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7-06-29王永平
王永平
【摘要】 目的:分析探討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25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A组采用开腹式手术,B组采用腹腔镜手术,C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B、C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的治愈效果无差异,腹腔镜手术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等显著优点,均具有较高的手术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不同手术方式; 治疗; 胆结石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132-03
胆结石是指发生在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及胆管内结石的常见胆道疾病,形成胆结石的主要因素可能与体力劳动少、体质肥胖、不良生活习惯(不吃早餐)、环境因素等有关[1]。由于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通过刺激胆囊黏膜而引发胆囊慢性炎症,另外结石还可因多种因素转移到如胆囊颈部及胆囊管,可引起严重的感染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发冷、发热、黄疸等(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病情迁移可导致肝叶分段萎缩、肝纤维化、化脓性肝内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等并发症[2]。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和手术治疗,对于已经出现严重炎症并已影响患者生活的普遍认同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目前临床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传统开腹式(以小切口为主)、腹腔镜技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疗效不一[3]。为此本文进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25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治疗。A组(采用开腹式手术):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28~69岁,平均(45.2±2.6)岁;病程2~9个月,平均(5.2±1.1)个月。B组(采用腹腔镜手术):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平均(44.8±2.3)岁;病程3~10个月,平均(5.1±0.8)个月。C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4~67岁,平均(44.3±2.5)岁;病程2~10个月,平均(4.8±0.9)个月。三组患者经临床多项检查均得以确诊并均排除手术禁忌证,且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组 对患者采用开腹式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行全身硬膜外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取仰卧位,根据影像检查情况进行定位,在患者腹部右肋缘下2 cm部位行平行切开,切口长度在5~10 cm(根据患者体征情况),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进入腹腔,胆囊充分暴露后使用无菌纱布将胆囊与其他组织分开,结扎胆囊动脉及胆囊总管,切除胆囊(仔细检查胆总管及肝总管有无结石,如出现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冲洗腹部,放置腹腔引流管,依次复位并缝合皮肤表皮切口,并行无菌包扎。
1.2.2 B组 对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首先行全身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待麻醉生效后在腹壁进行4孔穿刺(注意穿孔呈三角形位置及相互间距),放入套管(建立腹内CO2气压10~14 mm Hg),并通过套管分别置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探查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的炎症情况及粘连程度等,在腹腔镜下切开胆囊,并按照先小后大、先软后硬的原则逐步取出结石(对过大及过硬结石可先行击碎),采用可吸收线将胆管前臂缝合后切除胆囊并取出,清洗腹腔,置入引流管后逐步复位,对穿刺口进行无菌消毒包扎。
1.2.3 C组 对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行全身硬膜外麻醉,麻醉生效后取仰卧位,依据检查情况在患者腹部进行穿孔并建立腹内气压(同腹腔镜手术),通过套管置入胆道镜及操作器械,并进入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等进行探查,并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下按照先小后大、先软后硬的原则逐步取出结石(使用胆道镜的鳄口钳夹碎结石,用篮型碎石钳回收结石等),采用可吸收线将胆管前壁缝合,并切除胆囊取出(也可根据结石清除效果缝合胆囊保留),后清洗腹腔,置入引流管后逐步复位,对穿刺口进行消毒包扎。
1.3 评价指标
以手术指标(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治疗效果(治愈情况、感染、患者满意度)为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将评价指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B、C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B、C组的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胆结石的发病主要原因跟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均有关系,已有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喜欢高脂肪油腻类食物、喜食零食、不喜欢运动、肥胖等人群的得病比例较高,另肝硬化患者出现的几率也比较高[4]。胆结石一旦形成后患者无法通过自身排除,只有通过药物和手术进行治疗,目前临床的手术方法基本为三种,各有千秋[5]。
本研究表明,三种手术方式治愈效果基本接近,表明在临床中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采用腹腔镜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等均有显著优势,认为采用这两种手术方式可以通过微小切口进入患者病症部位清晰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并能通过精细操作来切除胆囊及缝合,对患者病症部位的创伤小,并对胆囊附近组织的伤害小,从而能使患者在术后得到迅速恢复[6-7]。同时采用这两种方式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认为这主要是可以通过患者内部进行操作减少与外部环境的接触而降低[8]。而在有保胆要求的治療时认为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在本次研究中根据检查情况,在采用该方法时共进行15例保胆手术,且均取得成功。
虽然三种手术均有较好的治愈率,但都具有一定的适应证,如开腹式手术由于切口长等因素易发生感染而不适合老弱患者;而对于泥沙型患者采取腹腔镜切除术难以解决结石已经进入胆总管等症状;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则具有较广的适应证,并对高龄患者也有重要的应用意义[9]。另外部分医学界人士认为切除胆囊虽然可以有效阻止结石复发,但其对人体的远期影响尚不明确,因此选择保胆取石术更为安全可靠,所以对有胆囊保留要求的患者可以通过联合手术得以实现,但存在费用较高等不利推广普及等因素,因此在选用时应因人而异,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甄别选择[10-11]。
综上所述,3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极高的治愈率,但腹腔镜手术及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具有出血量少、切口小、恢复快等特点,更符合当今社会部分生活工作节奏较高患者的需求,尤其是有胆囊保留要求的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疗效更为显著,而在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结石情况和患者的经济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窦军.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J].医药,2016,12(4):33.
[2]范卫林.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8):32-33.
[3]孙永欣,张海峰.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23(7):41-42.
[4]郭洪胜.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64-65.
[5]李林峰.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7(15):134-135.
[6]姜永斌,杨春梅,庞永平.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探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7):2031-2033.
[7]吕约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2016,13(1):271-273.
[8]熊小勇,习举云,徐降兴.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评价[J].安徽医药,2016,20(5):929-931.
[9]杨振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8):87-88.
[10]邱志青,彭小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3):463-464.
[11]舒健.联合应用腹腔镜和胆道镜技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5):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