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发展对大学的影响(1850—1914)
2017-06-29朱镜人
摘 要:1850年至1914年间,英国工业发展对大学产生影响的背景有两个特征:之一,工业劳动力人口激增,高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之二,工业结构转型,呈上升趋势的行业技术含量高。英国工业的发展促使大学开设了一批应用学科和课程,促进了大学对纯理论学科和课程进行改革,凸显学科内容的应用性,促进大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工业的发展促使企业家重视和支持大学教育,为古典大学的毕业生开拓了新的就业渠道,并使企业成为城市学院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这一时期,工业界主动地发挥着对大学的影响。英国工业发展对大学的影响印证了一个重要原理,即现代工业与现代大学存在着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企业不仅需要专门科技人才,也需要一定数量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人才。
关键词:英国;工业;大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7)03-0109-06
19世纪初,“工业” (industry)这个词语对英国人来说还是个新鲜概念,它的含义仅是指穷人的勤劳?譹?訛。因此,直至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对英国大学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但是,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即1850年之后?譺?訛,尤其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工业发展的崛起对英国社会许多方面产生了势不可挡的影响,英国大学也同样受到了深刻影响。本文拟对1850年至1914年,即工业革命结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英国工业发展对大学的影响作一分析,窥斑见豹,以进一步探索现代工业发展与大学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英国工业发展对大学产生影响的背景
1850年至1914年间,英国工业发展对大学产生影响的背景大致有两点特征。
1. 工业劳动力人口激增,高科技人才数量不足
英国本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迅速的发展,从事农业(含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劳动力)的劳动力占人口总数百分比逐渐降低。1801年时,农业劳动力占35.9%,到1901年时降至8.7%(见表1)。1911年时,10岁以上的男子从事农业劳动的不到其人口的5% [1 ]。而与此相对照的是,制造业、矿业、建筑业、商业和交通却有着明显的增长。其中,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的劳动力增长尤为显著,达46.3%(见表1)。
由于工业的先进,英国一度成了欧洲大陆的榜样。工业革命后的一段时间也因此被称作是“欧洲大陆模仿英国的年代”,因为这一时期“无论是法国、德意志诸邦,还是比利时,都在刚刚开始尝试应用那些发源于英国的新技术、新工艺” [2 ]。但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间,英国的优势逐渐消失。到了20世纪初,甚至出现了英国工业反过来落后于欧洲和美国的局面。比如在钢产量方面,美国和德国都超过了英国:“1913年德国的产量是1 350万吨,美国是3 100万吨,而英国只有800万吨。” [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国甚至成为最大的钢铁进口国。造成英国工业落后的原因有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新的工业革命”依赖的是“更多的科学知识与科研工作,要求更多的标准化的设备和产品规格,以及要求更多的能够并愿意跟日益加快的机器运转速度相适应的劳动力” [3 ]。而在英国,“在那些从事制造业、矿业和农业等行业中的人们,科学知识相当匮乏” [4 ]。伦敦大学福斯特(Carey Foster)教授曾抱怨说,除了电报公司,几乎没有哪家制造行业“认为他们的员工中在物理学知识方面占有优势” [4 ]。1875—1895年间,英国钢铁制造业者中只有7%的人在大学接受过技术训练,在陶瓷业,甚至连一个化学家也没有 [4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局面:英国“孕育了工业革命并把它出口到全世界,然而却随着它的成功而日渐感到狼狈不堪。” [3 ]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英国工业界只好从其他国家招聘人员填补空缺。比如从德国和瑞士招聘化学人才是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普遍做法。1880年代,威尔士南部铜矿的化学家多数来自德国,英格兰染色业的技术人才也完全依赖德国,新兴的罐头业也只能从德国招聘化学家来解决生物化学方面的问题,造纸业著名的迪金森(Dickinson)公司雇佣了两个德国博士。工程界面临的情况也大致相同,锥齿轮的制造也得请德国专家。本国高科技人才的匮乏势必影响民族工业的长远发展,而科技人才的培养非大学教育不能胜任,这一原因使得19世纪中叶之后,英国企业家纷纷解囊资助成立城市学院和支持其他大学的发展。
2. 工业结构转型,呈上升趋势行业的技术含量高
