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经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7-06-29杨少芬
杨少芬
【摘要】 目的:探讨2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经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病患中选取5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经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更突出,具有预后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推广。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疏血通; 依达拉奉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75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134-03
脑梗死主要是指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脑梗死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其发生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容易致残。脑梗死发病早期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容易导致患者脑血流量严重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致脑细胞死亡,给患者生命安全和神经功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2]。本研究中以5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主要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现将患者资料整理如下: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62~77岁,平均(71.2±3.1)岁;患病时间1~25 h,平均(12.3±1.4)h;合并病症:高血压12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5例,高脂血症12例。观察组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63~79岁,平均(71.9±3.5)岁;患病时间2~25 h,平均(12.8±1.5)h;合并病症:高血压13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4例,高脂血症11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经检查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本研究已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治疗依从性差、近期服用其他药物治疗、存在药物过敏史等患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认知功能障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合并病症等资料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进行常规治疗,主要措施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抗凝、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依达拉奉(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30817)治疗,2次/d,在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中添加适量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持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实施疏血通(牡丹江友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31014)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疏血通采用静脉滴注给药,1次/d,每日6 ml疏血通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中,缓慢滴入,持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采用NIHSS评分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意识水平、视野、凝视、面瘫、感觉、上肢运动等指标,得分越高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静脉局部红肿、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过敏、呼吸困难、肝肾功能异常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治疗后病残程度评估为0级,NIHSS评分减少90%~100%;显效:患者治疗后病残程度评价为1~3级,NIHSS评分减少46%~89%;有效: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或者增加18%以内。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根据SPSS 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4%(6/28),其中有2例(7.1%)患者出现静脉局部红肿,1例(3.6%)患者发生头晕头痛,其余3例(10.7%)不良反应患者分别发生恶心呕吐、皮肤过敏、呼吸困难,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7/28),其中静脉局部红肿3例(10.7%),头晕头痛2例(7.1%),呼吸困难、皮肤过敏各1例(各占3.6%),未出现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致残以及致死率较高的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细胞缺氧缺血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者软化,发病率高、预后差,患者多伴随肢体乏力麻木、言语障碍、智力功能受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该疾病起病较为缓慢,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例如头晕头痛、短暂性肢体乏力麻木等,经几小时甚至1~3 d病情达到高峰。缺血中心区由于脑血流量严重不足或者完全缺血会导致脑细胞死亡,而缺血半影区内则依然存在侧支循环,能够获得部分血液供给,因此此时神经功能虽然受损还是仍可存活,处于可逆状态,如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则有可能让血液供应恢复正常,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实现对神经系统的保护,因此有学者认为急性脑梗死治疗关键在于挽救缺血半影区的神经细胞[4-5]。
历年来多数研究认为溶栓疗法是脑梗死治疗的最有效、理想的方法,但是由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年龄大,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导致溶栓治疗临床应用限制性大,因此探寻科学有效的非溶栓治疗方案是老年脑梗死患者疾病治疗的重点[6-7]。依达拉奉是脑梗死治疗的常用药物,属于脑保护剂,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起到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此外还可改善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供应情况,抑制病情进一步发展,防止神经细胞凋亡。疏血通主要成分包括水蛭素样物质、蚓激酶样物质、氨基酸、微量元素,以现代制药工艺炼制而成,其中水蛭素样物质可有效抑制凝血酶的作用,是当前为止所发现功能最强的凝血酶天然特异抑制剂,能够防止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蚓激酶除了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溶栓、促进血流通畅等作用,在有效成分共同作用下可直接抑制血管损伤后局部血液凝固以及血栓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效果显著,还能够降低胆固醇以及血黏度[8]。如研究所示,观察组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NIHSS评分降低,可见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药物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对神经功能的损害,改善预后。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并不会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安全性好,患者可耐受。
综上所述,2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经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更突出,具有预后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臧向博.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110例[J].陕西中医,2013,34(2):153-154.
[2]杨荣芳.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8):1228-1229.
[3]张新超.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56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52-1553.
[4]杨庆宇,梁冰,潘攀,等.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60-1361.
[5]康玲伶,高燕軍.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3,20(2):146.
[6]周金龙.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78例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4,13(10):1171-1172.
[7]杨柳.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7):1709-1710.
[8]刘玮,曹燕滔.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