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2017-06-29曹尚丽
曹尚丽
摘要:中小学班级的管理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否得到健康发展,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从班主任的视角论述班级管理,旨在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策略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作为学生发展的最直接的影响者,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要职责,为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努力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建设者、设计者和组织者,应当承担起组织好、建设好班级的重要任务,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进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建设好班级、有效地管理好班级,班主任应该转变传统的领导者的身份,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要想有效地组织好、建设好班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不能以学生以往的做法评价学生,不能因为学生过去犯下的错误就将学生边缘化,不能给学生标签化,不能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等等,要坚持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全面的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加以表扬激励,也要看到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出改正。学生与成人有着巨大的不同,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为此,班主任要严慈相济,既要保护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足够的指导,并要不断完善自身,形成自身独特的魅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向班主任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班级、共同参与到班级的具体事务中。
班主任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的同时也要及时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要对全体学生关心爱护,并充分地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此外,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动态地看待学生的发展,全面评价学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要全面看待学生,不能单一的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就给学生下定论。
二、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最高层次,它不是班级学生的简单集合,而是有共同的明确的奋斗目标,每个学生都要为之自发的不断努力,这是班级的核心,学生自发的努力是不需要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的督促的,教师在其中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通过班级成员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努力做到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切忌戴有色眼镜看待个别学生,使学生明白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建设是大家的事,优秀班级的建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要尤其注重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尤其注重两类学生的管理:先进生和后进生。对待先进生,班主任要严格要求,注意防止其骄傲自负,但也要注意严格的尺度,在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给予积极正向的鼓励;注重发挥先进生的优势,使先进生带动后进生,促进全班共同进步。对于后进生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后进生并不是对学生的恶性标签,而是指那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对学习的兴趣不大,不太遵守班级纪律的学生。对待后进生,班主任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的进步也要给予及时的强化,注重激励与表扬,坚持正强化教育;注重对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可能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使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为此班主任老师要关注这类学生的基本需求。此外班主任要了解和研究每位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尤其要注重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
三、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制度
传统的班主任领导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的大小事务都由班主任做主,这种领导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的发展,也忽视了学生的基本要求,甚至出现了不能公平平等地对待学生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这种班级管理的体制下,更多的时候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很少有参与班级事务的机会,没有参与班级事务,就没有足够的发言权,也很难去独立思考班級的具体情况,更不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以班主任为核心的领导方式会造成学生集体意识的缺失、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此,班主任要转变自身的领导者角色,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只有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注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在日常的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老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具体事务中,例如,在教室的环境建设、日常的卫生劳动等方面,班主任老师要起到指导的作用,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建设班级而不是老师亲力亲为,使学生们的实际操作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明白自己才是班级主人的真正意义,这有利于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和对班级深厚的感情。
四、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干部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的管理离不开班干部,班干部通常都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学生具有启示作用,为此,班主任要抓好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组建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使之有效发挥其带头作用并高效地履行其管理职责。在班干部的组织中,班主任要明确班干部的职责,强化其模范作用和服务意识,并不断地提高班干部的执行力。在班级的管理中,尽可能多地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由班干部向班级同学征求意见,注意关注每位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主地参与班级管理,共同为班级建设努力。
一个优秀的班级,并不是教师的独舞,而是以班干部为核心,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各自的位置,共同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扮演好服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让学生自主地管理班级,树立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要让班干部带头管理班级,带动每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过程中,使学生明白自己才是班级的主人。在遇到问题时,要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共同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并不是完全地放手不管,完全由班干部组织班级管理,而是要在信任班干部、给予其自主管理权力的同时能够正确引导,发现其闪光点要给予及时地表扬、鼓励,如果发现班干部在管理班级过程中有不当之处,也要及时地纠正,指出其不足,并启发班干部找到正确的管理方式。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老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班主任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和知识观,教育小学生认真对待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实践活动等,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其次,班主任还要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既不能为了分数而学又不能不考虑分数的激励价值,利用分数的反馈信息促进自己积极主动学习。再次,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组织多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集体意识,明确主体地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遵守班级规范和时间的意识,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使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的放任学生,要给予学生合理的自主权力,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班级规范,使学生自觉遵守,保证班级的正常运转秩序。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但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也不能无条件地放任学生,要对学生严慈相济,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忽略班主任的主导者身份,努力协调好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明确班主任的职责角色,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班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兼答吴康宁教授的商榷文章[J].教育研究,2000,(6).
[2]张秀竹.班级自主管理基本策略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2).
[3]王承绪. 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张秀芳,胡波.当前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3).
[5]刘雪晴.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获得成长力量[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