19世纪中叶之后,英国工业开始转型发展。传统的工业,如纺织业、制衣业、日用杂货、皮革业开始萎缩,而金属、工程、造船、矿业和采石、公用设备、造纸、印刷、食品、化学用品等行业在上升。出现了经济增长的重心从纺织工业向重工业的转移,棉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金属冶炼和加工、造船、采矿等工业部门的重要性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大幅度增加。从业人口的数量也发生了变化(见表2和表3)。两份表格的统计数字表明,呈萎缩态势的行业的从业人口总数只有44.3万,而呈上升趋势的行业从业人口则有97.5万,后者高出前者2倍多。呈上升趋势的行业的技术含量要明显高于传统工业的技术含量,因此,这些行业对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比传统行业要迫切得多。工业界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趋势对大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1850年至1914年间英国工业的发展对大学的影响
上述背景对1850年至1914年之间英国大学的发展产生了如下影响。
1. 工业的发展对学科和课程的影响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工业发展,尤其是工业结构的调整,对英国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促使大学开设了一批应用学科和课程,一些大学优势学科开始形成
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英国大学开始设置应用性学科。在这一方面,19世纪中叶后建立的城市学院?譻?訛最为突出。几乎所有学院都开设了冶金学和化学,有的学院还根据所处地方的产业特点设置了相关学科。比如梅森学院(Mason College)除了化學和冶金学之外,还开设了地质学、工程学、采矿和酿造等学科。
为了强化应用学科的建设,有的大学还成立专门系部,如伦敦大学在1900年专门组建了铁路系,直接面向铁路建设 [5 ]。1902年,在梅森学院基础上建立的伯明翰大学专门建立“应用科学系”,并将工程学一分为三,即土木工程、电力工程和机械工程三块 [6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业发展对英国古典大学?譼?訛的学科和课程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譽?訛。比如,在19世纪末,剑桥大学开设了“机械科学(工程学)”(mechanical science/engineering)科目(见表4)。
从表4中,人们可以发现,1900年参加荣誉学位第一阶段考试(the first part of the tripos)的学生中,参加机械科学考试的学生有18人。与其他学科相比,人数虽少,但它充分表明了,剑桥这所古典大学接纳了应用学科进入大学殿堂。除了机械科学之外,19世纪末,剑桥大学还开设了造船、化学工程、电子工程等课程 [7 ]。
应用性学科的发展需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支持。因此,许多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相关实验室,鼓励进行原创性研究,如利物浦大学曾利用4万英镑的捐赠资金建立起哈里森·休斯实验室(Narrison Hughues laboratories) [4 ]。又如,成立于1881年的苏格兰邓迪大学(University of Dundee)利用巴克斯特(M.A.Baxter)的两次共15万英镑的捐款建立了化学实验室 [4 ]。这样,随着实验室的建立和使用,一些大学逐渐形成了应用科学的研究中心 [8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这些优势学科和应用科学研究中心的出现应对了英国工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比如棉纺和毛纺优势的大学各只有一所,而冶金、海洋工程、采矿和化学工业等则至少有两所以上(见表5)。
(2)促进了大学学科和课程的改革
对学科和课程进行改革为工业发展服务,是工业发展对大学的又一个重要影响。1840年代,面对如火如荼的工业革命,英国古典大学的纯理论学科和课程开始面临巨大的压力。特别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教育思想的兴起,“人们对职业科目(vocational subjects)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敌视大学职业教育的人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传统的主流学科——古典学科、纯数学和哲学——几乎‘没有任何职业的价值” [4 ],对学生谋求生计的作用甚微。因此,一些古典大学也先后采取了一些改革举措,以应对形势的变化。
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对纯理论学科和课程进行改革,凸显学科内容的应用性。剑桥大学经济学学科和课程的改革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剑桥大学的经济学课程最初大都是围绕政治学展开的,大都由身为政治家的兼职教授负责,讲授内容与工商业毫无关联。1885年后情况有了明显改变,其时担任剑桥大学经济學教授的马歇尔?譾?訛对剑桥大学纯政治理论的经济学作了重要改革。在他设计的《剑桥经济学新课程》(The New Cambridge Curriculum in Ecnomics)中,出现了与现代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如经济史、现代工业的结构与问题、雇佣工资和环境、货币、信用贷款和国际贸易。在马歇尔之后担任教授的皮古(A.C.Pigou)1911年又进一步深化了课程的改革,应用性特征更加突出,问题性和针对性更强。课程内容包括:现代工业的结构和问题、工业的选址、生产方式、联合股份公司、信托、卡特尔、工业需求波动、市场和运输、工资和劳动环境、工会、雇主协会、工业保险以及政府对工业的干预等 [9 ]。英国学界认为,这一时期课程与1850年代的课程相比,“剑桥大学的经济学观点与工业有了密切的联系” [9 ]。
