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官方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017-06-29马英

采写编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途径

马英

内容提要:以高校官方微博为载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将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因子变成一个个直观的,能予以掌握的现实问题加以剖析,明确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状况首先需要了解二者的接触过程,进而在自由与管制之间,在宽容与批评之间,在引导与放任之间寻求一个教育的立足点与平衡点,争打校园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仗。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将高校官方微博打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促进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微博

随着微博热的流行,许多高校都开了官方微博。高校官方微博虽然开通了,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吸引力,在校学生反应冷淡。部分高校并没有把微博作为一项常态宣传工作来做,直接表现就是信息发布不及时,甚至有的开通以后就没有发言,基本处于休克或半休眠状态。这样的高校官方微博显然无法发挥其在信息传播、情感沟通、凝聚认同、集结社会资源、维护组织形象等方面的功能,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就更加有限。要想将其打造成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官方微博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好疏與导的度,掌握教育的主导权

高校官方微博在内容管理上,既要做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宣传,又要随时跟踪有可能对此有所损害的即发言论,做出有力回应,捍卫主流意识形态。在此过程中,微博管理者必须把握好疏与导的度,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和身份担当,真正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

蔡文之曾指出,当上网成为公民的一种政治参与手段,互联网平台成为一种政治参与和自由表达的工具时,这种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就变得紧张而微妙。在微博空间,大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热点问题,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也是一种履行义务与行使权利的表现,然而,大学生往往曲解权力与权利的内涵,无法把握好二者的界限,导致无节制地放纵自己的言行,影响网络权利实现的客观环境。因此,高校官方微博应予以及时的疏与导,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复杂现象,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内容。

首先,官方微博可以设立相应专栏,主动发布阐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展示中国建设成就的、彰显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等方面的充满正能量的微博,以帮助大学生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然,这一过程的实现要求官方微博必须明确历史发展方向,知道哪些内容有利于大学生和国家的发展,这也是对微博内容做出疏导的最初探讨。

其次,高校官方微博在负面信息面前不能装聋作哑,充耳不闻。事实上,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几乎每天都会有部分对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利的负面信息,甚至是谣言。虽然这样的内容遮不住我们建设成就的光辉,但它们传播广泛、迷惑性强,如果高校官方微博对此置之不理,无疑意味着对责任的放弃。官方微博应抓住微博这一媒介的本质特征,以及媒介产品中包含的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领域信息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媒介中信息的主动性解密,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深度把握与正向引导,使大学生在媒介使用过程中成为一个有意识的群体,这种意识应该是一种对信息的批判性意识。

二、注重话语艺术,转变传统教育方式

微博等电子媒介作为一种强力表现的“符号风暴”不断地摧毁一切传统的边界,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模糊难辨,信息趋于同质化和类型化,但却又为各种异质因素的成长提供了某种可能,这无疑给高校官方微博提供了一定的契机,表现为一种机遇。有学者指出:“在教育观念创新上,要实现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由补救式教育向前瞻性教育转变,由隐性教育向显性教育转变,由模式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

微博中的话语信息已经意识形态化,现代文明确实是主流的、未来的,但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更不是人人都需要认同的,我们走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即使走出来并不是那么十全十美,但我们依然相信除了西方道路,我们还是有路可走的。话语权似乎是一个言谈时谁占上风的问题,但其产生的结果是,话语艺术的考量使得话语的核心力量会随着对抗方的消极应对而逐渐将其打倒,直至将对方推向崩溃、毁灭的绝境,此时的情景已非二三良人能扭转,因此,注重话语表达是高校官方微博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官方微博必须开展对话式、沟通式教育。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指出,对话法强调教育者与学习者间的双向性而非权威单向性,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并重性而非对形式的片面注重。这种交心式的教育方法更能拉近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教育效度,如春风化雨式的嵌入式对话将教育者传达的内容与感情以一种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传达给教育对象。微博中虚拟式的交往方式使大学生在与现实中的人交往中更具有一种心理上的隐蔽性、谨慎性,因此,教育者与大学生进行交谈必须注重寻求话题嵌入点,及时、有效地把握其心理特征,才能提高教育实效。

第二,高校官方微博需要提高主体与客体间的情感性交往,实现交互性教育。如何将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由知识型掌握向信念型掌握、由观念型掌握向实践型掌握需要教育情感为传递纽带。这种感情是促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能否将微博中的积极情感体验转化为实践行动,进而成形于一种坚定的信念,内化为行为准则是教育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教育者必须避免现实与虚拟“一手软、一手硬”的怪问题,更要规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教育的两张皮问题,脱离任何一方的社会发展道路必定崎岖不平,坎坷难行。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先锋,有责任、更有义务担当起引领时代健康思想、先进文化的伟大历史使命。教育者必须注重建设微博中的“微文明圈”,在促进大学生思想进步的同时更加积极地更新日常知识,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提升教育者的素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对于高校官方微博队伍的建设,学校要积极参与,包括政策的支持,以及资金的投入,真正建设好一支微博管理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素质,更需要学校各方力量的整体架构。

