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成长

2017-06-29李建成

江苏教育 2017年38期
关键词:江苏省建构教学法

李建成

唤醒成长

李建成

李建成,江苏省洪泽中学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工作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他构建了“成长教育”的教育主张;在课程领域,形成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建构”的课程思想;在教学领域,创立了“自问自探”教学法;在学校管理领域,形成了“用文化发展人”的管理理论。曾主持省级以上课题7项,出版专著8部,主编教育教学用书16本,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0余篇,多次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学校管理事迹被《人民教育》等多家媒体报道。

20世纪80年代,我考取了师范学校。高中生读中等师范学习很轻松,很多同学在这里生活悠闲。对于我来说,并非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喜爱,只是父母那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力’!”让我生发一种自觉成长的力量。

一年半的师范生活,我“尽力”读书、习字、弹琴、绘画……虽然艺术课从小学到高中从未学习过,自己也没有多少艺术细胞,但因“尽力”而为,学业成绩优异,我成为全校唯一一名每学期都拿“三好学生”奖状的学生,还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6年参加工作,适逢拨乱反正不久,全社会都在狠抓教学质量。当时上语文课,教学方法很简单:老师照着“参考书”讲词句含义、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学生上课就是记笔记、回家背诵。家庭作业更简单:抄写生字词、理解词义或者找同反义词、抄默写课文等。教师教得很“尽力”,学生学得也很“尽力”,一篇课文教两三节课,但是质量并不很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教师讲的是知识,问的还是知识,对学生学习能力形成没有任何影响。

看到这些,我便“尽力”探寻教学革新的路径,一边思考自己的教,一边想着学生的学,特别喜欢回想自己学生时代的学习。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在“村小”和“联中”读书,教我的老师多数是小学或初中毕业,学历最高的也就是“文革”时期的高中生,初二数学老师拿到教材连“对数”都不认识……老师不会教反而让我这个学生颇有“用武之地”,课前我总喜欢把教材预习一遍,课上遇到老师“挂黑板”或其他同学回答不出来,我便能“露一手”;最好玩的是“农忙”季节,老师自己不能来上班,直接让我给同学们讲课。由于有更多机会展示,平时对待自学很重视,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全镇名列前茅。

后来,我根据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提倡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当时的自主学习只是让学生课前自己学会读熟课文和生字词,试着分析课文。我在课上让学生听写字词、朗读课文、分析课文中心和写作特点。一篇课文一节课就学习结束,节省下来的时间全部留给学生读课外书。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特别浓厚,考试平均成绩比同轨班高出一二十分。

一两年下来,身边老师都觉得奇怪,这个小伙子平时很“偷懒”——从不占用其他课讲语文,也没有什么作业,备课就是一张纸,这叫什么教学法?我自己也进行了反思:虽然是让学生学,但只是让学生学考试内容,这也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追求。语文教学除学习知识以外还有哪些内容应该让学生学习?如何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苦思冥想,我又对原来关注知识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重构,创立“‘自问自探’教学法”——学生不带着“具体要求”学,而是自己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在实践“自问自探”教学法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自问自探”不只是教学方法,更应是人的学习方式。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提出猜想,自己设计解决问题路径,自己实验求证。教学既应关注学科素养的培养,更应关注人的发展——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生命得到更好地成长。于是,我便从学科教学方法研究走向教育本质研究,根据教育的本质是基于人、又要依靠人、最终是为了人这一基本思想,提出自己的教育哲学主张“成长教育”——关注人的生命成长。

“众里寻她千百度”,“成长教育”的提出花了我15年的时间;从2002年开始,我又用15年时间实践这一教育思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成长需要,在生命成长过程中这种需要是不可“阻挡”的。教育的意义就是满足人的成长需要,让人的生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我在践行“成长教育”时,从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出发,建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实践初期,更多以“儿童为中心”,完全按儿童的兴趣选择教育内容,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虽然理论上前瞻,但是在实践中很难操作——教学没有载体,课堂没有中心。

后来,我努力在“知识结构”和“儿童中心”两个维度寻找契合点——提出“满足成长需要: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的实践”,从 “满足成长需要”和 “儿童主动参与”两个维度探究课程建构——学校课程应以满足儿童成长需要为逻辑起点,让儿童参与选择自己的课程。这种架构是对新课程改革思想的一种丰富。

上述理念实施之前,我发现当下的学校课程建构和教学是分离的:专家编制教材、教师负责实施,学生只是享用者,在课程建构上学生仍然是旁观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对“教学”概念进行重新界定:“教学即让儿童参与课程建构”,追求的境界是:让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围绕生命成长需要和课程学习需要,运用个体知识经验积极、有效地参与策划和实施课程建构,在课程建构中参与教学,在参与教学中建构课程,将课程建构与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儿童与教学一起成长。这一课程思想的提出与实施,不啻为学校课改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只是在“尽力”从事自己的志业,在“尽力”寻找教育的真谛。因为“尽力”,唤醒了自己的成长;也因为“尽力”,唤醒了“成长教育”的成长。

猜你喜欢

江苏省建构教学法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