改革的重点之二,聘请主张大学应当加强与企业联系与合作的教授主持习明纳(Seminar)。1902—1908年,伯明翰大学曾聘请著名经济学者阿什利爵士(Sir W.Ashley)开设了为期六年的工业和商业习明纳研讨课程。阿什利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在加拿大和美国担任过政治经济学教授,深受实用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强调高等教育应当与企业联系和合作。阿什利在伯明翰大学任教六年,率先在英国大学开设运输经济学(transport economics)?譿?訛,内容与英国工业发展直接相关,包括一流工业国家的工业结构、工业的地位、人口、资源、工业的选址、有限公司、广告、贸易圈(trade cycle)、酬金计算方法、工业关系、地理、财政学、现代史、逻辑与伦理学、经济分析等。除了运输经济学之外,他还开设了经济学习明纳,研讨英国工业和贸易、外国工业和贸易、地方工业和贸易、航运与外贸、社会和劳动问题、技术进步与商品、银行与保险、农业和经济学文献等 [4 ]。阿什利对学生要求严格,他要求学生学习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熟悉外国经济学文献、技术和企业期刊,学习商业法规。在他的带领下,伯明翰大学经济学科的发展成为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英国大学经济学领域中“主要的且最有影响的发展”之一 [4 ]。
改革重点之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应用性学科和应用性课程的有效与否关键在于与实践的联系。在英国大学的这方面发展中,阿什利在伯明翰大学时的做法具有代表性:之一,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家担任讲师,比如,他曾聘请后来是诺丁汉大学教授的成功企业家柯卡尔迪(A.W.Kirkaldy)作为他的讲师,聘请在地方拥有多家商行的马蒂诺(C.E.Martineau)讲授会计学;之二,聘请企业界成功人士担任学部顾问,1906年,他的顾问组由来自著名钢铁公司和铁路公司的八个经理或董事组成 [4 ]。这样的做法益处至少有二:一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课程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得到落实;二是可以“捕获”(capture)企业家的兴趣,获得他们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
2. 工业的发展促使企业家重视和支持大学教育
英国的古典大学12世纪初就建立了,但是,进入古典大学深造的人绝大多数是来自贵族、教士、政府官员、乡绅、医生和教师家庭的子弟。到19世纪中期时,才有少量企业家子弟进入大学学习,且占学生比例不高。如1870—1886年间,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来自企业家家庭的学生只占4% [9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英国古典大学长期以来一直属于典型的精英教育,属于少数人的“专利品”;二是英国古典大学一向以“服务教会和国家” [4 ]为办学宗旨。在工业革命之前,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从事的是牧师、教师、行政官员、律师和医生等所谓的专业工作(professional work)。这些工作是企业家子弟难以问津的,因此,对企业家家庭而言,大学教育无关紧要,大学教育也因此不受这些家庭特别关注。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企业家事业发展的需要,英国企业家开始意识到大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即认识到 “处于上升趋势那些迅猛拓展的工业需要高层次的受过高等科学训练的劳动力” [9 ],认识到唯有大学教育才能培养出企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且,他们也认识到,“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的、专业的和经济的准备可以为提升企业界的地位服务” [4 ]。于是,英国的有识企业家开始重视和支持大学教育。表现有二:一是积极送子弟进入古典大学学习深造,企业家子弟在古典大学就读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如剑桥大学企业家子弟的比例1860—1869年时为10%,但到1900—1914年时达到了19% [10 ]。二是积极捐款资助城市学院的创建,为企业家子弟接受大学教育创造机会。19世纪英国城市学院初建时期,企业家的捐助功不可没,如曼彻斯特的欧文斯学院是以企业家约翰·欧文斯(John Owens)捐款的10万英镑为基本资金建立的。之后,1866年,纺织业企业家艾什顿(Thomas Ashton)捐资20万英镑将该院从奎伊大街(Quay Street)旧址迁到牛津路(Oxford Road)新址。在利兹和伯明翰大学的创建过程中,企业家们曾掀起一股捐款热潮,棉纺厂主、制造商、茶叶商、出版商、电缆制造商、银行家、干货商等纷纷捐资支持大学创建,捐资款额300英镑到1 000英镑不等 [4 ]。三是积极捐资资助其他大学的建设。受到资助的学校包括苏格兰的古典大学,如到1876年时,苏格兰古典大学之一的格拉斯哥大学得到的企业界捐款达159 705英镑之多 [4 ]。
3. 工业的发展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1)为古典大学的毕业生开拓了新的就业渠道
