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直播平台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2017-06-29何鹏程

采写编 2017年2期
关键词:网络直播建议内容

何鹏程

内容提要:2016年,我国网络直播行业呈现井喷式增长,不仅用户规模迅速扩大,平台数量也急剧增加,本文从当下网络直播的概况出发,通过对直播中内容和问题的分析讨论,提出相关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网络直播;内容;问题;建议

一、网络直播概述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直播兴起,并于2016年迅速蹿红,平台数量、主播数量以及收看用户都在迅速增长,被誉为“直播元年”。网络直播是在主播与观众实时影像声音互动的基础上,根据主播的个人能力自己生产内容的一种运作方式。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其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占据网民总体的47.1%,达到3.44亿,网络直播行业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直播平台中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类、竞技才艺类和聊天类等,主播也可以根据个人条件相互穿插。

二、直播平台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网络直播的发展来看,在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自身的一些问题。

从外在而言,部分当红主播的出镜形象多是通过整容和化妆呈现,在主播外貌的千篇一律和媒体的有意报道下,一方面容易引起其他主播以及用户的竞相模仿,引发社会不良之风,另一方面会加深网民对网络主播的负面印象,形成以偏概全的认知。

从内在而言,网络直播的内容往往通俗浅显,较为大众化,但知识含量和内容质量却不高。许多用户选择将网络直播作为排遣孤独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用户人际交流的需要。但同时低质量内容也降低用户审美水准和生活质量,使其精神生活空虚。此外,部分“露肉”、“爆粗口”、挑战日常规范的低俗行为也时有发生,主播为了吸引用户注意力刻意秀下限,违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大大拉低了行业水准和行业口碑。

三、直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网络直播平台作为拥有上亿用户群的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不能只为吸金放任行业规范和放松监管力度,以无节制满足用户的低俗需求,作为媒介平台,需要去引导而非迎合。

(一)丰富内容的多元性。不同的用户人群有着不同的特定需求,当下大众普遍将网络直播简单定义为唱歌聊天看脸,长期的内容雷同会使用户审美疲劳,降低对收看直播的兴趣,要推进直播的可持续发展,直播平台以及各网络主播需要打造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直播。例如,在界面上完善内容分类,定期邀请不同身份人群进行优秀健康内容直播,丰富内容的多元,扭转大众对网络直播普遍认知,以吸引更多人的参与。

(二)提高内容质量。直播的收看用户闲暇时间较多,或者精神较为空虚,高质量的内容更容易让其“自感有用”,产生持续的吸引力。目前网络直播内容中大多都没有明确的主题,且表现较为浅显,内容同质化严重,同时由于流量和网络的限制,大多都是室内直播,密封的环境和泛化的主题,容易加速降低用户的收视体验和收视观感。此外,部分主播为提高收看人数,与直播规范与法律法规打“擦边球”,使得直播中的“三俗”现象蔓延。因此,网络直播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鼓励主播进行内容创新和表现方式的创新,例如街采、有声读物,知识科普等,在渠道便捷的前提下,以内容取胜。同时加强内容的监管,对主播言行、弹幕等进行实时审核。

(三)加强直播互动性。网络直播虽然有着巨大的收视群体,但就互动性而言,用户表现以沉默的大多数居多,并且在弹幕发言人群中,掺杂一些捧场的“托儿”,网络直播虽然为用户提供了参与平台,但从回馈反响来看,大多用户只是单纯进行收看。网络直播应注重增加用户粘性,不仅要靠优质内容,也应让用户参与其中。直播平台应设置多种奖励方式,鼓励用户发声,例如突出表现优质的弹幕内容,允许用户为弹幕点赞等。此外,平台应当设置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从技术层面优化用户之间在同一界面的交流渠道。分散主播的社交压力,同时满足用户人际交流的心理需要,为用户营造融入感和参与感。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直播建议内容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