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教育探析

2017-06-29魏红吴鹏飞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

魏红+吴鹏飞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侵入高校校园及侵害高校学生权益犯罪的分析,就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查,探析高校学生法律意识不强、利用法律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的原因。在加强普法宣传力度的同时,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培养教育工作力度。本文探究了如何增强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教育方法,以期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减少高校学生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和高校校园伤害等案件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一、当前侵害高校学生的典型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目前侵害高校学生较为严重的一类案件是侵财类案件。这类案件中突出表现为扒窃案件的高发。随着电子金融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校学生广泛使用电子金融后,不再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与此同时,扒窃犯罪也逐渐由扒窃现金转移到扒窃手机等随身电子产品上。高校学生是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主要使用群体,部分高校学生在公共场所内,存在随时随地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现象,这均为扒窃犯罪分子寻找侵害目标,侵害高额财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此类犯罪存在发案地点人员比较密集,侵害目标为随机选定,销赃手段多变,销账比较迅速等特点。案发后,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比较困难。很多案件在得以侦破的情况下,受害学生的财物也无法找回,最终造成学生财产损失的后果。

案例二,目前校园金融犯罪发案呈上升趋势。第一类是校园传销犯罪。这类犯罪者抓住高校学生急于步入社会,急于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通过鼓吹个人财富的迅速积累,以公益讲座等形式为幌子,宣传拉拢高校学生进行传销的金融犯罪。第二类是校园违法贷款案件。犯罪分子抓住学生身份特殊,生活轨迹单一,便于其锁定目标实施违法放贷的特点,常以无抵压、分期付款等办法,吸引、哄骗高校学生,最终实现以高额利息榨取、侵害学生财物的违法犯罪行为。校园金融犯罪对高校学生精神伤害较大,财产和精神的双重损害,往往对其未来的个人发展造成极坏的影响。

案例三,校园伤害类案件,一直以来在校园里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高校青年学生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还不牢固,正处于情绪容易波动的年纪。对于伤害类案件认识不够深刻,容易选择极端处理问题的方式。特别是极少数高校男学生因个人喜好随身携带刀具,但对携带管制刀具出入公共场所是违法行为认识不清,甚至不清楚什么是管制刀具。对于携带管制刀具一旦出现伤害类案件,法律上应承担更大责任等问题认识不清。这些问题均成为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隐患。

案例四,目前,随着毒品犯罪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新型毒品制作简单、新品种层出不穷、运输途径隐蔽多样。毒品犯罪已经渗入高校校园,这对高校学生法制意识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学生因初入社会,好奇心较重,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受到不法分子蒙骗。而部分高校学生还不能认清毒品对个人、学校、家庭乃至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成为毒品犯罪侵害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毒品现在通过互联网贩卖运输问题越来越严重,致使毒品流通隐蔽性增强,为打击此类犯罪增大了难度。综上所述,打击校园毒品犯罪的关键点,依旧在提高高校学生防范毒品犯罪的法律意识上,做好高校学生抵制毒品的法制意识教育就尤为关键。

二、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目前,高校本专科学生均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人,是在社会主义急速发展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学生,他们具有新一代青年所特有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他们也必将继续推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长足发展。在看到高校学生朝气蓬勃特点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思想脆弱、法律意识淡薄、行为能力有一定局限等问题。针对这一代青年人的特点,提高高校学生面对复杂犯罪形势的法律意识,做好法律意识培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的工作目标。

现状一,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工作推进不够深入。

大多数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目前部分高校没有为学生开设专门的法律常识必修课程。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不能依靠课堂覆盖全体。仅开设的选修课程覆盖面较小,学生选修的积极性不高。部分选修类法律修养课程内容简单、指导作用较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授课需求。二是,部分高校开办的临时性法律讲座,由于课时、经费、聘请主讲水平等原因,不能长期地、系统地、完善地讲解涉及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所需的全部内容。外聘法律人士担任主讲,常常存在其对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思考研究不够深入,法律宣传和意识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同样制约了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现状二,高校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自觉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高校学生对自身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不高,对自身法律素养认识不清,错误地认为自己比较了解法律常识,不会触犯到法律或不会受到不法行为的侵害。高校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自身法律意识现状,容易出现非主观故意或过失性触犯法律的行为,更容易受到侵财、侵权类案件的侵害。高校学生在放松自身法律修养提高的同时,思想意识层面上面对突发事件容易冲动,面对不法分子的蛊惑不易认清其非法侵财的本质。对发生违法案件和受到违法犯罪侵害的后果估计不足。一旦出现上诉案件,不能依法减轻法律后果或依法维护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对自身或受害人均构成进一步的侵害。

现状三,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教育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教育工作从制度层面上缺乏系统指导作用。一是,部分高校没有系统的必修、选修、讲座、法律心理辅导等环节的课程设置。致使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工作从基础层面就出现漏洞。大多数高校学生在法律基础知识上就有欠缺,更不要说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处理。面对法律问题执行能力较弱,不能合法地维护自身权利。二是,部分高校缺乏日常法律意识培养机制。部分高校法律意识培养教育日常工作均由政治辅导员承担。一方面对政治辅导员的法律意识教育工作培训不够,没有系统地开设相关内容培训,也没有进一步提高政治辅导员整体的法律知识和应对突发法律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许多高校缺少法律意识培养教育工作的制度,缺少监督、考核、处理机制。仅停留在一旦发生法律事件先上报,再由上级管理部门酌情指导处理。没有形成良好的法律自救机制,延误、不当处理法律事件的风险加大。

三、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一,高校应注意到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教育工作是依法治国、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法律要求,应进一步完善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教育工作机制和检查评价工作机制,加强高校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使高校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学生法律意识。通过开设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讲座等传统方法,夯实高校学生法律基础。并在关注高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正义平等观、大局观、爱国观等综合政治素养。

第二,高校应具备校园违法案件及突发事件的预见能力。针对高校学生已发生或还未发生的违法及被违法侵害的典型案件,应及时发现、及时宣传、及时处理。高校要定期与当地公安部门开展维护校园稳定法律座谈会,动态掌握近一时期社会及校园周边发生的法律案件和有可能侵入到校园及侵害到高校学生的犯罪动态,制订好工作预案。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高校学生涉法案件的敏锐度,提高应对违法侵害的执行能力。

第三,高校应该加大学生法律心理素质培养力度。从高校学生心理建设层面入手,結合政治思想教育,提高高校学生政治素养和个人修养,培养其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引导学生把生活、学习、工作的中心,从简单的金钱积累的人生标准,升华到更高层次的社会贡献层面。引导高校学生用更高尚的人生目标和思想境界,抵御违法犯罪的侵害和精神腐蚀的诱惑。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学生受到诈骗侵财、校园传销等案件的侵害的问题。

第四,高校要着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意识培养教育活动。结合高校学生法制课堂讲授的法律基础知识,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短剧的表演等活动,生动有趣地增大普法宣传的力度。利用多渠道的宣传的方式,例如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等,在极短时间内将易发案件等法律问题宣传到学生群体中去,指导学生依法处置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提高高校学生对法律事件的敏感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处理突发法律事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大学生之歌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