如前文所述,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古典大学毕业生多数从事的是牧师、教师、行政官员、律师和医生的工作。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英国社会传统职业观使得毕业生青睐这些所谓的专业工作;二是英国工业还没有发展到需要大学毕业生来参与的阶段。但是随着工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产生以及人们职业观念的变化,古典大学的毕业生开始进入企业工作,且比例从20世纪初起迅速升高。如在英格兰,剑桥大学从1850年至1899年间,平均每年只有5%的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但到了20世纪初,剑桥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有了明显的增长,1906年时,只有7.3%,到1913年时,已经高达19.6%(见表6)。
同样,牛津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如1860—1863年时,牛津大学布雷齐诺斯学院只有3.3%的学生进入企业,巴尼奥尔学院只有1.4%;而到了1901—1903年时,雷齐诺斯学院上升到10%,巴尼奥尔学院上升到7.5% [4 ]。
古典大学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的现象也同样发生在苏格兰的古典大学中。如1850年时,格拉斯哥大学学生进入企业的只有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1.92%,而到1890年时人数达58人,占比上升到8.22% [4 ]。
可以说,古典大学毕业生能够进入企业工作,一方面是这些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企业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
(2)企业成为城市学院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城市学院与英国古典大学不同,它们是在英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应运而生的高等学校,肩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企业输送高科技人才,企业也自然成为城市学院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9 ]。如1890—1899年间,曼彻斯特物理科目的毕业生中48.3%是去企业工作的,1898—1900年间,曼彻斯特化学科目的毕业生中47.3%是去企业工作的;紐卡斯尔大学1904—1905年间,毕业生中的58.3%是去企业工作的;伯明翰大学1910—1913年间,去企业工作的达31.5%;布里斯托尔大学1900—1906年间,去企业工作的达30.4% [8 ]。显然,英国的企业是英国城市学院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三、结论与启示
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与启示是:
第一,1850年至1914年间,英国工业的发展对英国大学产生影响的事实表明,在英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和大学发展的两者关系中,大学是被动的,工业界是主动的,工业发展在前,英国大学反应在后。企业界的主动是他们意识到了大学教育对他们事业的重要意义。英国大学反应在后,一是重学轻术的传统使然,二是由于“社会的组织机构,正像各种动物一样,不是在预见环境将要发生变化时,早早着手适应性变革,而是临到变化已经发生时,才进行反应性的改革” [4 ]。
第二,这一时期英国工业发展对大学的影响印证了一个重要原理,即现代工业与现代大学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受益的逻辑关系。这一原理在今天依然奏效。不过,我们需要明白,21世纪的工业发展已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大不相同,今非昔比。“今天的工业生产正在以物质生产和劳动力为主的产品,平稳地向以知识为主的产品与服务转移,新知识的创造与应用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最新形式。” [11 ]我国高校,应当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准确判断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加强与企业界合作,才能在满足和促进工业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
第三,英国工业发展为古典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新渠道的现象告诉我们,现代工业发展不仅要求大学发展应用性学科,培养企业急需的精通专业技术的科技人才,而且也需要大学精心建设人文学科,培养一定数量的通晓语言、历史、政治和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才,因为这些人才也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
注 释:
?譹?訛 英国学者对此有明确的阐释:“18世纪,在国民意识当中,‘industry还没有被描绘成一种存在、一种王国的产业、一种‘利益。这一词语出现在公开论战中,主要作为勤劳的美德的同义词。或者用于‘勤劳之所,即贫民习艺所,勤劳的美德在这里被强加给穷人。”参见:J.C.D.克拉克.1660—1832年的英国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529.
