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一分钟,春暖花开时

2017-06-29李辉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7年5期
关键词:夏明翰谭嗣同文天祥

李辉

请以 “最后一分钟的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016年辽宁沈阳中考文题)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最后一分钟的豪迈

沈阳一考生

我喜欢那样一种豪迈,让生命在最后一分钟里,春暖花开。

——题记

面对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曾有多少人感慨,感慨生命不再;面对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曾有多少人无奈,无奈鲜花凋败;面对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曾有多少人坚守,坚守人生豪迈!真的,我特别喜欢那样的豪迈,让生命在最后一分钟,也能感受到春暖花开。

我自横刀向天笑

时光的镜头,聚焦在年仅33岁的谭嗣同身上。维新失败,不幸被捕,他不想苟且偷生,决心以死明志。他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两句诗写明己志,震撼人心。

“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是何等的大义凛然,这是何等的不惧死亡,这是何等的豪气冲天!古人说“诗言志”,谭嗣同用行动对此做出了完美的注解。无怪乎梁启超听说后,称他是“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正是这生命最后一分钟的豪迈,照耀了他永恒的一生。

留取丹心照汗青

时光的镜头,切换到了南宋。那个孤傲的身影,是文天祥;那首悲壮的诗歌,叫《过零丁洋》;那个最能振奋人心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不知道宋朝朝廷给过他什么承诺,不知道他在狱中吃过多少苦头,不知道敌人用了多少金钱去引诱他。我只知道,他捉笔题诗,并用自己的行动,定格了生命最后一分钟的豪迈,也是永久的人生豪迈!

未报“留作忠魂补”

时光的镜头,切换到了明代。镜头里出现的人物是杨继盛,他冒死上书,弹劾严嵩,列出其十大罪状,怒骂其“天下第一贼”,因此被捕入狱,惨遭酷刑。伤口腐烂了,他就用茶碗碎片剜去腐肉。他写下一首《就义诗》: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杨继盛慷慨就义,为我们留下了最后一分钟的气节——最荡气回肠的豪迈。

翰死“还有后来人”

时光的镜头,切换出夏明翰的身影。仍然是一座阴暗的监狱,仍然是威逼利诱,仍然是生死考验。夏明翰捉笔提刀,把穿透灵魂的诗句题写在监狱的墙上,也刺进敌人的心脏。“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多么豪迈的最后一分钟,这更是凝聚豪情的一生!

一个个镜头,一段段往事,一份份豪迈,写不尽中华民族的不屈气节,书不完华夏儿女的侠骨忠诚。我真喜欢这样的豪迈,穿透历史的烟云,让心头春暖花开!

“最后一分钟的______”是典型的半命题作文,审题没有难度,“最后一分钟”就是最后60秒,可以立意为一种感受、感悟,触动或者改变,这种稍微抽象一点的立意比较容易扣题。选材范围包括抒写真情、励志奋斗、成长脚步,也可以是一种对文化的思考。如果立意写得具体一些,比如最后一分钟的陪伴、坚持等,内容就要围绕这些词语,写好最后一分钟里发生的事情。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虽然是写“最后一分钟”,但“之前的”内容却不能不写,而且不能少写,因为这些都是“最后一分钟”的铺垫。只有写好了“之前”的内容,才能减轻写“最后一分钟”的压力,保证作文字数。试想,没有以前的几分钟、十几分钟、几十分钟,何来最后的一分钟呢?第二,精心构思这最后一分钟的内容,是写所见所闻,还是写所思所感?一定要把这最后一分钟写细、写精、写精彩,力求成为文章的精华所在。

思路一: 最后一分钟的努力。长跑比赛的最后一分钟,最关键,最吃力。努力地坚持住,就会胜利。足球比赛的最后一分钟,最紧张,最惊心。努力地稳住阵脚,也许就会进球。最后一分钟的演讲,是高潮,是点睛之笔。努力地做好总结,用好结束语,就会把情绪推向顶峰,就会赢得胜利的掌声。

思路二:最后一分钟的课堂。公开课的最后一分钟,是老师的舞台,他要算准时间,做出小结,完美谢幕。老师精彩的结束语,最值得珍惜,经常是“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不绝”。尤其是初三毕业前各科老师的最后一节课的最后一分钟,师生们几多留恋,几多不舍,甚至会泪洒课堂。

