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习作前奏教学

2017-06-29邱爱梅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3期
关键词:前奏习作交流

邱爱梅

中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在习作中获得启迪和帮助,既有内在的又要有外援的,内外的交互才能构成一个习作信息网络。而课堂上习作前奏的对话交流是信息的相互交替,是自我完善的最佳形式。作前对话交流在中年级,尤其是三年级的习作课堂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习作是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而在表达过程中,一个人的心智毕竟是有限的,通过强化习作前奏的对话,可以让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启迪自己的思想,这不能不说是有效的习作策略。

一、习作前奏中,通过对话交流创设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只有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要素相互和谐、生态互动,课堂才能成为师生思想交流的伊甸园,学生心灵的思绪才能高高飞扬。

“言为心声”,学生情动于内而言于外,再把它郑重地写在纸上,才能使习作成为心灵的歌声。学生把生活体验和情感的积蓄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需要教师对话的引领。而教师只有以尊重为前提,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激励学生想象、真说、敢评,激励学生向不同的观点挑战,引导学生实现多种视角的沟通、汇聚、融合,把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即鲜活的生命力都尽情释放出来,敢于袒露自己,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对话不能强化教师的语言霸权,也不能只注意对话语言的合理性、准确性、条理性,更应关注情感的流露。

二、通过作前对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信心

习作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认识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开发,尊重学生的认知,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创造性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兴趣一直高涨,当学生获得了被肯定的精神交流的快感时,信心就如泉水般涌现,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习作中的材料就是“闸”,抓住适当的时机,通过习作前奏的交流选取适当的角度和方式打开它,学生鲜活的生活经历被激发,自然也就能文思泉涌。相反,再真的情感也会被压抑,再高的写作技巧也得不到施展,再强的写作才能也会被湮没。当学生找到自己的经历感受与本次习作的契合点时,也就有兴趣了,自然形成乐于动笔的强烈愿望。而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由衷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再把习作当成一种折磨自己的苦差事,反而会看成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尤其三年级的习作训练主要是片段练习,主要是对事物的个别画面和过程的白描式的表达,取材单纯,重点集中,只要求用一段连贯的话说清楚一两个意思。作前指导时就要少用条框限制学生,要鼓励让他们放手大胆去写,不求高大全,只求小而实,做到写一句就写好一句,写一段就写成成一段。

三、通过作前对话交流出真情实感

说到现在小学生的习作,恐怕大家心里会有同感,那就是低年级的习作反而要比高年级的更真、更富有童趣。这是为什么呢?寻根问底,最终的原因是高年级习作缺乏真情实感,无论教师出了什么题目,高年级学生都能不假思索地“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童。老师看了这样的文章后,总会觉得不对劲,细细研究一下,会发现原来都是造胡编乱造的。小学生高年级习作已经学会了捏造,所以98年中考习作中才会出现万人一事——失去父母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习作教学中不见了感情,不见了人性的各种活动表现,习作教学中鲜活事例的缺少,儿童化语言的缺少,真诚交流的缺乏是导致习作这个直抵心灵的活动——异化为外加于学生生命的压力与负担,这就是当前习作教学的病根所在。

其实,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孩子们生活还是挺丰富多彩的,父母都会经常带孩子们去大山、澄清的池塘、广袤的田园,去看一看屋前的大樟树和路边的狗尾草,让他们在生活的海洋里遨游、观察、体验,关键是孩子们没能将其转化为习作素材,没有注意用“真情的笔触”去叙写熟悉的事物,真正实现“目有所视,耳有所闻,心有所感,脑有所想”,而通过习作前奏的对话交流,实现与生活的对话,学生习作就会多一层真实,多一点滋味,多一些色彩,真真实实地将“真”实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一定会写出具有自己生活气息的“香气四溢”的原汁原味的习作来!

四、运用教学智慧,通过习作前奏的对话促进个性和谐共存

习作前奏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是随意的,是真实的,是自由的,是开放的,是多维的,学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获得了个性体验,这个对话过程也是学生发现与探究的过程。学生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认识,除了自己的灵感之外,多来自于他们之间的互动,通过你说我说,你问我答,你做我想,全方位地参与,深入地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因此教师要运用教学智慧,依据具体的情境,在开放的、动态的“对话”过程中,灵活抓住契机,善施教化。“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但学生最终“写什么、怎么写”,要让他充分享有自主权。习作教学过分强调共性,会压抑学生的个性,抹杀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仅是习作教学的需要,更是整个教育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時代的需要。只有有个性的习作,才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弘扬,让创新不断涌现。

五、习作教学要有坡度

三年级、四年级虽然都属于中年级,但习作教学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三年级的习作训练,主要是片段练习。特别是一开始,可以引导学生对事物或简单事情的过程进行白描式的表达,取材单一,重点突出,只要求用一段连贯的话说清楚一两个意思。对学生,能基本符合要求的作品,要不吝啬地给予高分,要鼓励学生敢写、乐写,千万不能一入门就要求高、大、全,小、实、真就是可贵的,关键要教育好学生规规矩矩地写字,认认真真地写作,写一句是一句,写一段成一段,培养端正的写作态度。

而四年级写作更重要的是“连段成篇”。要在写好三年级片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段向篇过渡。训练时,不妨教给学生连段成篇的方法,学习用词语或句子巧妙过渡,把几个片段连成一体的方法;启示学生巧设文章的开头、结尾等。如果在三年级学生习作片段的训练真正过关的话,在掌握了“连段成篇”的方法后很容易由段向篇过渡。如:学生在观察秋夭后,如果写了许多小片段:秋天的树叶变化、秋天的果实、秋天里的小动物……在每个学生都积累写出了许多小片段后,用以上的方法指导学生连段成篇,那么在他们的笔下很快就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关于秋天的文章,这样,将这些片段恰当地组织起来、巧妙地过渡,就能形成一篇篇构思精巧、主题鲜明、中心突出的文章。同样,通过连段成篇,学生们的习作思路也会越来越活,从而为高年级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

“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艰难的事。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童的根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加上会识字写字,就能够写文童了。这不是寻常不过容易不过的事情吗?所谓好的文章,也不过材料选得精当一点,话说得周密一点罢了。”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强化习作前奏,能使学生在前奏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就能通过作前交流,完善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的习作过程,实现了生命与生命的互动,在相互启迪、自我反思中,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最终顺利完成个性化的习作。

猜你喜欢

前奏习作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习作展示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