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器碑》之『变』浅析

2017-06-30林凤璇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礼器结体章法

文/林凤璇

《礼器碑》是东汉晚期隶书发展到高度成熟阶段的石刻作品,是隶书中之瘦劲书的代表。笔道瘦劲挺拔且有较重变化,结体紧密而又开张舒展、斜中见正,较其他诸碑尤显奇绝。此碑继承了春秋以来青铜器铭文的特色,纯用笔毫之端,笔画纤劲而厚重,于劲健中出奇趣。 我们能从中感受《张迁碑》之方劲利落,《石门颂》之宽博雄逸,《曹全碑》之秀美清丽,可谓融众家之长于一身,同时也奠定了其变化万千的艺术特点,具体而言,体现在其用笔、结字、章法各方面。

《礼器碑》拓本早就流传于世,但长期以来书家对其并未足够重视,直至清代金石学兴起,汉学复兴,访碑活动普遍,同时一批汉代碑刻出土,特别是《曹全碑》的出土,早期拓片保留了很好的原生状态,字口清晰,秀美清雅,为当时趋于媚俗缺乏新意的书坛带来新的生机,逐渐形成崇尚唐隶风尚向汉隶风尚的转变。这是古法意识的突破,在此推崇汉碑风气之下,《礼器碑》作为汉隶瘦劲风格的代表,才被大家重视与临习,以至推崇。

用笔丰富、变化万象

《礼器碑》笔法劲健,雄强处能扛鼎拔山,凝重朴茂,变化精微,粗犷不失之于浑浊;纤巧处似铁画银钩,率直蕴藉,纤细不伤之于靡弱,刚柔相济,法度谨严,对比强烈。在遵循逆入平出、蚕头雁尾等隶书基本笔法规律的同时,整体笔法清劲强健,用笔瘦劲硬朗,朴秀并存,一笔之内变化丰富,且笔画之间对比强烈,富有矛盾性与戏剧性,方圆兼备,以刚为主。 如碑中“君”字中的横画笔笔都有细微变化,以避免单调重复,碑中“年”字的长横和“王”字底横均逆入平出,姿态俊逸,于秀润之中见雄健骨力。

图 1 《礼器碑》截取例

图2 《礼器碑》截取例

《礼器碑》的单个线条多做曲线,尤其竖划的曲线处理比比皆是。如“国、四、自、曰”等字左起一竖画呈“S”曲线流走,避免了方框字书写的呆板。《礼器碑》中口字组合左起一竖大多做弯曲处理,如 “君、百、德、古、贾、稽、琦”等字。“蒙”字“冖”字头左起一短竖夸张弯曲,整个字变得灵动俏皮。此外,“爵、世、水、官、举、上”等字中都有明显的曲线运用,极尽其妙。

结体多变、瘦劲挺拔

清代书家王澎赞美《礼器碑》:“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礼器单字结体特点是非常鲜明的,总体瘦劲挺拔,大体取横势,又长短、方圆不拘一格,随字形特点、大小、笔画多少,宜疏宜密各得其所。我总结其为7个小点:寓险于平、寓疏于密、高低错落、扬抑分明、束左托右、敛上舒下、促内展外。例如“汉”字左右结构,左小右大,抑左扬右;“禁”字非常鲜明的敛上舒下,“更”字则是收放分明,长波磔体现挺拔之感。

章法各异、规中寓奇

《礼器碑》碑阳部分的章法,字距大,行距小,有长空排云,横越天宇之势,有时故意打破行列整齐、中规中矩的单调感,在横向和纵向上起伏变化如水波之涟漪,具有韵律感和音乐美。

章法之变在于规整中充满奇气和异趣,开篇有意加重分量,强化肃穆庄重的气氛,在布局上领一发而镇全篇,给观者以先入为主的厚重感,纵有序,横有列;字距宽,行距密。碑阴部分往往是纵有序、横无列,行与行之间有一定间距,字距参差不齐,富于流动感,通篇自然灵动,富有生气。碑侧章法也不太规整,可见书写随意性比较强,碑侧布白疏朗,波磔飞动,有汉代简牍隶书的飘逸之感。这种独特风格在整体水平属上乘的庙堂诸碑中也是非常突出的。对于各碑面体现出的不同风格特点,翁方纲推测原因在于此碑各面出自不同人之手,也确是极有可能的一个合理分析。

风规自远、古法清丽

从整体艺术风格上看《礼器碑》,具有一种自然之美,归结而言体现在大气美、灵动美、曲线美、对比美四个方面。大气之美宽绰舒朗,有一种向左右四方无限延伸的力量美感,字内空间较大,笔画跌宕延伸,注重笔断意连;字形结体上紧下松,重心上移,根据字形的需要因字成形,在结体上根据字笔画的多少顺其自然,有长短变化,能扁则扁,不能扁则拉长,正如胡小石《书艺略论》中所讲道:“纵势上耸,增字之长;横势旁骛,增字之阔,”各取一势,以避雷同,体现灵动之美;与《张迁碑》稳若磐石的粗犷美形成对比,字中单线条的曲笔增加趣味,避免呆板,相同字做不同的处理变化,章法变化与用笔结字相通,体现曲线之美、对比之美。

名家取法与临习

林散之

林散之一生对书艺的研究学习,几乎占去了他的大部分时间,他几乎临遍了汉碑中的经典之作,无论什么范本,他临碑都有自身特点:力求循规蹈距、 起收回放、转折方圆,笔笔合乎法度、结体严谨,布白匀称。他常说:“笔画要交待清楚,笔笔拆得开,靠得拢、要妥贴、一丝不苟。” 特别注重不同碑的精神气象的体现。临《礼器碑》表现瘦劲典稚、斩钉截铁;临《曹全碑》则婀娜多姿、圆转流畅;临《石门颂》则用笔飞扬拔息、纵横跌宕、线条迟涩,表现摩崖的趣味,这是他忠实于汉碑的临写方法所致,而在其在进行隶书创作时,他大胆地糅进草书的笔法、“以草入隶”,使得他的隶书飘逸出尘、自然融合,这大大拓宽了隶书的创新之路,对今人学书的启示影响深远。

何绍基

《礼器碑》也是何绍基最先临习的隶书之一,我们现在能见到的他的临习传本就有三种,反映了他在不同的阶段对《礼器碑》的取法临习。在最初阶段,点画虽丰腴饱满、用笔沉稳,但离《礼器碑》那种爽朗劲健的感觉还是相差甚远。此作的用笔多颤笔,用墨较多,体势欹侧,横画多承左高右低的态势,结字的重心多偏于右下。到数十遍甚至百遍的练习之后,用笔空灵劲健,颤笔已然褪去,开始注重墨色之间的变化,圆笔铺毫,整体的字势横平竖直,逐渐抓住《礼器碑》原碑特点,得原碑之精髓。这个过程也是我们取法学习的必经之路。

图 3 碑阳

图 4 碑阴

图 5 碑侧

林散之临《礼器碑》

何绍基临《礼器碑》局部

[1]陈穗辉.汉《礼器碑》的书法艺术特点[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01).

[2]房中元.笔法、墨趣、造型、布白——谈谈《礼器碑》的临习[J].青少年书法,2010,(05).

[3]董惠宁.汉隶中的极品——《礼器碑》[J].艺苑·美术版,1997,(04).

猜你喜欢

礼器结体章法
清代以来《礼器碑》接受研究探略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例证段的基本章法
规范化的清代刻本宋体字与楷书结体差异浅析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让章法更好看的九个方法
谷松章:章法的主线
论新泰周家庄遗址春秋时期青铜礼器墓的等级性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