思路三:最后一分钟的对视。两个好朋友,因为一件日常小事产生误会,你不理我,我不和你交流,像两个陌生人。初三的最后阶段,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两个好朋友冰释前嫌,又走到了一起,两个人互相对视,最后一分钟,两个人热泪盈眶,拥抱在了一起。

这篇中考作文,选取四个历史人物组织材料,通过展现谭嗣同、文天祥、杨继盛、夏明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来体现他们高尚的精神境界,命意高远,使得文章意蕴丰厚,主题鲜明。怎样才能使文章命意高远呢?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绘了岳阳楼及洞庭湖的美丽景色,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品味文章,我们感受到的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情怀,一种志向,一种精神境界。而这在文学作品中,就是命意高远的最佳体现——借题发挥。

命意高远的另一种表现是触景生情。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由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触动灵感,展开联想,抒发了自己在淡紫色的辉煌和淡紫色的芳香的感染下所产生的宁静和喜悦之情,抒寫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热切愿望。

托物言志也是命意高远的一种体现。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托物言志的名篇。《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赞美陋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文章托“陋室”来表明自己的志向。

借题发挥、触景生情和托物言志都是命意高远的具体体现,在中考作文中恰当运用,会增强文章的深度,使文章的立意深远,自然会夺得高分。

这篇文章,再现历史,文采斐然,结构清晰,命意高远,成功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被评为满分作文。具体评析如下:

一、再现历史,主旨突出

这是一个历史知识积淀丰厚的考生,对于作文中所需的歷史知识能够信手拈来。考生从谭嗣同、文天祥、杨继盛、夏明翰四位英雄的诗句切入,充分再现历史画面,再现英雄人物的感人情景。在作者的描述中,谭嗣同虽然才33岁,但在维新失败后决心以死明志,不惧死亡,用“我自横刀向天笑”演绎了人生最后一分钟的豪壮;文天祥在狱中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敌人不知威逼利诱他多少次, 他则用“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示了他的赤诚之心;杨继盛用碎碗片剜去腐肉,怒骂严嵩为“天下第一贼”,最后赋《就义诗》展现自己的气节;夏明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阴暗的监狱中捉笔题诗,表达自己的豪迈之情。这四个历史人物一一登场,他们的事迹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二、文采斐然,充满诗意

作者的语言表达功夫非同一般,令人刮目相看。在四个历史事件之前,考生灵活引用四个诗句作为小标题让情思始终荡漾在诗意与豪情之中。前两个为引用,后两个为化用。文章的开篇段落,运用排比修辞,把很多人面对生命“最后一分钟”时的感慨、无奈和坚守表现出来,自然引起下文。在赞美谭嗣同的豪迈精神时,考生再次运用排比修辞突出谭嗣同大义凛然、不惧死亡、豪气冲天的特点,颇有气势。文天祥出场时,以“身影”、“诗歌”、“句子”再次组成巧妙的排比句,把文天祥和他的诗句呈现在读者面前;猜测文天祥所受到的苦难时,用了三个“不知道”与“只知道”形成对比,突显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夏明翰的事迹时,再用三个“仍然”交代其处境,烘托其伟岸。文章的结尾,依然以铿锵有力的排比句成功作结。全文读来文采斐然,朗朗上口,充满诗意。

三、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令人拍案叫绝的还有文章的结构设计。小作者应该也是一个布局谋篇的高手,通过他的精心布设,文章段落疏密有致,结构匀称,层次清晰,耐人寻味。文章开篇用三个句子作为题记,巧妙点题,开启全文。接着再用一段富于诗意的文字照应题记内容,引起下文。主体部分的四个段落,四个小标题以一首绝句的形式清晰体现,每个小标题引起的文字在150字左右,使得整篇文章匀称有致,没有一处显得臃肿。文章结尾,两个句子干脆有力地为文章画上完美句号,同时呼应开篇,照应题目。

猜你喜欢

夏明翰谭嗣同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文天祥的生死之交
正气文天祥
夏明翰妙对审问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正气文天祥
狱中题璧
论谭嗣同认识哲学的目的、器官和变革
戏者“戏”也
湘剧《谭嗣同》创作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