阿”。凡是来到这里朝圣的人们,都会用圣水洗身、洗头、洗脸、洗眼睛,以此来祈求消除灾祸和疾病。印度、尼泊尔的香客回去的时候,甚至还会用水罐带上圣水,馈赠亲友。
围绕着玛旁雍措有8个寺庙,正好分布在湖的四面八方:东边有直贡派的色瓦龙寺;东南边有萨迦派的聂过寺;南边有格鲁派的楚古寺;西南边有不丹噶举派的果足寺;西边有莲花生大师修行过的齐悟寺;西北边是释迦牟尼为五百罗汉讲过经的迦吉寺,在五百罗汉修行山洞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北边有不丹噶举派的朗那寺;东北边有格鲁派的本日寺,寺内藏有各种珍贵的文物,还有不少传说。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传说故事,说玛旁雍措是由淘米水积聚而成的。这则故事来自曲尼多吉所著的《玛旁雍措概说》。
很久以前,还没有玛旁雍措。有一位叫木崩的国王,他有着菩萨一般善良的心肠。在去丛林的道路上,木崩看到了很多人处在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当中。
木崩向自己的老师请教:“百姓生活得这么痛苦,我还算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吗?”
木崩的老师回答:“快乐应该属于芸芸众生。”
木崩问:“有什么办法能够让芸芸众生得到快乐呢?”
老师回答:“唯一的办法就是布施。”
于是,国王木崩命人修建了很多的房子,邀请所有贫苦受难的人来这里居住,并给他们提供了为期12年的温饱。
住在这里的人很多,挖的灶越来越多,淘米的水也愈聚愈多,12年的时间,淘米水便最终形成了一个湖泊,这个湖就是玛旁雍措。
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国王,将此湖称为“无亏湖”,“玛旁”的意思是不败,无人能胜,也可以理解为“无亏”。
两个邻居
玛旁雍措有两个很有意思的邻居,一个就是紧挨着它的拉昂措,另一个是同样位于冈底斯山的楞伽湖。
拉昂措,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也叫鬼湖。拉昂措在很早以前曾与玛旁雍措相通,后来由于泥沙的积聚,二者之间的通道堵塞了,最终使玛旁雍措演化为内流湖。有意思的是,两湖虽相距不远,但玛旁雍措是淡水湖,拉昂措是咸水湖。
楞伽湖,位于玛旁雍措的西面。人们认为,楞伽湖是罗刹王的主要聚集地,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中诱拐美女悉多的罗刹王就住在这里。楞伽湖周围没有温泉可以沐浴。在冬季,湖周围气候寒冷,景色荒凉。楞伽湖比玛旁雍措的面积小,只有70平方千米。
佛教徒认为,玛旁雍措和楞伽湖分别代表光明(或阳性)和黑暗(或阴性);但二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一条湖底的河道相互沟通。
相传,在玛旁雍措中有两条金鱼,有一次,它们之间发生了冲突,进行了一场殊死较量。其中一条金鱼招架不住,便凿开了一条河道,游到楞伽湖中。人们认为,两湖之间的相互流通是件吉祥之事,而如果河道干涸,两湖之间中断来往,会引起人间的灾祸。
转湖
玛旁雍措是圣湖,有一些香客会沿着湖的周围转经。相比之下,在这里来转山的人要远多于转湖的人,相比纳木措转湖的人,转玛旁雍措的人也要少一些。在西藏,转山主要是转冈仁波齐,转湖主要是转纳木措。
据说,在很久以前,玛旁雍措的东边有一个国家,国王叫嘎庆达瓦,他有一个天仙一般的妻子,名叫色琼尼玛。他们两人非常恩爱,并且生育了一对儿女。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王子和公主都还没有长大的时候,王后因为疾病突然去世了。临死之前,王后对自己的孩子说:“以后如果你们遇到危难,就到湖边来敲响法鼓。”话一说完,王后就去世了。
国王将王后的遗体投入玛旁雍措湖中,并给这座湖取名为“扔母湖”。
不久之后,国王被一个荒山上的野鬼变成的女人迷得神魂颠倒。女鬼假装生病,躺在床上,对国王说:“要治好我的病,就要把王子和公主的心挖出来给我吃。”
国王言听计从,准备去挖自己孩子的心给女鬼吃。王子和公主得知消息后,直奔湖边,哭着叫母亲的名字。就在国王将要追上他们时,二人按照王后的遗嘱,敲响了法鼓。伴随着鼓声,湖中出来一个骑着黑马的黑衣人,将国王挡了回去。
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就一直沿着湖转,边转边呼喊母亲的名字。
这就是在玛旁雍措转湖的由来。
玛旁雍措周长大约80多千米,徒步转湖一般需要花费四五天时间。转湖必须按照顺时针方向行进。转湖的过程中,除了第二天晚上可能會在野外度过,其他的几天,都可以在沿途的寺庙里住宿,尽管条件差一点,但比露宿野外要好多了。
整个转湖的道路中,有2/3的路紧靠着湖岸线,北边的道路要经过霍尔乡,汽车可以在这条道路上行驶,路上有沙滩,有砾石,也有沼泽。尽管道路比较平坦,但长时间行走在松软的沙石当中,也是相当吃力的,对体力消耗比较大。
在湖的东南方,有几条河水注入到玛旁雍措,需要淌水才能过河,因其是雪山上流下来的水,水温很低,对转湖的人会是极大的考验。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