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教育的探讨
2017-06-29赵丹丹
赵丹丹
摘要: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非常高,开展急救知识教育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救、救人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急救知识教育方法主要包括面对面传授、基于信息技术教学、同伴教育等。学校自身还须做好管理,加大硬件投入,包括引入模拟人、急救训练器械、虚拟现实训练游戏、建设训练室与训练中心,做好相关组织与制度建设,设置学生技能培训组织,建立教员培训与资质考核、训练活动组织、训练器械管理等规章制度。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校院合作,提高培训专业性,做好活动组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重视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现场施救的意愿。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非医学生;急救知识;教育培训
心脏骤停、窒息、创伤等均为现实生活中常见病,死亡率较高。以心脏骤停为例,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我国心脏骤停发病率高达39.82/10万,每年约100万因人心脏骤停死亡。在我国大学生因初高中时代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落后于韩日等体育教育事业发达国家,亚健康人群较多,心电图检查异常率高达30%~60%,加之缺乏卫生保健知识,心脏骤停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脏骤停等突发疾病,之所以死亡率较高,在于绝大多数难以获得有效的现场急救,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过长,导致重要器官缺少血氧供应而死亡。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现场急救技术基本成熟,且仍在不断发展进步之中,只要运用得当,便能够挽救人的生命,国外有报道显示院内CA患者CPR成功率在70%以上,现场CPR在20~60%,但在我国即使院内CRP成功率也仅为1%~18%。加强社会大众的急救知识教育非常必要,大学生是思维活跃、公共服务、奉献精神最好的群体,是开展急救知识教育的主要对象。本次研究就综合性大学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教育的模式进行探讨。
1传授的方法
1.1面对面传授
面对面传授是普及急救知识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面对面传授具有及时性的特点,传授者与被传授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被传授者能够及时反馈自己的疑惑,传授者能够进行现场评价,传授的内容灵活。在综合性大学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教育面对面传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传授者,加强对传授者的资质培训,急救技术并非绝对安全,也有一定的风险,如胸部按压复苏,有严格适应症、禁忌症、按压操作规范,如不适合胸部创伤者,按压深度不宜超过5cm,传授者本身需要有较强的急救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授课能力,能够深入浅出地通过动作模拟、语言讲解,确保教学的质量,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模拟过程中出现的不当操作,并进行纠正,授课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2)选择合适的急救技术方案内容,急救的技能较多,其中适合学生普通大众掌握的技术主要包括口对口人口呼吸、胸部按压、骨折基本的临时固定、呼吸道清洁与口腔处理、呼吸道异物排出等。当然,面对面传授并非不能使用信息技术辅助,面对面传授可采用联合小组讨论、模拟训练等课堂授课方法,也可采用翻转课堂等理论,提升教学的质量。
1.2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进行急救技能训练的重要方法,目前已有较成熟的用于训练的游戏模式,近年来虚拟显示技术发展迅速,今后有望出现3D角色扮演体验训练。在虚拟世界中,根据游戏进程,进入模拟急救训练的场景,体验近乎真实的氛围,开展各项急救操作。教育游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游戏教育寓教于乐、高效便捷,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习,不受时间、空间以及师资等条件限制。在部分学校可能缺乏模拟人器材、训练场所,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近年来,基于慕课的网络课程成为研究热点,有对照研究显示,采用慕课进行非医学类大学生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实验组16项常见急救技术知晓程度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培训合格率明显上升。慕课自2008年首次被提出,具有规模大、开放性、在线性、课程丰富等四大优势特点,中国已初步建立成熟的慕课平台,其中急救知识操作技能培训的課程也较多,教学资源好,突破了地域、时空、空间、学历、年龄的约束,适合大学生自主学习。当然,慕课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意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高校想要普及急救知识,并不能将慕课作为唯一的手段,须结合比赛等活动,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推广慕课。
1.3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一种集体教育,通过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教育小组,由其中参加过培训的学生作为主要教师,与其他学生共同参与学习与讨论,组织学习急救理论、技能,自行开展模拟训练。能够让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产生共鸣,共同学习、讨论,提高学习的效率。
2管理模式
2.1加大硬件投入
急救知识的培训不能仅仅是口头教育,其中涉及器材、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学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硬软件的投入。如引入模拟人、急救训练器械,建设训练室甚至训练中心。有条件的大学可尝试开发训练软件,自行设计训练的场景、任务,甚至设计虚拟现实训练游戏。
2.2做好相关组织与制度建设
大学生的急救技能训练属于学生管理内容之一,校医机构、学生会、教务处等关联机构需要做好合作,必要时设置学生技能培训组织,由某一机构领导人负责,统筹急救知识培训的设计、组织、落实、质量评价、持续改进等工作。若有必要,可设立“培训日”,建立急救知识培训制度,包括教员培训与资质考核、训练活动组织、训练器械管理等规章制度。对于技能培训的师资考核,要由具有资质的医院专家承担,主要对象包括医务室医生、体育教师、小红十字会人员等,通过定期的培训、考核确保所有人员资质达标,考核合格者授予培训的资质证书。
2.3 加强校院合作
急救技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即使是医学生,因缺乏经验,技能掌握水平也有所不足,无法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如胸部按压的深度控制、口对口人口呼吸的频率控制、如何有效地识别创伤等。进行院校合作,有助于获得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由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开展培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4 做好活动组织
在高校内依托学生会的组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日”“急救技能比赛”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若有必要,可将这些活动优胜者给予学分、物质奖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活动的组织水平,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如“情侣口对口人口呼吸训练”等,通过无伤大雅、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内容,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度。当然,活动的举办需要组织好,从人员、时间、场地、宣传、现场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有明确的计划,使参加活动的人能够有所得,而不是感觉到索然无味,这样会有损于活动的口碑,不利于日后活动的开展。活动的内容需要进行设计,树立活动的口碑,从而建立良性循环,吸引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参加,达到一旦发出通知、学生群体口口相传、踊跃参加的效果。
2.5建立统一规范的高校急救培训考核体系
可参照国外,将急救知识与技能作为选修课,以满足大学生对培训的需求,主要针对体育、交通、警察等相关专业的内容,同时考虑到青少年意外高发,还可针对教师专业。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通过行政手段明确急救技能培训课程,编写相应的课程目录、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组织专业编写图文并茂的通俗读物以及教材,将课程穿插到军训、体育课等课程中,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中。
2.6重视消除大学生实时急救意愿障碍
加强宣传,努力宣扬急救中体现的社会责任感,利人利己。政府部门要起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施救者的合法权益。明确免除救护者只要出于善意、得当救治,便可以免除施救行为带来的伤害责任,增强大学生的施救安全感。在进行技能培训时,还要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急救技能的目的,增强施救的意愿,使之在今后遇到急救需求的患者时,能够挺身而出,学以致用,让培训真正发挥作用,否则若没有施救的责任心,即使技能掌握得再好,也没有任何作用。
3小结
综合性大学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教育,一方面需要重視教学质量的管理,从人员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管理,做好组织、人才选拔、制度建设、活动组织等工作,将培训作为一种学生教学事务,进行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胡春媚,刘建军,黄四碧等.基于慕课的非医学类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9):25-27.
[2]潘娟.大学生急救培训现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0):196-197.
[3]陈晓勤,吴丽萍,许杰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生急救培训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5,24(15):2367-2369.
[4]侯维维,陆永良,邓仁丽等.教育游戏软件在大学生溺水急救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08):59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