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天价”平淡是真
2017-06-29薛凯
薛凯
Th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artworks in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imes have always occupi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omestic auction market, where various outstanding masters come out in succession and take center stage. Therefore, there are few artists spotlighted for a long time except the two well-known masters of Zhang Daqian and Qi Baishi. So,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concern the routine market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to focus on the “high price” when evaluating the value of Pan Tianshous artworks.
2017年,距离2015年的所谓“潘天寿年”已经过去了两年,按照时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热点轮动规律,像潘天寿这样的非“流量”,早已过了市场舆论的高峰期。然而,恰逢潘天寿诞辰120年的今年,在业界人士纷纷讨论其绘画艺术的当下,不妨也关注一下其作品的市场表现状况,这位百年巨匠的市场价值,绝不该是在市场轮动时充当一下热点那样简单。
2015年的潘天寿,大有赶超齐白石、张大千的势头。是年春拍,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在中国嘉德以6800万元起拍,经过近一小时的鏖战,最终以2.79亿元的天价成交,创潘天寿个人作品拍卖新纪录,并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市场的“亿元俱乐部”再增一位大将。
待到秋季,潘天寿的势头虽然稍有减弱,但仍然较此前猛烈,上海嘉禾的《鹰石图》以1.15亿元成交,中国嘉德的两件拍品《劲松》和《朝霞》也分别竞得9315万元和6900万元的佳绩。
然而,这股分外猛烈的“潘天寿热”似乎只持续了这一年,这四件拍品至今仍占据着潘天寿作品拍卖纪录的前四位。近两年中值得一提的拍品,大概只有2016年北京保利秋拍中的一件《欲雪》立轴,成交价为4600万元。
突然而至巅峰,转瞬归于平淡,很多人将潘天寿这种市场表现归结为市场热点的轮动。众所周知,近现代书画一直是国内拍卖最重头的版块,而这一领域大师辈出,除了“南张北齐”——张大千与齐白石这两大“巨头”,其余名家几乎没有哪个人能持续占据拍卖焦点,潘天寿当然也不例外。因此,考察潘天寿的市场,绝不应该以“天价”为指标,相反,所谓“天价”仅仅是灵光一闪的偶然,其日常市场表现才应该是买家考量的重点。
如果剔除2015年这一非正常年份,潘天寿的市场表现应该是非常健康的。根据雅昌艺术网的统计,2000年-2003年,潘天寿作品拍卖均价为每平尺数万元;2004年之后,其市场发展迅速,作品拍卖均价持续上涨,从每平尺十余万元升至数十万元;2011年秋季,潘天寿作品拍卖均价正式突破每平尺百万元大关;至2016年,其作品拍卖均价始终保持在每平尺一百三四十万元左右。这样的市场表现可谓十分稳定,即便是市场大幅下滑的时期也保持一定程度的坚挺,并未随波逐流。可以预见,其作品虽然不会在短期内有快速的增值,但却始终在增值的路上有条不紊地前行。对于有资产配置需求的非投机型投资者而言,购藏潘天寿作品应该是一个明智之举。
当然,从纯艺术角度而言,潘天寿也衬得起今天的价位。近现代画坛才子辈出,潘天寿不是最出挑的。他为人为艺都十分低调,从来没什么能作为谈资的新闻,只是一门心思做一个职业画家和美術教师。
在那个变革的时代,潘天寿属于“借古开今”的一派,强调“于传统中出新”。其作品深植传统,并在传统基础上破前人法度,进行大胆的创变,于上世纪40年代之后即已形成独特的风貌。其笔墨线条极有特色,引隶书和魏碑书法入画,大都以方折线条构造形象,在力与美的结合中将笔墨趣味推到了“霸悍”之程度。构图豪放、开张,极具雄强之感和宏大格局,画面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整体观之,潘天寿所呈现的是一种刚正、浩然之气,传达出泱泱大国所有的雄伟气魄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样的风格,不属于中国的传统文人,也不属于西方的现代审美,而是只属于潘天寿的笔墨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