?譺?訛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结束时间,英国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学术界通常将工业革命结束的时间划定在1830—1850年,因为此时最早的铁路和蒸汽机轮船已经先后问世,在当时颇为新潮的贝斯麻钢材(Bessemer steel)也闪亮登场了。”参见: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
?譻?訛 英国在19世纪中期后建立的几所城市学院,在20世纪初时先后升格为城市大学。参见:王孝武,朱镜人.英国城市学院早期发展的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3):80-86.
?譼?訛 英国古典大学是指建立于中世纪的大学。除了英格兰的牛津和剑桥大学之外,苏格兰还有4所,即圣·安德鲁斯大学、格拉斯哥大学、阿伯丁大学和爱丁堡大学。
?譽?訛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英国古典大学对待应用学科的态度存在差异,以“文科大学”(univeristy of arts)著称的牛津大学是反对大学开设应用学科的,而剑桥大学是所“科学的大学”(scientific university),态度则比牛津灵活的多,开设了应用性学科和课程以顺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在当时,剑桥大学的这种举措是要有远见和勇气的,因为有相当一批持传统大学观的人对大学开设应用学科不以为然,嘲讽城市大学颁发的学位难登大雅之堂,“利物浦和伯明翰学生得的是制造果酱的学位(degrees in making jam)”。
?譾?訛 马歇尔(A.Marshall)高度关注现代工业的发展,重视经济学与现代工业的联系。1876年时,他曾写过一本专著《工业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ndustry)。
?譿?訛 当时只有美国和德国一流大学开设。
参考文献:
[1]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3.
[2]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
[3]阿萨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50,258.
[4]Michael Sanderson.The Universitues and British Industury 1850-1970[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1972:17,17,17,75,171,6,197,205,197,49,6,49,62,168, 101,101.
[5]保爾·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84.
[6]E. Ives,D. Drummond,L.Schwarz.The First Civic University:Birmingham 1880-1980:An Introductory History[M].Wiltshire:University Press,2000:144.
[7]刘 亮.剑桥大学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200.
[8]王孝武,朱镜人.英国城市学院早期发展的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3):80-86.
[9]Robert Anderson.Bristish Universities :Past and Present[M].London:Hambledon Continuum,2006:202-203,203, 1,1,174.
[10]D.R.John. The Origines of Civic Universities:Machester,Leeds,Liverpool[M].London:Routledge,1988:6.
[11]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47.
The Influence of British Industry on Universities(1850—1914)
ZHU Jingren
(Research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61,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from 1850 to 1914,there were tw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luence made by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industry on universities. One was the increasing industrial population and the scanty of high technologists. The other w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y. This background promoted British universities to introduce applied subjects and courses,and to reform some pure subjects and courses in order to embody the appl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made businessmen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They supported th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and opened a new channel of the employment for the graduates of the ancient universities. Then,business became the main channel for the employment of the graduates of civic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ha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universities,which confirms an important principle:modern industry and modern university are dependent on each other. Industry needs not only the people who master high technology but also the people who understand human subjects and social science.
Key words:Britain;industry;university;infl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