首先,积极培养微博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这种素质的核心应该是培养一种与微博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博弈的能力,重点在于掌握微博与大学生的互动机制,跟上微博发展、学生思想变化的脚步,抓住发展、演化先机,占领微博中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培养教育者主动接触、了解、利用微博的意识,认真辨识微博中鱼龙混杂的信息,认清微博平静状态下的复杂现实,从而探求微博等网络媒介影响大学生的内在因素与传播机制,将这种敢打“主动仗”的主体意识切实贯穿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那么,如何鉴别信息的效度及价值便成为大学生利用微博和教育者开展工作的重要挑战。有用或无用的判定关键在于信息是否能满足主体的需要,提高主体的社会素质,促进主体性意识增长,开阔主体视野。第一,教育者需要注意不要反其道而行,培养引导意识至关重要。大学生拥有信息获取权,更具备自主选择权,但教育者必须引导其在正常范围内利用其有效资源,避免大学生滥用这种权利,将信息视为娱乐消遣的对象,否则既浪费了大学生的大好青春,更消解了其主体意识。第二,注重微博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教育者可以将微博中的各类消息、热点话题积极主动地引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增强课程感染力、吸引力与感召力,增强授课内容的新颖性与现实针对性,依据大学生的思想差异特点,教育者可以进行针对性教育,一对一的点式教育方法。例如,浏览微博频繁的群体可以重点交流,引导其关注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核心价值观点,建立具有高素质的网络教育好手,做好现实“红军队伍”与“微红军队伍”的衔接,保证线上线下互动渠道畅通。对于只是开通微博却并未经常浏览的大学生群体,教育者应及时接触,朝向特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特定的教育内容,将其恶性发展态势扼杀在萌芽状态,做好思想预防工作。第三,提高教育者获取微博主导话语权的能力。目前,一方面,国家对媒体、对网络媒介的传播价值和传播力量的认识还不足,并未能妥善引导大眾传媒,为自身争得话语主动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微博正在向政治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微博中的热点话题讨论专栏受到外界不良信息影响的情况层出不穷,一旦这种从众心理开始蔓延,形成乌合之众时的群体无知心理将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面对“网络水军”的别有用心,我们只有将计就计,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网络“红军”,及时、有效地传播正能量,用现实世界中的呼吁、批判去积极应对微博“虚拟世界”中的风雨雷电。

其次,团结各方力量,壮大微博管理队伍。利用官方微博进行思政教育是一种深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教育模式,要想利用好这一模式,必须选择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关联度最高的人员参与其中。目前,多数高校官方微博的管理职责属于学校宣传部门。这种安排当然是合理的。但是,单单由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运作官方微博,必然导致与大学生的距离感。学生积极分子的加入,会拉近官方微博与学生的距离;辅导员、班主任的加入,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关心的问题;而思政课教师的加入,则意味着意识形态灌输与捍卫的敏感性、及时性与针对性。

团结发展主流社会力量,引导官方微博的发展方向势在必行。面对时代的纷繁变化,我们开始迷茫,开始停步,这是因为我们不知该走向何处,搞不清前进的方向。徘徊于缤纷绚烂的世界街口,如果不能认真分析时代形势,看清未来发展动态,找到驶往下一站的路线图,便会迷失自我,消失于无边的旷野。若微博时代下的媒体等社会力量只会旁敲侧击,见风使舵,这岂不是正中一些敌对势力的下怀?从众文化的发展只能让敢于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只会增加更多心怀鬼胎的心术不正之徒,这无疑是国家、社会、现代文明的一大悲哀。加强微博管理队伍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失去对谎言、谣言、落后文化的面对与批判,留给历史的只能是文化的倒退,留给未来的只能是文化的停滞。面对微博中不再那么纯粹的氛围,有几人能保持最初的真心,我们似乎获得了平等的发言权,但实际上这种对时代和历史方向的主导权已经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当我们固步自封时,尽管撕心裂肺、捶胸顿足者无数,但力挽狂澜者能有几人?最终也只能无果而终,无言以对。官方微博队伍的强大是高校思政教育顺利进行的保证,更是微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可以让人明白,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人并不一定都获得了精神自由,获得了做人的尊严,精神层次的解放永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微博中自由言论的传播与表达并不能代替人深入现实去分析人之为人的真正意义和人生价值是什么。大学生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期需要思考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我们应该以何种崭新的时代面貌示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该成为多元时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人生格言。教育者应借助微博平台了解大学生的所感所想,抓住思想变化的特征,从学生内心出发,了解信息传播背后大学生的人生需求与生活困惑,帮助其净化心灵,发展自我,莫让大学生内心成为荒芜的精神沙漠,难以盛开朝气蓬勃、健康向上之花。

参考文献:

[1]蔡文之.网络传播革命:权力与规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8):5.

[2] [法]古斯塔夫·勒庞.吴松林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3):38-39.

[3]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2):11.

(作者单位: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神回复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